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巖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為載體輔助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有效地進行直觀教學,將知識形成的過程充分展示出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啟迪、發展和深化,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興趣;低年級數學;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低年級是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的思維發展是今后思維發展的奠基石。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大都依賴于動作、實物、圖像、語言等傾向于表象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除了常用的游戲法、故事法、競賽法外,還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一、情境創設,培養思維
實踐證明,最好的教學時機,莫過于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之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創造生動的學習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心理需求,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第二冊《認識圖形》時,教師向學生宣布,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圖形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配合精彩的聲音效果,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一個個展示在大屏幕上,學生興奮不已地說著它們的名稱。接著多媒體動態地展示生活中的圖畫:鄉村的小屋、滾動的足球、高大的貨車……然后請同學們找找,這些圖畫中都含有哪些你認識的圖形?學生回答積極踴躍。簡單的圖形拼組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體現。
二、展示過程,啟迪思維
數學教學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要讓學生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在課堂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教學中的難點涉及的知識形成的過程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清晰、深刻的概念,而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啟迪。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第三冊《快樂的動物》一課時,我出示大屏幕,請出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請同學們說一說、數一數,都有什么小動物,分別是幾只呀?初步感知后我提問:我們把小猴子的只數3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那么小鴨子的只數按照和小猴子一樣的數量圈起來,可以圈這樣的幾些呀?學生邊匯報,教師邊在大屏幕上圈畫,直觀地展示讓學生一下子就發現了是這樣的兩些,教師馬上點撥:這就可以說小鴨子的只數是小猴子只數的2倍,新知識水到渠成地呈現了、形成了。生動的圖畫,動態的展示,幫助學生審題,理解題意,也啟迪了思維。
三、化靜為動,發展思維
以多媒體為載體進行教學是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可以直觀生動地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架設了橋梁。
例如,數學第三冊《分蘋果》一課,光靠教師講解或傳統的用小棒代替分一分來教學,都感到非常枯燥,讓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原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動化,使靜態的知識變活了,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首先,多媒體出示四個盤子,接著再“飛”來12個大蘋果,提問同學:你們想怎么分呢?一個一個,兩個兩個……學生在邊敘述時,教師邊用多媒體進行操作,學生的成就感一下子高漲了。知識形成的過程也很好地呈現出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得到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四、示范演示,強化思維
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經常涉及一些事物、表象、情景、過程,學生無法看到,教學效果往往也不盡如人意,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進行示范演示,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在具體形象中思維能力得到強化。
例如,在教學“數的認識”時,學生對自然數表示的“數量的多少”理解的較好,如5表示5個人,5個桃子等。但是對“數序”理解感覺有困難。針對這一實際,教師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請來了許多小動物來排隊:小兔,小鴨,小鳥……站一排,先給每個小動物編上號站好,請排第五的小兔跳出來,課件隨之展示5號的小兔跳了出來,反復幾次練習后,學生明確知道一個數還可以表示是第幾,使學生對序數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思維的訓練得到強化。
在數學教學中,以多媒體為載體進行教學,對于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劉正操.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