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靜 段鈺蕾 寇雅妮 張書琴
【摘要】2018年開端,世界500強之一的日本日東電工公司,突然關閉蘇州工廠,撤離中國。而這已經不是外資第一次撤離中國。中國對外資企業吸引力不再?外資企業相繼落戶上海等城市又是怎么回事呢?勞動力成本,稅收成本,人民幣升值成本,擴張成本讓外資利潤削減。從宏觀角度看,這是全球供應鏈中心來自于“世界工廠”的升級和演化。中國吸引外資策略: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轉換。最近兩年,中國在努力讓外資“回歸”,讓高質量的外資“回歸”。我們可以客觀來看到外資大批撤離中國背后緣由是一種戰略轉移和中國市場產業鏈投資鏈的升級,是發展經濟必然的需求轉化。然而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地域水平差異較大,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經濟社會的發展勢必會淘汰不符時代要求的事物中國也應做好面對外資產業投資升級后續帶來的人才升級和就業等問題。
【關鍵詞】外資撤離 產業升級 供應鏈管理 全球供應鏈 投資質量
2018年開端,世界500強之一的日本日東電工公司,突然關閉蘇州工廠,撤離中國。而這已經不是外資第一次撤離中國。近年來,己經有15家世界500強企業離開蘇州,而日東電工是第16家。2016年5月,有報道稱富士康正在印度購買土地、投資建造新的工廠,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設10至12座工廠,超過1百萬員工;2017年3月,由于制造成本的提高,世界500強美資企業霍尼韋爾安防中國公司宣布將從深圳撤離,將產品線內遷至西安……除此之外還有: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計劃進一步推進制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難道,中國對外資企業吸引力不再?外資企業相繼落戶上海等城市又是怎么回事呢?
資本市場最看重的就是逐利性,而在當代中國各方面的經濟發展原因,讓外資利潤削減,以下幾點首當其沖。
勞動力成本。《勞動合同法》再次提高了企業人員的工資標準,同時強制性規定了職工應當享受的福利標準。在華外資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廠,其新增成本大約都在50%左右因此勞動力成本持續增高。
稅收成本。“兩稅合一”新政廢止了外資企業享受的優惠稅率(平均為13%),而轉為與內資企業一樣的平均稅率(30%左右),由此壓縮了外企的利潤空間。由于約50%的外資企業的產品返銷母公司或者出口海外,出口退稅的減少直接削減了其利潤所得。
人民幣升值成本。人民幣自匯改以來的累計升幅己達13.31%0在人民幣快速升值的行情下,許多外企不得不提前以產品漲價來進行對沖,其市場議價能力受到抑制與此同時,由于出口以美元結算,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也加大了企業的交易成本。
擴張成本。一方面,作為原來地方政府吸引外資最核心的武器一一土地受到了宏觀層面的硬性約束,工業用地由此受到了扼制;另一方面,中國愈發注重環保,對于重工業高排放企業來說擴大和生產帶來的費用負擔不起。
同時,政策導向也推動外資在中國市場的重整布局。重心從老牌工業區轉向了更適合發展高技術的沿海區域。著重落戶于不受低地域限制的沿海廣東等地區,而將手工業等留在西北內陸地區。
而從宏觀角度看,這是全球供應鏈中心來自于“世界工廠”的升級和演化。長期以來的“世界工廠”發展在中國建立起了大量的生產制造能力,比單個廠商的產出更重要的是,圍繞關鍵產業環節形成的產業集群,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了重要的系統價值。在成本敏感型的制造類企業從中國遷往更低成本的東南亞和非洲時,有眾多規模巨大的產業鏈卻難以遷出。近年來,中國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從“世界工廠1.0”向“2.0”、“3.0”、“4.0”升級在世界工廠中不斷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來自不同地方的中間產品和服務經由全球供應鏈進入成品生產,全球供應鏈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接近80%,其中包括約12萬億美元的中間產品和服務貿易。實際上,全球供應鏈是全球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現。渣打銀行此前公布的一項研究稱,未來10年里,全球供應鏈性質的改變將重塑全球貿易格局。身為最大全球供應鏈關鍵環節的中國,將剝離很大一部分低成本制造業。英國市場調查機構馬基特公司的調查顯示,認為中國是一個低成本采購目的地的受訪者比例在2016年首次低于50%,與2012年的70%相比顯著下降。該調查的結論是,中國將不再是廉價外包業務的對象國,而“一躍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如果能把握住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斷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制造與服務的能力,中國將能夠長期維持在全球化中的優勢地位。在全球化浪潮中,這也是中國的一次機遇讓我們提升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而我們普遍認知的落戶上海等城市,則是一種數量到質量的轉換。中國吸引外資策略: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轉換。最近兩年,中國在努力讓外資“回歸”,讓高質量的外資“回歸”。為此,我們落地了三項政策。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完善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政策問題的通知》,增加不分國(地區)別不分項的綜合抵免方法,從而有效降低企業境外所得總體稅收負擔,進一步促進利用外資與對外投資相結合。其次財稅等部門還公布了《關于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直接投資于鼓勵類投資項目,凡符合規定條件的,實行遞延納稅政策,暫不征收10%的預提所得稅。同時,去年11月,財稅等部委還公布了第三項稅收優惠政策,即《關于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實施的通知》,對中國境內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符合規定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部分可以在稅前扣除。而這一切都是提高中國吸引外資的實力,鼓勵外在在華投資,提高投資質量。數據則表示在2017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775.6億元,同比增長7.9%,全年利用外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吸收外資同比增長61.7%0
由此,我們可以客觀來看到外資大批撤離中國背后緣由。是一種戰略轉移和中國市場產業鏈投資鏈的升級,是發展經濟必然的需求轉化。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利用外資的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高端裝備制造的企業,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高的企業等等,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利用外資的重點方向。
而我們也關注到一個棘手的問題,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地域水平差異較大,依靠重工業和手工業的低端外資企業工作者則會因為外資企業的撤離或致4500萬人失業。這些人將何去何從?經濟社會的發展勢必會淘汰不符時代要求的事物,對外資如此,對賴以高密度低產率手工線上的中國人也是如此。中國也應做好面對外資產業投資升級后續帶來的人才升級和就業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馮雷,韓森,韓潔.“外資撤離中國”真相[N].新華每日電訊,2015.
[2]唐威,廖翠娜.外資撤離中國?只是結構性調整[N].證券時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