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紳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財政資金支付的安全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的作用日益彰顯。本文結合縣級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的現狀,分析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對策
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是在現有的財政預算執行系統基礎上設立的,對財政資金的支付、清算過程進行動態監控,以期達到及時發現、糾正問題,防范資金支付使用風險、規范預算執行的目的。根據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的指導意見》(財庫[2009]70號)和《關于進一步推進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財庫[2015]73號)文件,要求“縣以上(包括縣)財政部門和具備條件的鄉鎮財政部門應于2016年底前建立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將動態監控范圍擴展到所有財政資金和全部預算單位。暫不具備條件的鄉鎮應積極創造條件,盡快開展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到2018年,建成預警高效、反饋迅速、糾偏及時、控制有力的覆蓋各級財政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按照上級要求,各地區在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建設方面均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并且成效顯著。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縣級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管理的現狀和取得的成效
以欒川縣為例,該縣于2012年啟動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改革,并于2014年全面實施。先后制定了《欒川縣財政局關于實施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的通知》、《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管理暫行辦法》,對動態監控的規則進行設置,對具體的操作和管理進行了規范。改革初期,該縣執行系統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業務均需預算單位的財務人員到財政國庫支付中心專柜辦理,且預算單位自有資金并未納入預算執行系統管理,對動態監控規則的設置也僅限于現金支出超限和轉賬金額超限這兩項的動態監控,監控資金范圍有限,監控方法單一。
2016年欒川縣全面推行城域網建設,所有預算單位實現網上支付。財政授權支付業務不需到財政局支付中心,直接在本單位網上自行辦理。財政資金支付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時,也對財政部門監督管理資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對授權支付業務的動態監控管理。結合業務需要,對監控規則重新進行設置后,重點監控預算單位向監控賬戶劃轉資金、現金報銷不合規類和授權支付單筆超限額類操作。范圍涵蓋國庫集中支付資金、財政專戶資金、預算單位自有資金等所有財政資金,同時對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代理銀行的支付行為進行了規范。
截至目前,按照河南省財政廳的支付管理模式,欒川縣146個預算單位(含15個鄉鎮)的國庫集中支付資金全部納入動態監控管理,實現了財政部門對財政資金支付清算過程的全方位實時監控。2017年欒川縣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共辦理支付業務98532筆,通過動態監控系統攔截不合理開支6486筆,預警845次。對發現的違規問題及時進行了糾正處理,有效防范了資金支付使用風險,進一步加強了國庫集中支付管理與監督,在強化預算約束、推進政策措施落實、嚴肅財經紀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了財政資金支付的安全、規范、高效。
二、縣級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配套政策不完備。雖然前期制定有動態監控管理相關的辦法、規定。但是與動態監控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與目標配套的會計制度、管理制度不健全,對資金監控的范圍、內容、程序、糾偏措施及責任追究等方面缺少相關法規和上級文件依據。統一規范的動態監控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二是內控機制不完善。目前的財政國庫動態監控主要是針對財政資金的內部監督,對人民銀行、代理銀行等相關主體的內部控制管理相對薄弱,導致部門財務管理存在漏洞。財政部門和人民銀行、代理銀行三者未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內控機制,使財政資金管理存在安全隱患,從而削弱了動態監控的作用。只有各部門都建立了有效的、全面的、相互制衡的內控機制,才能真正將動態監控與內部控制的財政監督作用發揮到最大。
三是監控范圍有限。目前動態監控系統的監控規則受軟件功能限制,有些監控需求無法實現,造成了監控存在盲區,特別是財政授權支付業務,不能完全監控到。且動態監控只能對系統數據進行監控,對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無法判斷,使得監控的效果與預期目標相差很遠。
四是監控系統信息化程度不高。欒川縣動態監控系統以金財系統為依托,需對國庫集中支付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信息進行動態監控。監控系統信息化程度不高,則無法發揮出數據統計與分析的優勢,在靈敏度和精確度上降低了動態監控的功能,監控系統的功能及硬件配置有待提升。現有預警規則設置不夠靈活,不夠智能、精準,無法滿足財政業務需要。財政預算執行系統還存在網絡不穩定現象,特別是搭建城域網后,在多個用戶同時登錄時,網絡運行速度較慢,登陸不上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集中支付資金動態監控管理措施和建議
(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動態監控的重要性
現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變了傳統預算執行模式中的弊病,實現了國庫財政資金的科學有效管理,降低了國庫的營運成本,使預算執行變得更加合理、科學、系統,且能在根源上有效地防止貪污、腐敗的事件滋生。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率,降低財政支付風險,保證資金的流動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財政部門要深刻認識到動態監控的重要性,盡快扭轉傳統思維方式,建立資金動態監控的思想觀念,加大人財物的投入。
(二)完善制度建設,加強制度執行力度
進一步細化動態監控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明確監控主體、監控內容、工作流程、預警規則、違規處理等內容。為國庫動態監控提供制度支持,使動態監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設立動態監控崗,專人負責違規支付信息的篩選、分析、匯報工作。建立分析報告制度,對監控中發現的問題和情況進行分類梳理和總結,提出強化管理的對策建議;完善“財政資金動態監控—違規操作財政止付—事后審計監督檢查”的多部門聯合監控機制,加大懲處力度,建立統一規范的動態監控管理體系。
(三)加強內控建設,進行部門協作
財政部門要加強涉及資金支付過程中各環節內部控制建設,認真梳理業務流程、分析風險點、健全管理制度,從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開展全面的內控建設。一是對各預算單位的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強化財政法制觀念,嚴格規范單位的支付行為,確保系統資金支付信息與實際支付的一致性和實時性,使動態監控發揮最好效益。二是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代理銀行等相關部門應加強協作,建立工作互動機制,形成信息溝通暢通的監控網絡,提高整體動態監控的效率。
(四)完善動態監控運作機制,強化重點監控
第一,強化技術支撐,不斷升級更新動態監控系統,拓寬監控面,提高智能化水平,通過多種監控手段,建設實時更新、反應迅速、預警高效的動態監控系統。將財政、代理銀行、預算單位整合到同一平臺進行信息共享,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快速預警違規或不規范資金支付信息,實時提醒預算單位糾偏。第二,根據預算、國庫管理及財政財務管理有關規定與要求,盡快建立分系統、分單位,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精準、細致、有效的預警規則。對重點單位、重點項目的資金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監控,按照預警級別與顏色,設置預警規則,對超標準支付操作及時進行攔截提示。第三,及時核實預警疑點,對違規和不規范行為及時核查、糾正、處理。使發現的問題在資金實際支付前及時得以糾正,實現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蹤問效的監控模式。
(五)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加強隊伍建設
財政部門應加強動態監控綜合分析能力建設,一方面需要專業人員運用綜合分析能力采取多種方式的綜合核查,查找問題可疑點及線索。如運用系統中的復合條件查詢功能及多種數據分析方式進行篩選,對反映出的問題和疑點,采取電話核查、約談走訪、調閱資料、實地核查等多種方式進行核實。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監控工作人員財政法規和系統操作等相關業務培訓,使他們具有較高的業務素養和政策水平,以保證動態監控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穎.關于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體系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7).
(作者單位:欒川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