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記者 崔杰通
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關于兩岸關系的新姿態在島內引發轟動,他向大陸“游客”喊話,歡迎他們赴臺旅游,強調“中國大陸”,而非此前他慣用的“中國”。賴清德發表這番言論之前,蔡英文接受西方媒體采訪時,公開鼓動全球“民主國家”聯手“遏制中國”,賴清德是要與蔡英文切割嗎?去年9月賴清德上臺后,一度風頭無兩,他多次公開宣稱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氣焰囂張,成為島內臺面上的“頭號臺獨分子”。隨后兩岸局勢陡然緊張,大陸軍機頻繁繞臺、臺當局接連被“邦交國”拋棄
等都被島內認為緣于賴清德的挑釁。上月“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不滿意度已超滿意度,《中國時報》稱,民調低迷的賴清德可能下臺。就在昨天,臺南果農奔赴“立法院”痛批賴清德的“臺獨”言論使他們的香蕉等無法銷往大陸,價格崩盤。島內民意洶洶,不管是不是權宜之計,賴清德向大陸低頭了。
什么信號?
賴清德是3日在島內一家媒體倡導臺灣觀光產業競爭力的活動中發表這一言論的,出席活動的還有臺“文化部長”、臺灣觀光協會會長等人。他在致辭中稱,未來將把臺灣打造成一個“好的觀光品牌”,臺灣觀光拓展的方向要多元,“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大陸的觀光客來臺旅游,不管是團客或是自由行,住飯店或民宿,我們都非常歡迎!”
臺灣《聯合報》稱,賴清德向“陸客”喊話格外引人注意,他致辭時兩度提到“中國大陸”,并非過去慣用的“中國”。《中國時報》引述香港“中評社”的分析稱,賴清德還在其臉書上重申歡迎“中國大陸”觀光客來臺旅游,“行政院”發布的新聞稿引述賴清德發言,也是寫“中國大陸”。報道稱,比起先前蔡英文稱對岸使用的“中國”,賴的用詞明顯和緩。是否代表民進黨在兩岸議題的處理上,將改變當前針鋒相對的態勢?
國民黨基隆市長提名人謝立功3日質問賴清德,先前不是不屑陸客來臺旅游,恐踐踏神圣又美麗的“臺灣國土”嗎?怎么現在又喊話叫對方來花錢,利用你們最痛恨的“人民幣”促進臺灣經濟發展呢?謝立功懷疑蔡政府的高階官員有“精神分裂”傾向,從賴清德發言可知,原來“臺獨工作者”的外號只是騙深綠支持者的選票用,遇到財政緊縮時仍是“發夾彎”,向現實低頭,“臺獨理想還是填不飽肚子”。臺“總統府”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在臉書發文嘲諷說,“這些人到底是腦袋不正常,還是精神不正常?既要拼臺獨,又要賺陸客鈔票……”他說,“以前痛批直航會變成木馬屠城,現在倒是希望木馬來觀光……”
“賴清德是愿意守法了?愿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還是只是看在錢的面子上裝模作樣?”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在臉書上寫道,賴清德歡迎陸客來臺,還稱對岸是中國大陸,這表明,其實,每個人都知道真正可以拯救臺灣觀光業的就是大陸觀光客。她說,蔡政府上下已改口稱對岸是“中國”,這當然就是把自己自外于中國,事實上,“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很清楚地界定了要稱呼對岸“大陸”。
切割?
“賴清德可被視為‘投機臺獨,這類人的特點是將‘臺獨視為撈取政治經濟利益的工具。”熟悉當地政治的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賴清德此次強調“中國大陸”不是口誤,更非偶然,而是因為臺灣的觀光業境況可謂奄奄一息,大陸游客已減少1/3,而其他地區的游客在消費上遠遠不能彌補,解決方案只有求助于中國大陸。為此賴清德不惜與蔡英文“打對臺”,賴清德的新態度相當于承認“臺灣與大陸是一個中國的兩個地區”。
就在4日,臺灣南部的果農殺到“行政院”,痛罵“政府無能”,讓水果價格崩盤,示威者把帶來的菠蘿摔在“行政院”門前,高喊“賴清德下臺”。許多果農認為,是賴清德公開宣揚“臺獨”使島內的香蕉變成“臺獨香蕉”,無法向大陸出售。臺媒稱,當天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對香蕉崩完菠蘿崩大發脾氣,怒問下一個是哪種水果?島內上周的民調顯示,75.1%的民眾支持“政府盡力改善兩岸關系,讓農產品可以順利銷往大陸”。
“賴清德在與蔡英文切割。”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金奕4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民進黨選情堪憂,賴清德看上去不想被蔡英文抱著一起溺水,他有自己的政治算計,不想背負蔡英文政策帶來的包袱。
賴清德確實露出疏遠蔡英文的跡象。上月25日,蔡英文接受法新社采訪時鼓動全球“民主國家”聯手“遏制中國”,當晚賴清德在一個公開場合強調將“拼經濟”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還聲稱主張兩岸“求同存異”,以和解取代對抗。島內媒體注意到,隨著年底島內縣市長選舉臨近,蔡英文忙于為民進黨參選人輔選,賴清德卻相對低調,參與的活動大多是參觀企業、頒獎活動等,這被認為是賴清德擔心被民進黨敗選拖累。
邱毅認為,“投機臺獨分子”是善變的一群人,“一旦解放軍兵臨城下,他們會率先投降”,因此賴清德的變臉不足為奇。他還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對賴清德的新言論,島內“獨派”媒體和政治人物都沒有出面斥責,這表明“獨派”現在境況之窘迫。
“鬧市辱人,后巷道歉”
“賴清德面前有‘三座大山,觀光業萎縮只是其一。第二個是果農危機,如果大陸推遲出手購買臺灣水果,賴清德將更為焦急。進入7月,隨著島內新一批大學生畢業,在島內失業率屢屢上升的經濟環境下怎么安置這些年輕人將成為賴清德的第三個危機。”邱毅4日對《環球時報》分析說,“島內幾乎所有經濟問題的解決辦法其實都會落在兩岸關系上,因此,投機的賴清德在兩岸關系方面可能會有更多‘溫和或示好表態”。
島內有句俗語,叫“鬧市辱人,后巷道歉”。臺灣一位資深媒體人士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賴清德在“立法院”公開宣稱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如果將此比作“鬧市辱人”,那么現在他在一家媒體向大陸游客喊話、示好就相當于“后巷道歉”,這樣的簡單表態不可能被大陸各界接受、換來信任。這位人士說,大陸堅持的是“聽其言,觀其行”,賴清德今后怎么做才是重點。
事實上,賴清德的表態看上去連島內網民都說服不了。連島內一家“獨派”媒體網站上,網民都紛紛譏諷、抨擊賴清德,有人反問:“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歡迎陸客?他自己腦殘,還是當大家白癡?”
島內一些時政分析人士認為,賴清德的新姿態可能還與美國有關。賴清德宣稱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時,美國不斷有人提出“友臺法案”,“臺獨”勢力以為這是捆綁美國的機會。但隨著時間過去,美國的承諾看上去都是“聽得到,吃不到”,讓他們心慌意亂。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3日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稱,華盛頓與北京的關系是“斗而不破”,雙方在臺灣問題上也是如此,因為破就等于世界毀滅,雙方都有核武器。他稱,美國內政操作大家都很清楚,國會跟行政單位兩回事。國會通過的法案行政單位可以不簽,簽了離落實又有一段距離。▲
環球時報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