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嫻嫻
【中圖分類號】R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為積極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促進本校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我作為青年教師中的一員,回首七年多來在衛校的成長足跡,心中頗有感慨。
一、愛崗敬業,增強專業發展自覺性
職業教育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是基于職業崗位工作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情境。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不斷探索,精心備好每一節課。
護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技很強的專業,護理操作技術的實現是建立在正常人體解剖學基礎之上的。目前護理學專業教材中70%的內容與解剖學相關,其中搶救技術操作100%與解剖學有關,所以在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上,我側重突出“護理”二字,以學定教,貫徹基礎課為臨床課服務的原則,突出培養臨床工作護理人員所需要的人體解剖學知識。例如:在內臟學中如咽的交通、食管的狹窄與胃管及胃鏡插入操作的關系;環甲正中韌帶、胸腔穿刺有關的解剖學知識;男、女性尿道的形態特點與導尿管的插入手法之間的關系;循環系統中動脈的摸脈點、止血點、臨床輸液、搶救密切相關的上、下肢淺靜脈的走行等。我還特別注意增加護理專業的應用解剖學內容,如:皮內、皮下、肌肉、靜脈注射技術,胃腸、氣管插管、導尿、肛門插管技術,胸腔、腹腔、盆腔穿刺,急救技術等和護理技術相關的應用解剖學知識。
二、以生為本,改革課程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我的講授對象都是00后,他們活潑可愛,但在教學中,我非常困惑:為什么智力正常的孩子學不好解剖呢?深刻反思后,我醒悟到,教師不能僅僅把精力放在講清知識點上,而應該適應學習者心理特征,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把解剖課上得妙趣橫生,讓多、雜、散的解剖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如:編寫朗朗上口的解剖學歌訣;將易混淆的名詞概念諸如肝門、腎門、脾門、卵巢門放在一起比較記憶;設計“貼標簽識結構比賽”、“畫一畫”、“貼一貼” “接龍游戲”、“連連看”、“大家來找茬”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玩中學,做中學。課前根據教材中的重難點,我精心設計問題,將解剖知識生活化、臨床化,比如:你知道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嗎?為什么喝熱湯,吃熱東西的時候會有熱流襲背的感覺?寒冬為什么把身體其他部位捂得嚴嚴實實,但眼睛卻不怕凍呢?人在生氣和緊張的時候,為什么會面紅耳赤?自拍側臉時候,頸部的哪塊肌肉起主要作用?這些問題容易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樂學,會學,學得會,用得上。經過近兩年來的課堂實踐,受訪同學說學習難度降低了,上課不困了,學習熱情也提高了,這也讓我有信心將“教、學、思、做、悟”一體化教學繼續貫徹下去。
三、能力為重,重視學生專業學習認知特點和技術技能形成的過程及特點
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形態科學,因此我在上實驗課時給學生更多觀察標本和模型的機會,使學生自己在做中學,在做中悟,在實踐中提高提高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我要求同學們將觀察結果進行繪圖,看誰是本節課出色的“插畫師”,讓知識在繪畫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理解與記憶。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試”,解剖學中常見的骨性標志,肌性標志,重要臟器的位置毗鄰要求同學在身體上觀察、觸摸、辨認,這種從標本到自身的認識,避免了單純的機械記憶和操作的盲目性,學生有興趣學,有熱情學。授課中我還注意把護士的情感道德教育滲透于教學實踐中。
四、教學反思,積極進行自我評價
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么?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一位老教師也曾經說,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卻可能成為名師,所以反思是加快青年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反思中,我能及時發現問題,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升華。
五、教學比賽,助我騰飛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2年“創新杯”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設計與說課大賽中獲得“醫藥衛生類”一等獎”并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比賽獲得二等獎、2013年“創新杯”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設計與說課大賽中獲得“醫藥衛生類”一等獎并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比賽獲得一等獎。2015年河北省教育廳舉辦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獲得一等獎2016年8月,河北省教育廳舉辦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獲得一等獎,指導兩個教學團隊參加比賽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并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信息化教學比賽獲得好成績。2017年在第二十一屆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化展示活動中獲得三等獎。
作為青年教師我最為缺乏的是課堂教學的經驗,尤其是對重點內容、難點內容把握不準,上課容易就事論事,不能站在整個課程體系的高度來進行課堂教學。感謝多年來學校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的多元培養方式,學校開展的各種培訓是我成長的催化劑。學校為我的成長創設了許多優越的學習環境,每一次培訓學習都是專業化水平提升的機遇,學校圍繞中等職業學校改革,采用專家講座、合作研討、案例教學、行動研究、教學反思等專題培訓模式,完善教師培養培訓方案,科學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
學校還充分利用身邊的優秀資源,通過老教師的“傳、幫、帶”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在我的周圍有很多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他們對我的幫助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使我受益匪淺,事半功倍。
一次次的教學比賽和教學培訓讓我深刻體會到:我不是單純的“教書匠”,我應該在培訓中和次賽歷練中一次次提升,總結反思實踐完善,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我深信學校的發展“不能一枝獨秀,要百花齊放”,我很樂意將本人的經驗和感受與周圍同事們分享,共同提高進步,另外我知道“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要做一個永遠“有準備的人”,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