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茹 王進
在剛接手的一年級新生中,有個叫睿×的男孩,他聰明可愛卻又特立獨行!
剛入學的那天,他在校園里跟一個小朋友打架,然后把人推倒了,小朋友哭了,他卻在一旁理直氣壯地說:“哭什么哭?膽小鬼!”教導處的李老師路過看到了這情景對他說:“怎么回事?推倒了小朋友應該扶起來說聲對不起啊,你說了沒有?”睿×倔倔地看了李老師一眼不出聲。當李老師又勸他向小朋友賠禮道歉時,他立刻摟住旁邊的一棵小樹苗,扯著嗓子哭喊道:“你們不講理,你們破學校,你們欺負人,我不上學了,我要回家!我要媽媽!”李老師見狀一邊讓圍觀的學生去辦公室叫我,一邊勸他先回教室。他卻抱著那棵小樹苗不撒手,一番又哭又喊之后,衣服扣子開了,頭發亂了,小臉一道灰一道淚的,十分滑稽可笑。
我聞訊趕到,看到的是滿頭大汗、狼狽不堪的李老師和聲嘶力竭的小睿×。驅散了圍觀的學生后我對睿×說:“睿×,你把衣服整理好我再送你回家。”他安靜下來,開始整理衣服,當他低頭重新系褲腰帶時忽然扯著褲子大哭大叫起來:“我的小褲衩不見了,你們把我的小褲衩弄丟了,你們要給我賠!”原來他系褲腰帶往上提小褲子時看到自己沒穿內褲,就一口咬定是剛才老師給他拉扯丟了,于是就發瘋了,要老師賠。我哭笑不得,打電話給他的媽媽,問今天孩子穿沒穿內褲,他媽媽說,今天早晨他根本沒穿,小褲衩至今還在他的小床上。可能是這個小插曲轉移了他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經過一番折騰他也累了,需要休息休息再戰,他暫時安靜了下來。
睿×上課時一般能堅持前十至十五分鐘,跟隨老師指導進行一些課堂活動,這個活動還得符合他的心意,稍有他認為有點難度的學習任務,便立刻翻臉,做出各種怪聲或怪動作阻止老師繼續講解。如果老師置之不理,就開始各種搗亂:揪同學小辮子,不讓揪就把別人桌面弄亂;隨便拿人家橡皮、小尺子用,不讓用就把人家東西扔地上。同學告訴老師,他還振振有詞:
“我沒用他的東西,還給他了!”
“誰讓他不讓我用的?反正給他了。”
課堂亂了套,課堂活動還怎么進行得下去?許多老師對他是頭疼欲裂。
下課了,鈴聲響過,他從來不會慢慢走出教室,都是像火車頭一樣沖出教室,不管撞沒撞到人。興奮起來揪同學衣襟,破壞人家游戲,踩別人一腳……漸漸地同學離他越來越遠,見到他走來,自動停止游戲,等他離開再重新開始。
明顯被大家孤立的睿×卻不以為然,同班同學不和他玩,他就找外班同學瘋鬧,大家都躲開他,他就搖樹掐花自得其樂,樂此不疲。
后來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睿×幾乎每天都要找這樣那樣的理由發泄一下才能平靜一段時間,于是我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針對他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他這種性格形成的原因及糾正方法。當心中有了答案時,我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進行了家訪。聽了他媽媽介紹的他平時在家里的表現,我誠懇地對他媽媽說,孩子這種狀況應該不是單純的性格問題,父母光靠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建議媽媽領他到權威的三甲醫院去看下醫生,讓專家來幫助孩子走出陰霾。
之所以我對這件事這樣的重視,是因為在幾年前,我曾教過一個可愛的女孩朵×,有兩次朵×在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暈倒抽搐,校醫說孩子可能身體有問題,我家訪時鄭重地和朵×媽媽談過這個問題,也許是年輕的媽媽顧慮太多,她怕傷了孩子的自尊,我感覺到朵×媽媽在和我的交談中,一直有意無意地避開這個話題不談。我理解作為家長愛之深而無所適從的心情,也沒法再觸及這個話題,只是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關注這個可愛而身體孱弱的小姑娘,讓她遠離傷害,健康快樂成長。
結果第二個學期寒假一開學時我就聽教導處老師告訴說朵×轉學了,是利用假期轉走的。聽教導處負責的老師說,朵×媽媽臨走時反復叮囑千萬別告訴朵×班的老師和同學朵×的去向,她不想別人知道孩子身體有病的事,不想孩子的同學、老師和朋友用異樣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孩子。
我啼笑皆非,不能理解孩子家長的這種心理,不敢茍同家長的做法,但我選擇了尊重,不再開口提這個孩子,只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也許是我當時太年輕,對孩子們的愛還太膚淺不被家長認可。只是偶爾想起那個緊摟著我脖子號啕大哭的孩子時,心便會像被利器劃過一樣痛一下。唯愿我的小姑娘他日能避開煩惱向陽盛開,那時無論身處何方我必會為她喝彩!
發現睿×的問題后,我第一時間跟家長溝通,睿×媽媽很開通,沒有那么多的顧慮,很快接受了我的建議領孩子到醫院就醫了。當媽媽領孩子就醫回來時對我感激不盡,她說,要不是我的提醒,她怎么也想不到這竟然是孩子的一種病態,那么多條兒童多動癥的臨床癥狀,自己孩子幾乎全都符合。原先只是以為孩子調皮難管,說服教育不成就開始打罵,如果不是老師的關心關注,不是老師的有心發現,很可能就毀了自己孩子一生的發展!從那以后,睿×上課時間基本上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偶爾浮躁時,在老師及時安撫下,也能順利恢復正常狀態。
睿×的改變與其說是我的發現與跟進促成的,不如說是多虧了家長的明理與配合。每當看到睿×的進步,看到這棵樹苗已經茁壯成長起來,心里便無限喜悅!
精心守護,矢志不移!愿以一顆愛心助每一個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