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琴,馮 瑞
有氧踏板(8名運動員:任意性別組合方式)是一項在音樂的伴奏下,運用健美操的基本步伐、手臂操化動作,圍繞特定的器械(踏板),進行成套動作展示的運動項目,成套動作中不允許出現任何難度動作和技巧動作,這一要求相比于競技類項目而言,可以適合更多人來參與訓練和上場比賽,有助于擴大項目發展的基礎。2016年9月,在青島舉行了2016亞洲大眾體操節暨第五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總決賽。本次大賽和以往比賽不同的是有更多的國家參與,有來自中國、芬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荷蘭、中國香港等8個國家和地區將近100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青島已經連續5年成功舉辦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由起初的2000多人參賽到這次大賽將近10000名運動員的參賽,充分展示了健美操運動對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總決賽,是目前我國健美操賽事中項目設置最大,規模最大,運動員年齡跨度最廣的賽事,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參加本次比賽可以與歐洲國家、健美操冠軍、全國全民健美操明星教練還有廣大的健美操愛好者齊聚一堂,不僅能看到健美操選手的激情洋溢的展示,而且又能欣賞到其他參賽隊伍別具風格的表演,還有不畏懼對手那種頑強拼搏的積極心態。隨著健美操運動的推廣與發展,今后的賽事一定是越來越浩大,國際社會也會越來越重視這項活動。因此對第五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總決賽FIG有氧踏板的分析與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觀看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決賽五支隊伍的比賽視頻錄像,并分別對各項需要研究的內容進行記錄,把亞洲體操節中FIG有氧踏板比賽項目決賽的各支隊伍所完成的成套套路作為研究對象,并將五支隊伍的的參賽套路與2016世界健美操錦標賽FIG有氧踏板參賽套路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各個隊伍的優點和缺點,為今后FIG有氧踏板項目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和意見。
對參加亞洲體操節中FIG有氧踏板比賽項目的五支隊伍所完成的成套套路作為研究對象并且與2016世界錦標賽中FIG有氧踏板比賽項目(以下簡稱“錦標賽”)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研究。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知網數據庫搜集關于有氧踏板操的相關文獻、資料和書籍以及FIG競技健美操規則,對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內容加以整理與歸納,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參考。
2.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2016亞洲大眾體操節5支參賽隊伍北京體育大學、西安體育學院、河北師范大學、忻州師范學院、泰安學院和錦標賽中國隊的成套動作錄像,并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從隊形變化、操化動作、音樂的選擇、配合動作、表現力等方面進行記錄和對比分析。
2.2.3 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相關專家和教練員進行訪問,發現并收集科學有效的信息線索;通過走訪相關專家學者,探討與本課題相關的內容。

表1 亞洲體操節暨全國全民健身舞大賽FIG有氧踏板的成績
從表1可以看出,北京體育大學得分最高,第二名西安體育學院與其相差0.22分,差距較大,河北師范大學僅落后西安體院0.1說明實力相當,忻州師院排名第四僅差河北師范大學0.08分,泰安學院與忻州師院相差0.28分。
經過對五支參賽隊伍成績的統計,不難看出五支隊伍的成套動作得分相近,但北京體育大學的總分居于五支隊伍之首,充分說明北京體育大學參賽套路的操化動作,隊形變化,配合動作,音樂的選擇,表現力等方面綜合完成情況與其他幾所大學相比水平較為突出,更加得到裁判員的青睞,故得到8.88的高分。但與錦標賽中國隊的表現還存在差距。
3.2.1 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項目成套動作隊形變化研究

表2 亞洲體操節有氧踏板項目隊形變化
北京體育大學對比賽場地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充分利用空間進行了6次固定隊形變化,各個方向都有變化,過渡隊形流暢到位準確,固定隊形和過渡隊形變化對比也十分自然流暢,充分展示了隊形變化方面的原創性和復雜性的優勢,但與錦標賽中國隊的隊形變化來看,變換隊形的路線與過渡隊形的變化形式還存在較大的水平差距;西安體育學院隊形變化動態且流暢,8次固定隊形對場地四個角位置的運用較好,固定隊型與過渡隊形之間的變換動作具有層次感,整體隊形的變換具有較強的渲染力和較高的藝術價值;河北師范學院橫向隊形較多,7個固定隊形就有3個是橫向隊形,場地空間利用不夠充分,但是固定隊型與過渡隊形之間的銜接動作連貫自然,給人帶來一種輕快自由的感覺;忻州師范學院隊形新穎,6個固定隊形的變化明顯,不同面向的隊形運用較好,尤其是過渡隊形數量多,流暢有觀賞性,采用了與其他隊伍不同的圓形隊形,不僅加大了對隊形的難度,還加強了隊形整體的觀賞性,最后的結尾隊形也是別具一格;泰安學院雖然隊形總數最多,但成型隊形與過渡隊形稍顯凌亂,整套動作在固定隊形與過渡隊形之間,隊形變化不夠成型,成套動作的隊形沒有明確的定位,對空間的利用也欠佳。
3.2.2 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項目成套操化動作分析

