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越來越多且各個行業也逐漸趨于飽和狀態,為了使企業能夠長久的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盈利,各家企業的競爭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企業采取了不正當的經營手段比如“地溝油”、“橡膠面”“毒奶粉”“毒大米”等等事故層出不窮,使得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企業社會責任本身也變成了熱門話題。本文分析社會責任對企業發展重要性,呼吁企業負責人關注社會責任,只有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才會長久發展。
【關鍵詞】社會責任;企業發展;利潤;競爭
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于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于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它超越了法律與經濟對組織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組織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組織出于義務的自愿行為。
最早社會責任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西方發達國家學者提出的,西方學者認為企業要想長久發展不應該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核心,這樣會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而使企業失去發展的潛在機會。尤其是在英美等國,諸多學科領域將其列為企業研究的一項重要概念。一般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最早來源于阿爾比恩·斯莫爾(Albion.Smail)在其發表的文章說“除了公共的組織,其他的私人企業也應該被社會大眾接納和相信”。而后,歇爾頓(Oliver Shel-don)在他的《管理的哲學》提出企業生產的價值不應是單純的商品,而更應該體現在企業生產對社區提供的服務、做出的貢獻上,并且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包含道德因素在內的。20世紀70年代之后,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才引發較多學者廣泛的爭論。被稱為“企業社會責任之父”的Howard.R.Bowen在他的著作《商人的社會責任》中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管理者通過遵循社會的期望和價值,制定有關政策、做出決策和行動的義務。”該書也被認為是現代企業社會責任思想討論時代開啟的標志。我國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起步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才開始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研究,晚于西方國家,最初是在1990年,袁家方在其發表的《企業社會責任》一書中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做出了定義,由此開啟了我國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熱潮,他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應是企業重視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關注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利益所應承擔的義務。《市場經濟百科全書》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承擔的對股東、債權人的經濟法律責任,二是企業對社會道義上的責任。劉俊海在此基礎上做出了補充,他認為企業不僅是賺錢或以股東盈利為目的,企業也應盡可能的滿足其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包含有環境、消費者、供應商、弱勢群體等。
具體來講,當前某些中國企業最突出的問題大體表現在八個方面:一是無視自己在社會保障方面應起的作用,盡量逃避稅收以及社保繳費,二是較少考慮社會就業問題,將包袱甩向社會,三是較少考慮環境保護,將利潤建立在破壞和污染環境的基礎之上,四是一些企業唯利是圖,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務產品或虛假信息,與消費者爭利或欺騙消費者,為富不仁,五是依靠壓榨企業職工的收入和福利來為所有者謀利潤,企業主墮落成資本的奴隸,賺錢的機器,六是缺乏提供公共產品的意識,對公益事業不管不問,七是缺乏公平競爭意識,一些在計劃經濟時期延續下來的壟斷企業,大量侵吞壟斷利潤,并極力排斥市場競爭,八是普遍缺少誠信,國有企業對國家缺少誠信,搞假破產逃避債務,民營企業通過假包裝到市場上圈錢。
中國社科院2011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提出的社會責任指的是從責任管理、市場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四個方面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水平。責任管理這一指標是指一個企業所制定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規劃、反商業賄賂制度與措施等。市場責任是指企業的成長性、收益性以及產品合格率等指標。社會責任包括社保覆蓋率、安全健康培訓以及評估運營對企業的影響。環境責任則包含了企業的環境管理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指標。充分說明了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企業的社會責任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股東:證券價格的上升;股息的分配。
2.職工或工會:相當的收入水平;工作的穩定性;良好的工作環境;提升的機會。
3.對政府:對政府號召和政策的支持;遵守法律和規定。
4.對債權人:對合同條款的遵守;保持值得信賴的程度。
5.對消費者丫代理商:保證商品的價值;產品或服務的方便程度。
6.對所處的社區:對環境保護的貢獻;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對解決社會問題的貢獻。
7.對競爭者:公平的競爭;增長速度;在產品、技術和服務上的創新。
8.對特殊利益集團: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對城市建設的支持;對殘疾人、兒童和婦女組織的貢獻。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企業實現其社會性的組織作用之需要。企業是具有社會性的組織,在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社會的健康發展經濟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優惠的投資條件,安全的保障等良好的社會環境個公正的,法制的和穩定的社會是企業生存及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發展的同時,必須重視社會利益、承擔會責任,這是企業保持和發展節各種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契約關系之需要。企業不僅是一個獨立的法人也是各種利益的參與者,在我國經濟體制中,這些利益相關者彼此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平等交易的契約關系,正是這種相互依存關系才促進了企業的經濟發展和財富的增加。因此,企業必須維系這種相互依存關系,才能使企業獲得生存和發展,而企業對社會履行自己的責任正是對契約關系各方利益的最大的維護,自然會起到鞏固和發展契約關系的作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企業自身倫理道德的要求。一個企業是否強大是否具有發展的潛力,除了企業現有的經濟實力,管理水平,技術力量,員工素質等多方面的要求以外,還有企業倫理道德的要求。以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企業成熟的標志。所以企業在為股東賺取更多的利潤的時候,必須遵守一定的是非準則,必須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使企業,市場,和社會獲得共同繁榮和發展,使企業成為社會良心的維護者。任何組織的存在和發展,只有在它擁有為社會,至少是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道德上的正當性時才能被大眾視為是正義的,才能為社會大眾所認可和接受,并成長壯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這是與國際經濟接軌之需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種國際性的發展趨勢。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目前已成為世界性的趨勢,所以,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將社會責任作為自身發展的一項目標積極履行。只有這樣,企業才會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London:Sir IsaacPit-manand Sons Ltd,1924
[2]Bowenh. 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 .New York:Harper &Row;,1953:23-30
[3]袁家方.企業社會責任[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35-40
[4]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