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俏媚
摘要:近期,區塊鏈概念持續升溫,其技術應用也備受關注。在會計領域,信息社會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區塊鏈的出現帶來了會計信息化變革的可能。文章分析會計行業的現狀和問題,討論區塊鏈技術的適用性及影響,同時提出應用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區塊鏈;會計;適用性;影響;挑戰
一、引言
區塊鏈作為支撐比特幣交易和結算的底層技術,誕生于2008年中本聰的一篇奠基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隨著比特幣備受追捧,區塊鏈也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2015年,經濟學人封面文章《值得信任的機器——比特幣背后的技術將如何改變世界》發表;2016年,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指出,區塊鏈或許是自互聯網出現以來最重大的發明;國務院《“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要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基礎研發和前沿布局。
在區塊鏈應用技術的探索上,由花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世界頂級銀行組成的“R3區塊鏈聯盟”投入巨資建立實驗室;納斯達克建立了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私人股權交易平臺Linq;IBM、英特爾、微軟等知名企業也在做出嘗試。區塊鏈表現出了多樣化的應用前景。
在會計領域,2016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討論組建分布式賬本聯盟,推進場景應用實驗及技術平臺開發。其他會計師事務所也開始著力研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會計信息化服務平臺,旨在全面會計和審計、實時合規性監控、自動化稅務合規申報等方面形成專業服務體系。
本文探討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適用性、影響,及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二、區塊鏈的本質和特征
(一)區塊鏈的本質
區塊鏈最初應用于比特幣交易,是一種基于密碼學原理而不基于信用的電子支付系統,使得雙方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參與即可直接進行支付;以時間戳服務器來生成依照時間前后排列的電子交易證明,解決了雙重支付問題;系統確保安全,只要誠實的節點所控制的計算能力總和大于合作攻擊者的。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安全、可信的分布式計算機網絡節點,是服務于分布式賬簿的互聯網點對點底層技術。
(二)區塊鏈的特征
基于分布式記賬、時間戳、非對稱加密、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等技術設計,區塊鏈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征:
1.去中心化
“中心”機構(或中介)是多數交易的關鍵節點,而區塊鏈是基于共享理念,以智能合約預設程序自動實現交易,無須中心硬件或機構進行管理、仲裁或提供信任,各網絡節點是對等的信息記錄、儲存、共享載體,也即任何節點的增加或減少都不會影響區塊鏈的正常運行。區塊鏈的分布式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心”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安全風險。
2.去信任
在交易中,互不信任的人們需要通過權威機構背書實現合作,區塊鏈技術則是“可以制造信任的機器”,摒棄了能夠控制所有數據的頂層實體,不再靠積累的方式取得參與者的信用信息,而是通過全網節點記賬,加蓋“時間戳”后在網絡內實時廣播,由所有節點共同驗證形成“共識”,使得軌跡鏈條的行程無法更改,實現“無須信任”的信用驗證。
3.信息安全透明
區塊鏈是一種公開記賬技術,各節點都掌握著全局信息,可以驗證賬本的完整程度和真實可靠性。掌握相應的公鑰和私鑰即可在權限內查看數據庫,數據開放透明。與此同時,參與者個人信息則是隱匿的,保障了交易雙方私密信息不被他人竊取。當區塊鏈上參與者數量足夠龐大時,因至少需要掌握超過全網51%的運算能力才有可能修改信息,成本將會非常高,而且即使部分節點的信息被惡意篡改了,其他節點會在短時間內發現這些未形成“共識”的信息并進行維護和更新,原則上確保了所有交易信息是不可篡改、真實有效的。
三、區塊鏈在會計領域的適用性
在新技術的驅動下,會計信息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目前的會計體系仍然以“集中式賬本”為基礎,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有可能讓其發生顛覆性變革,進而解決現有體系下的一些難題。
(一)會計發展面臨的問題
1.會計信息質量問題
由于信息不對稱、系統可靠性低、信息化審計發展滯后等,會計信息失真、財務舞弊、會計造假等仍是會計信息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常見手段包括創造虛假交易或篡改交易信息來虛增收入、對計提折舊及減值準備等事項造假來虛增資產、隱藏或者不披露事項等。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特征是公正性,會計信息失真和造假實質上是利益上的不公正分配,有損會計公信力。因此,如何固化原始交易信息,確保其真實可靠,從源頭上杜絕舞弊、造假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2.業務效率相對不足
在傳統的會計工作流程中,信息化自動化程度偏低、數據共享機制差,涉及大量人工處理,操作風險整體較高。比如在費用報銷業務中,銷貨方系統存有消費明細,銀行系統存有支付記錄,稅務系統存有票據信息,單位內部的人事系統存有消費者身份信息、崗位工作權限,等等,但這些數據庫往往是一個個孤島,即使在企業內部,由于各部門責任的異質性,信息不完全公開,無法發揮相互驗證的作用。此外,會計人員只能通過報銷人取得材料,人工審核的情況下不可能逐一查驗真偽,存在造假空間。另外,會計人員的許多操作與會計核算系統脫離,賬務處理時間通常嚴重滯后于經濟事項實際發生時間。
3.業務成本過高
一是資金運作成本高,由于存在銀行等支付中介,資金調配的手續費高昂。二是信息獲取成本高,隨著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現代經濟活動的復雜性不斷增強,信息獲取和協調溝通成本也進一步增加。三是信任成本高,無統一有效的信任機制,導致多個環節的人員在相同的源信息上重復同樣的審查工作。
