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當前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互聯網金融能夠有效降低服務的本身的資金成本,并擴大消費人群。目前而言,我們國家的金融市場還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值得人們進一步開拓和創新。現如今,網絡購物以及提前消費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們的主要消費方式,從而促使我們國家的網絡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甚至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本篇文章將闡述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要消費模式,并對于其產生的作用及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消費金融 普惠金融 消費信貸 長尾人群 互聯網化
消費、投資以及出口是帶動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而消費環節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根據統計可知,上世紀90年代,我國經濟消費水平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原因便是人均收入過低,且社會保障還不夠健全。然而近幾年這些狀況逐漸發生了改變,我國的經濟消費水平處于持續上漲的狀態。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便是網絡消費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盛行。
一、互聯網消費的主要模式
(一)銀行的金融互聯網化
傳統商業銀行具有資金來源以及客戶數量的優勢,因此占據了我國當前互聯網金融體系的存量市場。一般而言,其經營產品主要為信用卡以及消費信用貸款,客戶依靠一張卡便能完成所有經營消費。然而,近些年信用卡的使用率逐步下滑,同時網絡消費模式異軍突起,使得傳統銀行的客戶人群增長量受到了限制。為此,一些傳統商業銀行決定主動求變,嘗試互聯網消費金融,擴大客戶人群。由于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相比于其他金融模式較為簡單,銀行對客戶申請的貸款進行審核并完成資金發放,客戶在得到資金之后進行選擇性消費。
另外,傳統銀行還有其他網絡金融的發展方式,主要依靠參股于互聯網企業,并以此搶占互聯網金融的場景。例如這幾年十分火熱的“滴滴打車”,其便是我國招商銀行入股參與,目前已有超過2.5億的使用客戶,其服務領域也包括租車、專車、順風車以及代駕等,是我國當前整體規模最大的互聯網出行平臺。招商銀行在入股之后,與滴滴在多個方面完成合作。滴滴的客戶能夠依靠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完成支付,并能享受其提供的各種生活優惠服務[1]。
(二)消費金融企業的消費金融互聯網化
所謂消費金融公司,主要是指不依靠公眾的存款,依靠小額貸款分散的基本原則,為客戶提供貸款的非銀行企業。此類公司的互聯網化主要利用互聯網技術,促使消費信貸公眾實現全面電子化和網絡化,從而為客戶提供信息化信貸服務,促使客戶能夠隨時切換服務的場景。
現如今消費經濟已經成為了推動國民經濟的主要方式,某些傳統商業銀行為了能夠在當前市場占領先機,便選擇投資消費金融公司,以此向城市固定收入人群提供信貸支持。一般情況下,借款人依靠APP軟件申請信貸交易,消費金融公司依靠線上自動進行審核,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服務。消費金融公司在由銀行提供資金支持之后,在風險控制方面有了十分明顯的優勢。例如招聯消費金融公司,其背后的資金提供企業主要是招商銀行和聯通公司,提供的金融產品全部依靠互聯網完成申請和審批的工作。不但能夠依靠APP軟件獲得客戶來源,同時還入駐了聯通公司的網絡營業廳,以此向客戶提供資金。
目前“去產能”已經成為了當前多數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諸如巨頭企業海爾集團、蘇寧電器等也逐漸轉向“互聯網+金融支持”的基本模式。傳統企業的入口便是消費金融公司的最大優勢,并從經營初始便能依靠信息技術完成客戶人群獲取、業務審批以及風險控制。例如海爾公司的工作主要便是依靠金融推動自身電器產業的發展,因此其金融率十分優惠,甚至有時還會出現零利率的金融產品,其主要目的便是希望能夠迅速占有當前國內電器市場。而蘇寧公司則主要依靠消費信貸增加股東單位的數量,同時還能拓展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三)電商平臺的提供消費金融增值服務
電商平臺與現金交易以及物流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先天優勢。電商主要依靠自身平臺向廣大客戶提供在線服務,促使其依靠分期消費的方式完成產品交易。一般而言,電商平臺的主要優勢便是在長時間的經營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客戶群,依靠互聯網消費金融不僅能夠提升客戶的黏著度,而且還能提升服務質量進而繼續擴大規模。其次,電商平臺自身擁有大量交易數據,以此展開分析,能夠大幅度提升風險控制的水平。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京東白條”和“螞蟻金服”[2]。
“京東白條”本身與信用卡十分相似,主要在京東商城中提供賒購服務,并將其計入平臺自身的應收賬款中。而京東商城之外的消費則全部屬于消費貸款。“京東白條”具有很強的操作便捷性,但凡是任何京東商城的會員均能進行申請,而京東依靠客戶的具體數據,為其提供不同的申請額度。
而“螞蟻金服”主要依靠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以及支付寶,其使用方式同樣十分簡便,所有支付寶用戶均能進行申請,同時依靠風控模型向客戶提供信用額度,促使其依靠分期付款的模式完成網絡購物[3]。
(四)購物平臺提供金融服務
分期購物平臺是近些年出血的全新消費金融模式,主要涉及一些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的大學生人群,根據其線上交易的相關數據,提升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購物平臺的主要優勢便是能夠依靠長期積累的數據信息創設虛擬基礎設施,將其合理利用,并提升風險控制的工作。其次,由于購物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以大學生為主,授信方式相對比較簡單,且額度也相對較大,從而滿足大學生的基本消費需求。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分期樂”和“趣分期”平臺。“分期樂”設計理財和借款兩個方面,依靠平臺自身完成對接工作。基本上大學生只要年滿18歲便能完成申請,從而享受分期付款的服務或者3000元的小額貸款。“趣分期”與“分期樂”大致相同,同樣依靠平臺提供的自己完成分期付款或者將商品連接提供給平臺本身,讓其墊付資金完成交易[4]。