表3 亞洲體操節有氧踏板項目操化動作統計
操化動作是有氧踏板的基礎與主干,是整套動作的靈魂所在,在整套動作的編排中應貫穿始終并且它的獨特性和流暢性要盡可能的表現出來。北京體育大學操化數量多并且一致性強,采用的不對稱動作較多,上肢動作鏗鏘有力與下肢動作踢腿跳躍配合起來體現了成套操化動作的流暢性和多樣性,與錦標賽相比動作的制動還稍加欠缺操化的動作數量以及頻率也有所差距;西安體育學院上肢動作整齊劃一,手臂動作豐富多樣,下肢動作變換動作的頻率也較快,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很強;河北師范大學的成套操化動作偏向舞蹈風格,成套的中段也出現了第二風格街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忻州師范學院的操化動作數量較多,操化的一致性較好,操化動作流暢且有力度,手臂動作干凈利落,腳下的步伐靈活輕巧,上肢動作與下肢動作結合體現出整個操化的協調與一致性。泰安學院成套動作操化動作少,整體操化動作力度小且不太流暢,手臂動作數量多但缺乏力度,下肢動作和上肢動作結合缺乏一致性整體效果較差。
3.2.3 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項目成套動作音樂的選擇與使用

表4 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項目成套動作音樂風格
音樂是成套動作的精神的原動力,它作為成套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地位不容忽視。所以在編排動作和選擇音樂時,首先應該符合有氧踏板的特點,音樂的節奏要鮮明具有一定的特色,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節奏感強的音樂能使運動員煥發精神,以保持飽滿的情緒進行練習,有利于對動作的掌握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投入到訓練中去。北京體育大學的音樂具有一定的優勢,采用節奏鮮明的民族音樂,激昂澎湃,在音效處理和使用方面也是別出心裁,成套動作中音樂與動作完美融合,給裁判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安體育學院采用的是流行朋克風格的音樂,節奏感十足,音樂處理的自然流暢與成套動作十分融合,給人一種振奮人心的感覺;忻州師范學院則采用節奏感強烈的英文歌曲作為比賽音樂,節奏感強弱變化對裁判和觀眾的震撼力也增大;河北師范大學和泰安學院采用的都是流行音樂;前者是膾炙人口的中文流行歌曲,在音樂的處理方面具有原創性和新穎性,尤其是第二風格的銜接突出了成套動作的特色部分;后者采用的是南美風格的流行音樂,節奏很歡快鼓點很強,但是成套動作與音樂不是完全融合,處理和使用方面有些欠缺。
3.2.4 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項目成套配合動作分析

