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哲
【摘要】對風景名勝旅游區來說,自然環境是旅游景區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旅游目的的重要載體,除了自然環境外存在于旅游區的人文景觀則是風景區的靈魂所在。因此在風景名勝景區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是相互不可分離的重要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近年來各大風景名勝旅游區的建設和開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入文景觀,但也出現日趨同化的現象,這對于開發和保護當地特色人文景觀產生不利影響。
【關鍵詞】風景名勝旅游區 人文景觀 規劃 設計
一、人文景觀概述
人文景觀包括了多個方面,不僅有當地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跡,同時還包括了地區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以及現代革命活動歷史遺跡、現代活動人文景觀等,這些人文景觀都是產生于當地的歷史及現代人類歷史活動所遺留下來的珍貴的歷史遺跡,具有很強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很多歷史性的重大事件、革命活動、歷史名人、古建筑、文化遺址、紀念物品、文獻資料、石窟、古墓、文獻資料等等都有著很強的紀念和教育價值。對傳承歷史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在各地區開展旅游區開發與建設過程中,有必要對這些人文景觀進行保留和開發,使其在新的歷史時期能夠繼續發揚光大,這對于牢記歷史、傳承歷史文明、發揚光大民族風俗文化、保留傳統歷史文化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二、風景名勝旅游區人文景觀規劃與設計對策分析
(一)深度合理開發人文景觀
在很多旅游景觀開發及建設過程中,大都是模仿的其他的旅游景區的傳統建設模式,如景觀大門刻字、亭臺、樓閣等等,從而體現出仿古的建設,給人以歷史感,但是卻忽視了當地的一些人文景觀特色。而有些景區則在開發人文景觀中體現出了濃厚的歷史文化特色,將當地的歷史文化古跡與現代旅游開發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旅游景區的人文特色得到加強,人們在旅游的同時將景區所呈現的歷史文化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在旅游景區的開發過程中,需要加大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挖掘力度,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使其得以重現,實現景區與人文特色的有機結合。
(二)著眼長遠,科學規劃
在開發和規劃旅游景區人文景觀建設時,要做到科學合理規劃。要在旅游景區的建設規劃階段,做好相應的規劃建設,對人文景觀的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建設目的等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結合當地的歷史傳統文化及當地的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文化等進行合理、綜合、科學設計,在不破壞人文景觀歷史真實性、科學性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整體開發,遵循合理開發、嚴格保護、科學管理、持續使用的開發方針和原則,使得當地的旅游區的人文景觀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更好的促進當地旅游景區的人文景觀的開發與建設。
(三)深入調研、加強建設
在開發和建設人文景觀時,首先需要進行深入的調研,對建設場地、建設對象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結合建設環境進行綜合設計,體現當地的風俗民族特色,堅持將當地的傳統歷史文化特色與時代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現代化的建設手段使其在新的歷史時期得以體現和發揚光大,賦予時代特色和現代意義。要結合旅游客體的旅游欣賞心理、特點和規律等進行合理、有序開發,通過生動、活潑等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設計和建設,使得旅游景區體現出較強的人文色彩,加深文化特色,這也是一個風景名勝旅游景區實現經久不衰的發展秘密所在。如我國揚州瘦西湖景區自開發至今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大大超出了設計者當初的預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體現了人文價值,并從園林的構思、布局、題名、建設、規劃等方面體現了濃厚的歷史文化特色,賦予了自然景觀以濃厚的人文內涵,使得景區不僅具有自然景觀特色,同時繼承和保留了人文景觀,提高了旅游景區的吸引力。
(四)做好周邊配套建設,處理好與周邊村落之間的協調發展
在開發景區建設的同時要注意做好相應的周邊的配套設施建設,如道路交通體系的規劃建設等,做好附近停車場、公路建設、水系建設、鐵索橋、游覽步道建設等。同時要做好旅游與居民生產、生活的有機結合,在建設旅游景區的同時改善當地居民的交通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建設專門的旅游管理中心,加強景區的管理服務工,完善景區的郵電通訊、醫療救護、治安工作、消防救災等在內的綜合服務水平。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時,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公用設施等也起到提升和補充作用。加強對當地居民發展規劃與設計,依托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和資源,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開發和利用,通過農家樂建設等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當地村落的發展和進步,處理好周邊村落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使得景區的開發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高社會效益。
總之,在風景名勝景區的開發過程中,要重視景觀開發的同時加強人文景觀的建設,促進景區與當地發展之間的關系,使得旅游景區的開發不僅能夠體現當地特色、開發和挖掘歷史文化,同時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成為提高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手段,在堅持合理開發、深度挖掘、科學調研、合理布局、綜合利用的基礎上,促進當地風景名勝旅游景區的健身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群.基于“Smile”學習法的人文景觀講解技巧探討——以長沙岳麓書院、橘子洲為例[J].城市地理,2017,(04).
[2]胡曉麗,劉曉君.基于土地利用的丹江胡村——商鎮斷面控制流域景觀格局研究[J] .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3).
[3]楊曉俊,方傳珊,侯葉子.基于生態足跡的西安城市生態游憩空間優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8,(02).
[4]王麗群,張志強,李格,馬豐偉,陳立欣.北京邊緣地區景觀格局變化及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評價——以牛欄山-馬坡鎮為例[J] .生態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