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英
【摘 要】目的:探討對高原多胎妊娠實施并發癥護理干預有效措施。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度的102例高原多胎妊娠孕婦按隨機原則分為兩組,每組各51例孕婦;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加強并發癥護理干預,通過對獲得的臨床數據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試驗組、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7.65%、35.29%。結論:對高原多胎妊娠孕婦實施并發癥相關護理干預措施,可取得明顯療效,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高原;多胎妊娠;并發癥;常規護理;并發癥護理干預;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妊娠宮腔內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胎兒時稱為多胎妊娠,多胎妊娠中以雙胎的發生率最高,同時也增加了孕產婦和圍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如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癥、產后出血等不良癥狀,影響母嬰生命安全[1];同時由于處高原地帶,其氣候、地理條件相對特殊,因此對多胎妊娠孕婦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關鍵[2];現本文旨在探討對高原多胎妊娠孕婦實施并發癥護理干預措施的療效,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度102例高原多胎妊娠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初產婦49例,經產婦53例,雙胎妊娠73例、多胎妊娠29例,年齡分布“≥18且≤45歲”,孕周約為26-39周,且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上無顯著性,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加強并發癥護理干預,具體為:①一般護理:應加強營養,飲食少量多餐,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鐵等飲食以滿足雙胎所需營養,同時注意休息,尤其妊娠后期2-3個月時,取左側臥位就睡,避免仰臥位,減輕壓迫癥狀,若發生胎膜早破,應保存絕對的臥床休息,同時抬高臀部,避免站立行走,以免臍帶脫垂,并及時送醫。②預防并發癥:首先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及時發現貧血、妊娠高血壓疾病、胎膜早破、早產等并發癥;臨產后注意觀察其產程進展,定時聽診胎心音,如出現宮縮乏力、胎兒窘迫應及時報告醫師,待第一個胎兒娩出時不應過快以防發生胎盤早剝,同時胎兒娩出后應立即斷臍,并加緊臍帶的胎盤端,以防第二個胎兒失血,同時固定第二個胎兒呈縱產式,且第二個胎兒一般間隔20min娩出,若等待15min仍無宮縮反應,可行人工破膜加縮宮素靜脈點滴誘發宮縮,及第二個胎兒娩出后應遵醫囑給予縮宮素,腹部放置沙袋或用腹帶包扎,以防產后出血和腹壓驟降引起休克,并做好早產兒護理。③心理護理: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幫助孕婦完成角色的轉變,接受成為多個孩子母親的事實,告知孕婦雙胎妊娠雖為高危妊娠,但也不必過分擔心,鼓勵其積極配合各項處理。④加強健康指導,主要強調孕期營養,注意補充鐵、鈣、葉酸、維生素等物質,以滿足兩個及多個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增加產前檢查次數,有異常隨時就診,注意休息,左側臥位,抬高下肢,減輕下肢水腫,妊娠晚期應多休息少活動,預防早產,一旦胎膜破裂應立即平臥,并及時送醫院,指導正確進行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21.0 軟件對所獲得的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比較可知,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65%,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5.29%,要高于試驗組,詳見下表。
3 討論
多胎妊娠其癥狀可表現為早孕反應重,子宮大于孕周,孕中期后壓迫癥狀明顯,可出現呼吸困難,胃部飽脹,行走不便,下肢靜脈曲張等壓迫癥狀;同時可引發多種并發癥,如妊娠期易發生貧血、高血壓、羊水過多、前置胎盤、胎位異常、胎膜早破等;分娩期易發生宮縮乏力、胎盤早剝等;產褥期易發生產后休克、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等;圍生兒易可發生早產、胎兒生長受限、雙胎輸血綜合征、臍帶脫垂、胎頭交鎖或胎頭碰撞、胎兒畸形等。因此在護理操作中,對于妊娠期應及早確定雙胎,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加強營養,預防貧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防止早產、胎膜早破等并發癥;分娩期應嚴密觀察產程進展和胎心變化,雙頭性雙胎可經陰道自然分娩,非頭位雙胎以剖宮產為宜,待第二胎娩出后,立即在腹部放置沙袋,同時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縮宮素防止產后出血;而本次試驗結果也充分證實了對高原多胎妊娠孕婦實施并發癥相關護理干預措施,不僅能取得明顯療效,還能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曹澤毅.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11.
龐荷蓮,黃春珍.77例雙胎妊娠并發癥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6,34(8):7.
鄭九生,黃維新.多胎妊娠妊娠期并發癥及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18(2):68.
陶敏芳,戴鐘英.雙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24例報告[J].中華婦產科雜態,2016,33(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