表5 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項目成套配合動作統計
配合是成套創編中主題內容的一部分,有氧踏板成套動作中隊員間的配合動作不僅能夠增加隊員間的交流,也能展示隊員間的團結協作精神,通常一個精彩復雜的配合往往能打動裁判和觀眾的心,而正是這樣的配合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這需要運動員有較強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雙人及多人的配合能有效的利用場地的合理空間,而動力性配合更能增加各個隊伍藝術性的表現能力,對藝術分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本次比賽各個隊伍均采用兩人配合和動力性托舉,沒用采用三人配合和四人配合;本次參賽隊伍每隊運動員人數均為8人,對動力性托舉的掌握較為成熟。北京體育大學和河北師范大學采用的均為動力性托舉,托舉形式變化多樣,運動員也都具備較好的身體條件,非常具有新穎性和觀賞性,與錦標賽相比配合形式單一配合的次數也較少。西安體育學院和泰安學院都是借助踏板被舉起,前者的配合動作設計巧妙完成流暢,造型優美,充分體現了動力性配合多樣性、趣味性和富有觀賞性;后者托舉踏板的位置稍有欠缺,整體配合缺乏流暢性;忻州師范學院與其他學院不同,采用的是雙人配合,動作簡潔流暢,同伴之間表現的整齊劃一、形神一致,為成套動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2.5 亞洲體操節FIG有氧踏板項目成套動作表現力分析
針對有氧踏板的成套創編方面的研究,可以很容易的發現表現力所代表的藝術角色和地位是不容忽視的;運動員不僅要通過肢體進行不同方式的情感表達和參賽態度還必須展現出狂熱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整個成套的完成過程中,通過自然的面部表情創造性地打動觀眾,表現自信。北京體育大學表現力較強,不僅在整個成套的完成過程中有自然的面部表情,而且也通過肢體傳達了成套動作的情感表達,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西安體育學院開頭蹲起的亮相動作,以及前后的扭胯動作,不僅使人印象深刻,富有變化的表現力同樣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河北師范大學服裝靚麗,8名女運動員富含表現力也為成套動作的感覺增加了不少的活力,動作編排較為時尚輕松跟其他隊比起來動作較為新穎,音樂剪輯也恰到好處,讓裁判員耳目一新;忻州師范學院在此方面運動了運動員的狀態對其表現力的作用的特點,增加力度與表情,其次再加上音樂節奏感強弱變化明顯,表現力更加明顯和舒服;泰安學院采用的是男女混合的組合方式,在操化動作方面,上下不對稱的過渡銜接動作較少,中間的間隔時間長沒有展現出連續性,所以運動員沒有充分表現出整套動作的編排藝術。
4.1.1 通過研究發現五支隊伍在隊形變化上相似度較高,在隊形的創編方面均處于發展階段,整體水平處于實力均衡的狀態。隊形空間利用方面,五支隊伍的水平相近。
4.1.2 本次參賽的五支隊伍的操化動作均體現了每支隊伍的原創性和新穎性,美中不足的就是動作缺乏力度,對稱動作的編排多,不對稱動作的編排較少。
4.1.3 音樂速度快的參賽隊伍,操化動作數量多并且力度強,操化動作對音樂的理解也高度融合,體現成套動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4.1.4 本次比賽采用動力性托舉較多,都是多人托舉一人的配合方式,三人和四人的配合方式較少,配合的形式單一。
4.1.5 此次總決賽中,每所大學均采用并完成了不同程度和數量的特色動作來對表現力進行有效的提升,耳目一新;但表演與藝術的結合表現的還較為欠缺。
4.2.1 在隊形與空間的合理利用方面,應該均衡運動員的間距,最大限度地使用比賽場地,要注意隊形的路線,拉長變換隊形的路線,同時要注意運動員不同面向的編排。
4.2.2 在平時的訓練中應加強運動員核心力量的練習,以及上下肢的力量練習,提高身體協調性,以增強對身體自身的控制能力。
4.2.3 音樂的選擇和使用是成套必不可少的,FIG有氧踏板成套音樂速度推薦 140-150 BPM/MIN;在樂曲中可以適當點綴特殊音效,音樂應該反映FIG有氧踏板的特點。
4.2.4 在今后的編排當中適當的增加同一器械多人次的配合使用,可增強操化動作結合踏板的運用方式。托舉動作的設計編排上,使用多種配合方式綜合運用器械,可更好地體現集體協作的特點。
4.2.5 通過語言傳遞信息法,給運動員灌輸藝術思想。其次對運動員的著裝和成套音樂進行創新和改革,以增添表現力的豐富性,使成套動作更加充滿活力、感染力、吸引力以及觀賞性。
[1] 范志遠.2013年世運會競技健美操有氧踏板成套動作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4.
[2] 鄭寅初.對第九屆世界運動會有氧踏板決賽隊伍成套動作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4.
[3] 沈桃淑.規則導向下有氧踏板操創編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3.
[4] 譚吉升.健美操中有氧舞蹈、有氧踏板的項目特征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3.
[5] 牛程程.第十二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中國隊有氧踏板操實力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4.
[6] 石金龍.第十三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有氧踏板動作要素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6.
[7] 鄭寅初.對第九屆世界運動會有氧踏板決賽隊伍成套動作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4.
[8] 曹婷玉.2014年健美操世錦賽有氧踏板器械運用分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9] 曹婷玉.2014年健美操世錦賽有氧踏板器械運用分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10] 黃暉.2014年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有氧踏板操與有氧舞蹈藝術創編的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