夏雨
摘 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時代開始成為當下社會的主流媒體形式,因此,各縣級廣電媒體要想在新媒體時代謀求發展,就必須要進行改革創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堅持本土品牌的同時,增強節目民生性、文化服務特色性。還要創新節目形式,播放渠道向網絡化,科技化,多元化發展,努力將傳統廣電媒體轉型發展成為多元復合型媒體形式。文章就將從多方面闡述縣級廣電媒體如何在新媒體時代謀求發展之路。
關鍵詞 縣級;廣電媒體;新媒體;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2-0042-02
作為中央和各省、市、基層人員的信息橋梁,縣級廣電媒體具有上傳下達的重要使命和責任,近幾年,作為這樣一個基層媒體形式,縣級廣電媒體的發展也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和壯大,縣級廣電媒體在頻率設置,資源內容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局限性,長此以往,這種基層媒體沒有了節目競爭力和廣告經營能力,逐漸開始走下坡路,新媒體的發展,本著其內容多樣性、資訊海量性、新聞時效性的強大優勢,極大的壓縮了縣級廣電媒體的生存空間,也讓其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嚴峻考驗,縣級廣電媒體在新媒體形式的重壓下如何突破困境,轉型發展,提升基層媒體連接中央的“傳聲筒”地位,成為當前每一位縣級廣電媒體人必須考慮的企業生存問題。
1 堅持節目本土化,提升民生服務意識
縣級廣電媒體怎樣在新媒體日益壯大的形式下更好地發展,筆者認為首先是要立足于現有的本土性和特色性之上發展創新,融合新媒體的先進技術以求傳統廣電媒體形式得到延伸發展,從而提高縣級廣電媒體的地域影響力及社會關注度。
1.1 以民生服務為主,關注民生小事
民眾關注的話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熱點問題,因此,縣級廣電媒體要抓住民生熱點,以此來提高民眾的認可力和接受程度,節目制作上多圍繞省、市關于民生問題的相關文件為中心,除此之外,要重點設置熱線環節,多多傾聽百姓的心聲和意見,將民生問題及時向上反映并不斷關注和解決,逐漸提高民眾的認可程度。俗話說“雞毛蒜皮沒小事”要把民眾生活當中遇到的煩心事,麻煩事當作重中之重,多設計和策劃一些解決民眾生活中的“瑣事”類節目來引發民眾共鳴,幫群眾跑腿,為群眾服務,做有溫度的新聞傳播媒介,是縣級廣電媒體轉型創新的重要基礎。
1.2 傳播本土文化,加強新聞特色性
提到縣級廣電媒體的優勢所在,最基礎的就是本土文化和本土特色,因此,媒體要抓好這一優勢,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訊,創造出擁有濃郁本土文化氣息的節目,貼近當地群眾生活,提高收聽率。老話講: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縣級廣電媒體可以抓住本地區的方言和民俗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節目,以此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本地居民的收聽率和收視率,提高節目的本土影響力;除此之外,本土的好人好事人,也是打造本土品牌的重要環節,當地的歷史名人,現如今的好人好事宣傳,都是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的優質節目。打好本土牌,為當地群眾帶來喜聞樂見的節目同時促進本土文化的發展和當地人文精神的延伸,是縣級廣電媒體在新媒體時代求發展的重要優勢體現。
1.3 人人參與新聞探討,提高報道思辨性
新媒體有一大優勢就是強大的互動性,縣級廣電媒體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借鑒這一點,深挖新聞資訊的內在價值,邀請相關人士和專家進行新聞資訊的深度剖析,使新聞資訊更加立體化,在論題選擇上重點應放在批判性強,涉及面廣,反映民生問題的新聞上,如當下人們比較關注的醫療、就業、養老等問題,引發群眾的參與熱情,讓群眾可以充分的參與討論,對于優質的意見和想法要及時向上反映為政府部門的相關決策作有力參考。這樣的節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眾的監督權利和輿論導向能力,使得民生問題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緩解社會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體優勢,建立微信、微博等線上媒體與民眾近距離探討,聆聽百姓心聲,解決民眾問題是縣級廣電媒體創新發展的有利途徑。
2 關注公益,創建“服務型”媒體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廣電作為媒體“壟斷”的地位也不復存在,如今的縣級廣電媒體更是處于一種較為“尷尬”的境地,作為黨和國家與基層民眾互動的橋梁,是社會文化建設的基礎環節。新形勢下,縣級廣電媒體要從傳統的上級“傳聲筒”向本土文化服務轉型,滿足百姓需求,提升當地文化實力,體現政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價值,只有這樣,縣級廣電媒體才能重新等到民眾的關注。
2.1 熱心公益,擔負社會責任
