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秀杰
摘要:“云會計”的概念錯誤導致研究領域的混淆,本文通過厘清“云會計”概念的由來,指出會計概念正確的分類原則及發展趨勢,給出“會計云”概念,提出管理會計應當通過改造管理的方式而非通過管理改造會計的方式達到社會普及的全新理念。
關鍵詞:云會計;會計云;會計普及
云計算乃至大數據是電腦科技、互聯網科技的技術發展新階段,云計算的起因在于擴大有限資源,增加有限軟硬件資源的使用效率。本文涉及的“云計算”的形成以2007年云計算進入公眾視野為起點,行業特征在于Google、Amazon、Sun、、IBM、戴爾等國際巨頭紛紛踏入云計算市場。歷經近十年的發展,公有云、行業云、私有云紛紛登場,各種“云”的概念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云戰略、云平臺、云手機、云電視等等。
國內研究“云會計”的論文數量頗豐,以重慶理工大學程平教授的研究為最多,通過知網篩選結果涉及到云會計的論文有77篇,將各會計模塊加上云字,進行了覆蓋式的闡述。
一、“云會計”概念的由來
(一)“云會計”概念的形成
2007年,金蝶友商網針對國內中小企業信息化資源投入資金匱乏狀態,推出國內第一款在線財務軟件“友商在線會計”,揭開了國內第一個云計算產品的序幕,隨后各軟件廠商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線上業務。軟件系統供應商將這一業務定義為:基于云計算的會計信息系統。在學術研究領域,最早提出“云會計”概念的當屬程平教授提出的“云會計=云計算+會計”,這個定義是信息領域的應用遷移,將各軟件廠商定義的云會計信息系統“創造性”的簡化為“云會計”。
(二)“云會計”概念分析
程平在“云會計”概念提出的基礎上將定義詳細闡述為:云會計可定義為構建于互聯網上,并向企業提供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和會計決策服務的虛擬會計信息系統。也可以說云會計就是利用云計算技術和理念構建的會計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服務。按照這一思路,置身于云端的會計信息系統稱為“云會計”,則置于云端的管理信息系統、采購系統、銷售系統,均可變身為“云管理”、“云采購”、“云銷售”等等。
“云會計”這一概念涉及兩方面,其一定義的分類屬性是否正確,其二是否有助于提升會計本身的應用。關于第一個問題,根據亞里士多德關于概念的形式邏輯,“云”是區分會計的“種差”或者“屬性”,而“會計”是“屬”及“種類”的概念。按照這種邏輯分析,“云會計”、“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屬于并列的概念,是以技術實現手段進行的劃分;若以功能為依據進行劃分,可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說到此,“會計電算化”與“電算化會計”就是一組必須予以明確區分的概念?!皶嬰娝慊笔菚嬓畔⒒某跫夒A段,側重于傳統手工會計利用電腦科技進行處理的一種手段演變過程?!半娝慊瘯嫛笔菚嫷囊粋€分支學科,研究電腦科技、網絡傳輸科技等與傳統會計學科融合下的會計新形態。
按照上述定義涉及的第二個因素考量(是否有助于提升會計本身的應用),“云會計”可否視為會計發展的另外一種新形態呢?顯然不是,也沒有必要。因為,如果“電算化會計”的受眾群體是傳統會計的話,則“電算化會計”可以涵蓋整個傳統會計行業。而云會計信息系統的受眾群體是中小企業,這是軟件廠商的研發初衷。受眾群體的典型區別,使得“云會計”不會成為會計的新的階段形態,充其量是會計信息化過程中會計電算化在中小企業以及個體經營戶中的應用而已。
筆者以為,就目前“云會計”的內涵和外延來看,“云賬房”比“云會計”概念更貼切。查閱字典,“賬房”有兩個意思,一是舊時企業或私人家中管理銀錢貨物出入的地方;另一個是辦理上述事務的人。針對規模較小的現代中小企業或者私營企業,為節約資金使用云計算服務,即將自身的“賬房”置身于云端,“云賬房”確屬實至名歸。而“云會計”概念在外延上容易擴大,造成定義的不準確。
二、“會計云”的提出
“云”概念的出現開拓了信息系統的應用空間,那么屬于會計的“云”又在何方呢?通過系統梳理國內ERP廠商的探索之路可以發現,一切理論均是來自于現實中的應用,那么我們的研究之路是否同樣應該以解決現實中的會計問題為己任,而非以論文發表為取向。
