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穗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制造業崛起,日本公司在品質的管理上實施“TQM”管理體系,以質量好盛傳的日本商品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廣大的信任和好評,這也使日本制造一直走在世界前端。但20世紀90年代后,由于生產成本高,大量資本和產業外流,新型制造業的崛起等因素,日本制造業形勢下滑,很多企業開始出現赤字現象,為了維護公司運營,控制成本、偷工減料的現象便發生了。
【關鍵詞】日本制造業 造假現象 品質管理
一、神戶制鋼造假事件的介紹
2017年10月8號,一篇關于“日本制造”的丑聞爆出,業界震驚,事件影響巨大,日本媒體形容其為“動搖日本制造”的“神戶沖擊”。始創于1905年,作為日本第三鋼鐵企業的神戶制鋼所當天承認,載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間,工廠違反合同篡改了強度和尺寸等質量數據,涉及其中的產品包括鋁制零部件1.93萬噸、銅制品2200噸、鋁鍛件1.94萬件,約占鋁和銅業務年銷售額的4%0而據日媒報道,造假鋁制品波及約200家企業,以汽車廠商等為主,包括豐田,本田,馬自達,三菱,日產和鈴木在內的日本車企巨頭都己受到波及。更令日本業界擔心的是,這些問題產品甚至己流入日本國防領域,連日本自衛隊使用的武器,可能也用到神戶制鋼所供應的原料。
涉事工廠在產品出廠前就己經發現某些方面不達標,卻在產品檢查證明書中修改強度和尺寸等數據。造假并非“一日之寒”。經調查發現,神戶制鋼所造假案是一起長期的、集體性的行為。負責人也承認,迫于按期交貨的壓力,部分產品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數據,篡改數據有也并非個別人所為,而是獲得管理層默許,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二、日本制造業“TQM”質量管理體系
近年來,日本制造業造假問題頻發。從三菱汽車偽造燃料數據到東洋橡膠公司偽造免震裝置,從東芝做假賬到如今的神戶制鋼篡改產品檢測報告,曾經讓日本人引以為傲的高質量日本制如今造頻頻傳出安全問題,可見日本制造業在品質管理上早己開始偷工減料。日本的品質管理方法是二戰之后從美國開始引進,然后結合本國實情,最終形成了被稱為“TQM”的管理體系。它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到1970年,質量管理己經逐步滲透到了全日本企業的基層。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從質量管理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認識到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好處。日本人開始將質量管理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并廣泛采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進行推廣和應用,全面質量管理在這一階段獲得了新的發展。但當日本商品的品質深陷安全問題和信任危機的時候,整個制造業必定會被動搖。
三、導致日本制造業造假現象的原因
(一)制造業不景氣
造假發生的一個客觀的原因就是日本制造業整體處于不景氣的狀態,國內內需市場低迷,海外市場競爭激烈,世界范圍內許多適應制造業卻在強勢崛起。以神戶近三年業績為例,產量逐年下降,下降幅度大,利潤也大幅減少,神戶制鋼己出現了連續的經營赤字,而從全球范圍來看,鋼鐵產能過剩是普遍現象。不僅神戶鋼鐵,2012年3月決算時,日本的電器產業也陷入了巨額的赤字。松下,索尼,SHARP,NEC四家電器公司預計共赤字14000億日元的巨額。
從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對比上看,日企正在整體沉淪。1996年,世界500強榜單上的日本企業多達99家,與美國不相上下;2006年,上榜日企己減少至79家;2016年,僅剩52家。對比20年前,日企上榜數量銳減了近一半。
(二)成本高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制造業的飛速發展使得日本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響應這一變化,制造業構造必定會發生變革。貿易收支的巨大盈余使得日元升值,這對輸入產業是有益的,而對于以輸出品為中心的制造業是個很大問題。在國際競爭下為了持續輸出,減低成本是必要條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用人成本必定升高,這對減少成本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在2001年統計的世界各國的薪金情況中,中日本居于首位,所以為了解決薪金支付額大的問題,日本開始在海外進行生產。
雖然日本制造部門向海外轉移,但是非制造部門還殘留在日本國內,而且海外生產的效率不及日本國內,所以日本將生產部門轉移海外并不能解決成本高的問題。在薪金上升的同時,日本的土地、電氣費、航空運輸、通訊費等產業基礎成本也在上升,而解決這一問題并不簡單。日本制造業在生產成本上很難進行有效控制,公司只能把控制成本的要求,轉嫁到原材料制造企業,直接導致了原材料生產商走上了“偷工減料”的道路偷工減料。
(三)人口老齡化及國內人才缺失
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合適的從業工人得不到補充。作為世界第一長壽國的日本,其國民保險制度給日本經濟帶來了很大負擔。日本國內人才缺失,為了新型產業的發展,不得不引進國外先進入才。
(四)新興國發展的威脅
從國際形勢看,在世界經濟的游戲中,中國等新興國的日益強大無疑對發達國家是個威脅,美國和英國都轉換了經濟戰略,而日本卻沒意識到變化,仍堅持著之前的經濟戰略,消耗著體力,在應對中韓等企業的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四、結語
今后日本制造業將何去何從著實是個大難題,如今已是互聯網時代,而一直以重工業為中心的日本制造業必定需要發生轉變以順應經濟發展趨勢。日本制造業的造假波及各個領域,甚至是日本的國防領域,而對于后續的處理無疑又是一項大工程。對于深陷信任危機的日本制造而言,能否再次扭轉局勢,重拾顧客的青睞還是個未知數。
參考文獻:
[1]久米 均.日本の製造業[M].東京:日科技連出版社,2012.
[2]野口悠紀雄.製造業が日本を滅す[M].東京:ダィャモンド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