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彧
【摘要】現如今法經濟學作為一門建立在經濟學與法學研究之間的交叉學科,已越來越受到世界范圍內的重視,尤其是在美國,任何一所法學院,法經濟學都是學生的必修課程。法經濟學是經濟學意識形態在法律領域的具體體現,與傳統法學的研究方法存在許多差異,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對傳統法學的研究方法產生了很多啟示。
【關鍵詞】法經濟學 經濟人 效率 公正
霍姆斯一百多年前就曾在翻去律之道》中預測:“理性地研究法律,當前的主宰者或許還是法條主義者,但未來的法律從業者則需熟穩統計學和經濟學。”
現如今法經濟學作為一門建立在經濟學與法學研究之間的交叉學科,己越來越受到世界范圍內的重視,尤其是在美國,任何一所法學院,法經濟學都是學生的必修課程。法經濟學是經濟學意識形態在法律領域的具體體現,與傳統法學的研究方法存在許多差異,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對傳統法學的研究方法產生了許多啟示。
一、法與經濟學的類比運用——“壞人”與“經濟人”
對于法律的個體研究,霍姆斯曾說“如果你想了解法律而不是其他什么東西,那么你就一定要從一個壞人的角度來看法律,而不能從一個好人的角度來看法律,因為壞人只關心他所關心的法律知識能使他預見的實質性結果,而好人則總是在比較不明確的良心許可狀態中去尋找他行為的理由而不論這種理由是在法律之中還是在法律之外”。
而霍姆斯所說的“壞人”,實質上可以認為是與“經濟人”是相似的概念,因為“壞人”選擇守法與違法是出于對利益的追求,其目的與“經濟人”一樣都是為了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當違法預期所得超過守法的預期所得時,他們會選擇違法。
相對于傳統法學研究的方式,法經濟學是建立了一個類比,來使得法律規則下的行為人與經濟人有一樣的行為方式,即將法律規則體系類比為市場價格體系。由此法律規則下行為人的行為反應就類似于市場中參與者的反應,都是根據既定的“價格體系”進行成本一收益分析,來作出行為選擇。法律規則和市場價格都構成了行為人所不能左右影響選擇產出的約束條件,系統的法律規則體系構成了不同行為的“隱性價格體系”,因此可以確信法律規則約束下的行為選擇和市場價格下的選擇是一致的,從而可以將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應用到法律中來。
二、法經濟學的價值標準——“效率下的公正”
法經濟學最常用的效率原則:帕累托最優和卡爾多?希克斯標準,都是從整體的角度出發,考慮了參與各方的得失,來衡量資源的配置是否是有效的。比如卡爾多?希克斯標準,是指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其部分人增加的社會福利大于另一部分人所受到的損失。如果考慮通過改進資源配置,用所增加的社會福利,補償另一部分人的損失,就能增加所有人的社會福利,這便是一個現實的帕累托改善,從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這是有效率的,而法律制度的大多數同意原則,也是這個道理。
在很多領域,正義時常被描述成如同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變幻無常、隨時可呈不同形狀并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而在法經濟學的研究中,正義即在追求效率的最大化中得以體現,根據法經濟學的效率原則,可以認為一般情況下,自愿行為是可以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而法律的強制行為應符合卡爾多·??怂剐蕵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傳統法律研究中對個人意愿與法律強制的平衡原則。
三、法律的效率最大化——權利義務分配原則
對于法律如何設置才能達到效率最大化的標準,利用經濟學中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式,法經濟學在研究中往往考慮的成本計入是機會成本,即一個面對著一組選擇機會的理性人所做的某個選擇的機會成本,可以定義為他所放棄的其他的選擇可能帶給他的最高價值。如果一筆已經付出的開支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不能被收回,具有理性的人只能忽略它,這種成本稱為沉淀成本。因此對于一種權利義務關系中的權利、義務以及責任的分配,法經濟法的衡量角度是預防未來事故、降低事故總量和事故預防成本。因為既定的事實是沉淀成本,只有預測和在恰當的時候控制這種行為,所做出的決定的基礎便不是沉淀成本,而是其他仍然開放的行動進程中可能耗費的成本和可能獲取的收益。
法經濟學的研究方式,在權力義務分配原則上,利用了經濟學的分析方式,在結果上與傳統法學對法律設置如何才能公正合理,也并無相悖的地方。根據一個簡單的案例來分析:張三經過一棟居民樓時,被樓上正巧掉落的花盆砸傷,于是張三訴整棟居民樓的居民要求承擔醫療費及相關損失。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可以找出是居民樓中哪一戶居民的花盆,那么這個案件便很好處理,然而如果,要達到這種至善至美的結果成本非常高或者幾乎是不可能時,在判決此案時就存在一個舉證責任問題。如果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責任制度,肯定是被告勝訴。但這樣可能會有更多的事故發生或者路權的廢棄,因為大家都不會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謹慎處理窗臺雜物。但如果采取訴訟舉證責任倒置,則原告勝訴。這樣判決的后果是各個被告在未來必須要謹慎小心自己的行為,盡量注意陽臺上或窗戶上的雜物,并會想方設法改善條件避免成為過失者或“無辜者”,而自覺地監督其他居民。按照法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顯然是后一種更好,因為后一種降低了事故發生的機率并預防了事故發生的成本。
法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無論是從價值判斷標準還是具體的權利義務設置的角度出發,都與傳統法律在追求公正的根本目的上相輔相成,是對法學研究鄰域的開拓和創新,也在社會形態越發復雜的現實狀況中,為法律研究方式與時俱進提供了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柯慶華.法律經濟學的思維方式[J].朝陽法律評論,2009.
[2]李樹.經濟學意識形態項法律鄰域的拓擴張[J] .學術界.第145期,2010.
[3]顧功耘.經濟法教程[M].第三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錢弘道.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評判[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