(一)“云計算”與“財務云”
“云”的概念是如何在財務中進行的應用?最早的是用友、金蝶等軟件公司的財務管理軟件的在線應用,提出針對自身軟件的SAAS,并嘗試向“軟件+咨詢”的方向延伸?!柏攧赵啤笔菍⒓瘓F企業財務共享管理模式與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計算機技術有效融合,實現“財務共享服務、財務管理、資金管理”三中心合一,建立集中、統一的企業財務云中心,支持多終端接入模式,實現“核算、報賬、資金、決策”在全集團內的協同應用。這一定義的分類依據是協同應用,具體的領域就是財務領域。這樣通過明確財務屬性從而拓展了協同應用這一概念的內涵,在外延上明確界定了會計領域的一種新存在形態?!柏攧赵啤遍_辟了一種云計算環境下的財務組織形態的新定義,這一定義以現實的應用狀態為基礎,開啟了以“狀態”為細分方式的新思路。這種來源于企業實際形態的定義即描述了事實狀態,又使得會計領域獲得了豐富和發展。
(二)從“騰云”到“造云”
隨著“云計算”概念的普及,“財務云”概念在會計學界應用較多。作為管理會計應用的重點領域,這種現實中已經進行的探索對于整個管理會計的大規模普及有何意義呢?鑒于管理會計理論所遇到的現實問題和會計能力建設中遭遇到極大的阻礙,可否在會計構成上進行系統的重構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通過“管理人員會計化”的過程來完成會計系統的重構。即將管理人員吸納入會計體系,方法是對管理人員進行會計能力培訓。生產者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生產過程優化,有賴于生產一線人員整體素質的改進和提升。一方面可降低會計能力建設的窘境,另一方面可緩解會計與管理部門的責任沖突。這種培訓需借助于教育體系的整體變革,將會計能力的普及納入高校基礎課程普及的范疇。在財務會計普及的基礎上,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行業化會計的專業知識建設。針對工業體系的大類例如化工、機械等行業,制定適應性的行業會計教材,側重優化行業組建、加工、修配等特征進行培訓普及。這種針對性的會計能力普及,將形成真實可靠的數據來源以及有益的改進實踐,形成遍布企業的“隱形會計工作者”,最終形成有效的會計體系,打造適應會計發展的“會計云”。
與“財務云”的定義相類似,“會計云”將“云”視為一種狀態,其界定構成成分為“會計”,具體組成成分是企業的管理者。一方面使會計內容獲得到了擴充,另一方面開啟了一種新的管理會計解決途徑,無論從內涵還是外延均簡單明確。
(三)“會計云”與管理會計的未來
利用云計算優勢,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信息可以形成大量的數據沉淀,處于“會計云”末端的管理人員可以形成各種數據分析,提供大量的管理會計數據,優化管理,并最終形成管理會計的層次梯度建設。在上述“會計云”形成的基礎上,企業其他環節的管理信息,如決策信息、人員信息、客戶信息等相關方信息就會全方位在會計系統中予以體現。在這種體系發展的驅動下,管理會計的發展最終會使會計的地位獲得巨大改善,從提供財務會計信息的“參與者”變成提供統合考慮的系統平衡載體,乃至于決策的中樞。
三、結論與展望
結合互聯網云計算的發展背景及對“云會計”的概念的追溯,“會計云”比“云會計”概念更切合實際。通過會計普及的方式進行會計體系的建設,將管理會計落到實地,促進會計的深入發展。管理會計的普及是一個涉及教育體系及企業治理結構的綜合命題,期望在實踐中對此作出檢驗和改進。
參考文獻:
[1]程平,何雪峰.“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25(1).
[2]曾鳴.互聯網的本質
[3]張亞勤.未來計算在“云端”[J].信息系統工程,2008(10):17.
[4]新理財封面9.11.財務云起[J].新理財,2011(09).
[5]李繼培.中興財務云[J].新理財,2011(09).
[6]裘宗舜;吳茂.會計本質的探索[J].江西財經學院學報,1986(05).
(作者單位:集寧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