(五)細分平臺提供金融服務
現如今科技進步飛快,金融牌照的基本門檻逐漸降低,早期一些垂直行業的大型企業開始投身于互聯網金融,主要依靠自身交易優勢以及客戶人群優勢擴大經營。其中涉及的行業包括團購、房地產、汽車以及旅游等,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優勢,以此也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有著不一樣的表現。例如這幾年十分突出的房地產中介“鏈家金融”以及旅游服務的“途牛金服”,這些平臺均開展了互聯網金融的消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
(六)P2P網貸平臺提供金融服務
P2P平臺是我們國家涉足互聯網金融行業中最早的行業之一,其主要向城市固定收入人群提供汽車交易以及房屋裝修等服務,實際消費場所包括線上和線下。客戶的獲取來源側重于線上網絡,而風險控制方式進步上全部都是線上網絡。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拍拍貸”“人人貸”以及“眾可貸”等,而且涉及的領域包括房屋、汽車、醫療以及教育等多個方面,滿足了客戶自身消費方式的多樣性。此類P2P網貸主要依靠線下分期消費業務,不但促進基礎商戶的經濟消費,而且還能有效體現普惠金融的基本服務觀念。盡管目前我們國家的互聯網信息數據仍然有待健全,但P2P網貸平臺依靠與其他商戶開展相關業務合作,提升獲得客戶資源的準確性以及精確性,滿足其貸款的目的。同時還能依靠數據反饋,提高反欺詐審核工作的效率。
二、我國當前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淺談
(一)有效促進經濟增長
在當前經濟發展的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步下降,為居民的消費增加杠桿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方法,這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便是互聯網消費。根據調查可知,從2011年到2015年,消費經濟一直占據我國GDP增長的重頭,并且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由原本的50.1%漲到了66.5%。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我國居民的負債率也隨之上升,又13.1長大了20.8%。因此能夠發現,我國居民的信貸每年以20%的增長率持續上漲,造成這種結果自然與互聯網消費有著極為重要的聯系。然而,目前我們國家的征信體系還有待健全,導致傳統消費金融缺乏一定的靈活性,且適應性也相對較差。而互聯網經營本身十分貼合當前用戶群,其支付模式也符合當前消費的發展模式。
(二)驅動消費金融發展
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主要為以下四方面原因。首先是互聯網金融加快了經濟轉型的速度,網絡經濟與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為企業的創新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同時對傳統消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其次,當前年輕群體已經成為了市場消費的主力。此類人群相比傳統的消費模式,更加偏愛互聯網消費以及超前消費,以此通過杠桿消費的模式追求更多的物質享受,從而推動了互聯網消費的不斷發展。再者,當前互聯網消費的相關產品越加豐富,由早期的P2P平臺逐漸變為當前的電商平臺、消費金融企業以及分期購物平臺等,并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產品本身的互聯網化提高了向消費人群的滲透速度,促使金融服務機構在當前經濟市場獲得收益。最后,我國政策的發展對消費金融也有著一定的影響。2015年,我國逐漸放開消費金融的試點,并將其下放至各個省市,在增加了企業數量的同時,也提升其合作的默契程度。
(三)未來發展的展望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可知,截止到2017年初,我國信道余額已經達到了94.2萬億元。這其中,個人信貸占到了29.1%,其數值為27.1億元。同時個人消費又占到了個人信貸的70.2%,數值為19.1萬億元,僅僅只有全部信貸余額的20.3%。將其與美國進行對比,居民自身信貸規模占據總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1.3%和26.0%,由此能夠發現,我國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從實際增長的表現而言,消費余額到2019年時將會突破30萬億元。而從用戶的需求角度而言,促使用戶自身從原本的必需品逐漸向半必需品轉移,消費種類也更具多樣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我們需要提高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重視程度,進一步開拓現有的市場,推進行業的發展與進步,促使我國經濟能夠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邵騰偉,呂秀梅.新常態下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表現、作用與前景[J].西部論壇,2017,27(1):95-106.
[2]張榮.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困境與路徑探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1):76-80.
[3]申洪根,黃振強.新常態下我國消費金融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9):83-85.
[4]課題組.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西部金融,2016(11):27-31.
[5]張雪.論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現狀和趨勢[J].商,2015(34):202-202.
作者簡介:崔立群(197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和銀行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