廣電媒體在策劃和組織活動時,對于公益事業的比例要加大,組織成立志愿者團隊,對于當地的弱勢群體,孤寡老人等開展志愿者服務,以此來推動當地的社會風氣,傳播正能量,增強當地百姓的地域歸屬感和安全幸福感。廣電媒體通過諸如此類的公益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提升了群眾口碑,形成了公益形象,拉動了社會影響力,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廣電媒體的受眾范圍。
2.2 揚正氣,促和諧
縣級廣電媒體在策劃節目時要注意弘揚時代主旋律,促進社會和諧,視角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多舉辦一些優秀的活動,年齡范圍要涵蓋老、中、青各個年齡段,結合新媒體技術,通過網絡報名,讓群眾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用這樣的方式推動當地文化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升廣電媒體在群眾心目中的位置。
2.3 品牌宣傳以群眾需求為主
商業廣告是廣電媒體發展的資金主要來源,做好廣電品牌,達到收入的逐步上升是廣電媒體發展的前提條件,縣級廣電媒體,在選擇廣告品牌時要貼近民眾需求,從百姓關注度高的幾個板塊如醫療、住房、出行等入手,結合相關品牌策劃活動,諸如汽車展銷會,新房團購節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需求不斷提高,廣電媒體要抓好這些民生最為關注的問題建立品牌宣傳,才能達到創收穩步上漲的最終效果。
3 融合新媒體,發展“復合型”媒體
3.1 引進科學技術,提升視覺效果
縣級廣電媒體,由于信號、技術設備等各方面的限制,產生了當地電視臺觀看效果不佳的問題,這也是造成收視率不斷走低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當地廣電媒體加大技術投入,提升技術創新,從采編、制作、播放等各個環節進行系統的升級與完善,以此來提升觀眾的視覺享受,提高本土節目的收視率。
3.2 優化網絡配置,穩定傳播效率
數字電視,是新媒體發展壯大而生的新時代產物,近些年,隨著數字電視的不斷發展,對于縣級廣電的信號傳播產生了巨大的考驗,尤其是在傳輸過程的穩定性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升級網絡技術,開展相應的網絡建設勢在必行。優化升級信號網絡,為群眾提供穩定的信號支持,提升群眾觀看體驗,是縣級廣電發展收視率的基本保障。
3.3 廣電功能多樣化,充分為群眾服務
傳統模式的縣級廣電媒體主要通過廣播和電視向民眾宣傳資訊,新媒體產生后,這些傳統模式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要想轉型發展,就必須要結合新媒體技術,優勢互補才能最終達到轉型發展的根本效果。曾經單一的廣播、電視節目必須要向多元化、實用化轉變,利用機頂盒,寬帶網絡等,通過數字電視增設社區服務平臺,從醫療、金融、教育等各方面服務于群眾,開通在線支付等多種便民新科技,讓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電視繳納生活相關費用。隨著廣電媒體與新媒體技術相互融合,以及各項功能的不斷多樣化可以更好地實現縣級廣電媒體轉型走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4 關于縣級廣電媒體人才的培養
想要更好地發展縣級廣電媒體,沒有好的人才是決對不可行的,怎樣發掘和培養人才成為新媒體環境下廣電媒體求發展首要應該解決的問題。
第一步,縣級廣電媒體自身加強人才的培養,將優秀的技術引進來,同時選拔表現優異的員工外出進修,學習新的媒體知識;第二步,縣級廣電媒體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的不斷流失,要想更好的留住人才還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給員工留出較大的發展空間,適當提高薪資待遇以及相對應的獎勵機制;第三步,引進相關人才,如新媒體技術人才、優秀畢業生等。
綜上所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是縣級廣電媒體融合新媒體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礎。
5 結論
縣級廣電媒體的發展,除了要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做黨和中央對于基層群眾的橋梁以外,還要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發展本土文化,服務群眾,結合新媒體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縣級廣電媒體能發揮自身的獨有魅力,在新形勢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春偉.縣級廣電新媒體發展的趨勢[J].新聞傳播,2017(22).
[2]王凱.區縣級電視臺專題節目的發展途徑[J].傳播力研究,2017(8).
[3]余婷婷.淺談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轉型戰略分析[J].電視指南,2017(12).
[4]袁曉鶯.淺談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轉型戰略分析[J].新聞傳播,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