4.會計監督有待完善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雖然國家不斷加強會計監督力度,但財務造假現象仍難以杜絕,美化財務報表甚至提供虛假報表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一直拓展的會計范圍、日漸繁雜的業務處理以及社會公眾、債權人和投資者等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范圍、時效、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都要求不斷完善會計監督。
(二)區塊鏈應用對會計的影響
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一是增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安全性。在分布式記賬體系中,每一個參與的節點都會保留完整的按時間順序的會計記錄,同一鏈條上的前后區塊通過密鑰互相印證,所有的記錄完成后都要全網廣播,使得信息造假、纂改幾乎不可能實現,也不存在人為調整會計期間的可能。
二是增強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復式借貸記賬法實現了賬戶的橫向聯系和試算平衡,是雙向記賬理念下的糾錯機制。在區塊鏈技術下,橫向上系統節點會自動識別它的準確性,只有經過所有節點共同完成審查的數據才會被記錄,縱向上可對歷史連續追溯和向未來無限延伸,使得在會計價值計量中得以獲取相關的所有信息,把主觀判斷的影響降至最低,同時便于審計機構和監管部門對信息進行長期追蹤、查詢。
三是增強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區塊鏈通過激勵機制吸引全民參與記賬,再通過消除重復信息和無關聯信息,降低了因為時間錯配或記賬錯誤而漏記交易的風險。
2.提高業務效率
會計業務綜合平臺通過與企業核算系統、信息系統對接,可以自動完成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節省了人工審核的多個環節,避免了信息重復驗證的低效率,同時極大降低了操作風險。審計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公司賬本,高效獲取完整的審計證據鏈,實現全覆蓋的遠程審計甚至自動審計,提高審計效率。此外,稅務合規申報、會計信息披露都可實現自動化處理。
3.降低業務成本
從交易成本來看,區塊鏈支持點對點的數字資產登記和轉移,在瞬間即可自動完成結算,不需要人工的驗證操作,極大降低了資金運作成本和時間成本。從信息交互來看,所有會計數據詳細記錄和儲存在“區塊”上,各相關區塊之間彼此相通,形成一個巨大的鏈條,只要擁有相應密鑰,相關人員可不受時空限制全面獲取所需信息,同時降低了協調溝通成本與信任成本。
4.推進管理會計的發展
首先,在區塊鏈技術下,未來組織的財務準則遵從度將大大提高,使財務會計在賬務處理方面的工作強度大大降低,轉而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支持企業經營分析及戰略決策。其次,基礎財務信息的及時、準確、清晰,有助于提升管理會計的分析質量,實現實時管理。再次,區塊鏈技術能有效實現會計與業務活動的有機融合,有效推動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三)可能面臨的挑戰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項新的互聯網技術,其實際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引入會計領域后,仍可能面臨諸多挑戰。
1.內部控制
傳統的內部控制關注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會計人員嚴格依照賬務流程,按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的順序進行處理,若惡意修改很容易在憑證的存根上留下痕跡,且通過規定簽章審核權限,明確了會計信息內部控制的主體。但實現分布式記賬后,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需關注網絡站點與站點間聯系,并且系統是匿名驗證的,增加了一定的管理主體風險和系統管控工作難度。
2.技術瓶頸
一是能耗問題。伴隨著數據量爆發,硬件成本和電力資源消耗將成為區塊鏈運行的主要成本。二是數據的存儲空間問題。系統中每一有效節點的存儲空間容量都需要滿足整個區塊鏈信息記錄及存儲更新的需求,否則可能逐漸變成只有少數幾個大公司能夠運行的系統,違背去中心化的設計初衷。三是抗壓能力問題。整個網絡的性能受系統中處理速度和網絡環境最差的節點的容納能力和交互能力影響,一旦將區塊鏈技術推廣至大規模交易環境下,很可能無法滿足整個經濟社會的運行需求。四是升級修復問題。在區塊鏈中,由于節點數量龐大,參與者身份匿名,無法采用中心化系統的集中升級方式。
3.應用環境
一是改變了會計業務規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大大縮減會計業務處理時限,且幾乎同時完成后續其他業務的處理,會計人員無法修正和調整數據,這也意味需要具備較高的會計業務數據資源管理能力。二是必須標準化規范化各個數據采集點,重新梳理會計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降低出現錯誤的可能性,從源頭上保證進入區塊鏈的數據真實可靠。三是必須注意在用戶數量較小的初期,區塊鏈受到攻擊且信息被篡改的風險尤其大,因為掌握區塊鏈上51%以上的計算能力相對不難。
四、結語
區塊鏈技術依托于去中心化、去信任等優秀特質,將會把會計信息化發展推向新的高度。國家應充分發揮創新政策的引導作用、積極參與國際區塊鏈標準制定、加速相關法制進程,同時構建一個穩定、安全、容量足的網絡基礎,支持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財會、信息技術等相關行業、機構應積極參與區塊鏈技術的研究開發,企業管理者和財務專業人員也應提高認知,解決分布式記賬可能帶來的問題,充分發揮區塊鏈在會計領域的技術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大偉.區塊鏈能拯救P2P網絡借貸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9):41-44.
[2]彭良軍.當前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3):91-92.
[3]付磊,馬元駒.論會計信息質量的公正性特征[J].會計研究,2005(9):14-18.
[4]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項目組.區塊鏈的優劣勢和發展趨勢[J].中國金融,2016(17):39-40.
[5]馮珊珊.區塊鏈:信任背書大數據時代的可能性[J].首席財務官,2016(6):14—17.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