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英
【摘要】十九大對養老保險改革提出了“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總體要求,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作為整個養老保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就成為了全民關注的焦點。目前而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問題,需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推動改革取得實效。鑒于此,本文從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難點入手,詳細闡述了改革實施的有效對策,希望本文能對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事業單位 養老保險 轉移接續
作為事業單位一項非常重要的保障性措施,養老保險直接關系到事業單位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目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阻力較大,諸如利益平衡難、政策創新難、財政壓力大等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改革的步伐,也容易引發職工對改革的不滿情緒。對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策略,為事業單位職工解除后顧之憂,促使他們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推動事業單位高效有序運作。
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難點
(一)利益平衡難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直接牽涉到職工的切身利益,有的職工會因為改革而蒙受利益損失,從而影響改革共識的達成。通過向職工發放補貼的方式,對因改革而利益受損的職工進行補貼,以保證在改革之后職工的待遇不下降,是目前擬定的改革方案之一。但由于事業單位職工根據入職及退休時間節點的不同,有“老人”、“中人”、“新人”之分,在改革的實際操作中,如何確定合理的補償標準并建立合理的工資待遇調整機制,以實現“老人”、“中人”、“新人”待遇的平穩銜接,就成為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二)政策創新難
一是改革試點地區帶來的政策協調問題。有些地區提前推行事業單位職工參保繳費政策,實行“繳費和待遇不直接掛鉤”的模式。在新的改革制度正式以后,這些“試點職工”要根據新制度參加養老金的計發,實行職業年金,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對于“試點職工”之前繳納的保險費是否應做一些特殊處理?與未參加改革試點的職工相比,這部分提前繳納的費用相當于為改革做出的犧牲,如果不給予相應的補償,勢必會影響今后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二是如何推進有關制度的聯動改革。此次并軌改革的牽扯面廣、涉及人員多,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與之進行聯動改革,其中,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調整、工資制度調整等是改革的重點,如何創新政策制度,以保持改革的聯動推進,就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轉移接續難
在養老保險并軌過程中,如何解決好職工保險關系在企業與事業單位兩種不同養老保險制度之間以及制度之內的轉移接續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比如職工從企業養老保險轉到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時,需要從原參保企業開具參保憑證,然后憑此證到新單位開具接續函,再憑此函到參保企業開具轉移單,新單位在拿到轉移單后才能為其辦理轉移接續手續。不難看出,即便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參保人員往返兩次才能辦理好手續,操作相當麻煩。部分參保人員為圖省事,直接放棄辦理轉移接續,而是選擇了新參保的方式。
(四)財政壓力大
在改革之前,事業單位職工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財政部門還要給退休職工發養老金。改革推行之后,事業單位職工被視同繳費,還要由財政部門劃撥視同繳費期間的過渡性養老金、賬戶資金和職業年金,這就帶來了巨大的轉軌成本,給財政部門增加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需要中央財政加大支付力度,地方與中央財政也要進一步厘清財政責任。
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對策
(一)完善改革細則
目前養老保險改革方案在許多地方的規定還比較籠統,在實際改革中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導和依據作用,因此應當盡快補充和完善相關改革細則,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特別注意:一是應當明確對“改革之前參加工作,改革之后退休的人”的改革補貼標準,應當掌握好在推行改革補貼之后,確保這些人的待遇不會降低。二是確保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不能比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檔次對應的養老金水平低,這是改革的底線。
(二)加快政策創新
一是促進改革政策銜接創新,實現國家標準方案與地區間探索改革方案的科學對接。在改革之后,要建立全國統一的改革方案模式,把各地區的改革模式納入全國統一模式。將改革試點人員之前繳納的費用計入個人賬戶,繳費年限在視同繳費基礎上予以累計或部分折算累計,保證其利益不受損失。二是確保配套制度改革的同步推進,利用單位事業管理制度改革、分類改革等,打破原有的“鐵飯碗”,徹底理清事業單位內部存在的各種關系,特別是權責、保險、工資等方面的關系,切實落實公務員職級并行制度,促進改革發展。
(三)加快制度融合
在改革后,應加快企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并軌速度,促進這兩類制度的統一運行,同時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整合,構建全民基礎養老金。在制度融合的基礎上,就可以建立全國性的養老保險網,同時出臺國家層面的轉移接續指導政策,從而改變“個人申請”的轉移接續方式,實現新舊參保單位之間“自動轉移”。由于目前實際情況的制約,很難一下子實現全國性的養老保險統籌,因此可以分步驟、分階段,循序漸進地予以推進,實現逐步解決。
(四)解決財政難題
一是針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赤字等情況建立長期測算模型,至少以半個世紀為一個周期,掌握基金發展的整體趨勢,在較大的時間尺度上實現提前預警、提前解除財政危機。二是利用國有資本收益補充養老金。各地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根據未來收支壓力和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情況,提前謀劃基金來源,更好地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三是拓展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渠道,目前國內部分省份已經開啟了這方面的試點工作,由社保基金會負責相關基金的投資運營,收到了良好效果,收益穩定。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重,全社會都在關心、關注養老保險工作,進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勢在必行。今后,應當進一步加大改革工作力度,確保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進一步提高我國事業單位的養老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嚴慧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難點及對策[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7).
[2]高和榮,韓艷.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公平價值取向[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3]朱恒鵬,高秋明,陳曉榮.與國際趨勢一致的改革思路——中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改革述評[J].國際經濟評論,2015(02).
[4]童素娟,米紅,顏韜.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的“中人”預測仿真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經濟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