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敏 劉偉東
【摘要】我國競技體育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頻頻在國際大賽上取得優異的競賽成績,優異成績的取得源于我國“金字塔”型競技體育三級訓練人才培養體系。由于基層業余體校的訓練為打基礎階段,因此身體素質的訓練在基層體校訓練中顯得尤為重要。身體素質練習是技術訓練,戰術訓練以及心理訓練的基礎,也是決定運動成績的要素之一,對于短跑運動員來說,專項所要求的爆發力,以及速度耐力等都是以好的身體素質為基z}的。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對提高競技水平,減少運動傷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短跑運動員 身體素質訓練現狀
一、短跑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
(一)短跑運動員準備期身體素質訓練手段現狀
準備期速度訓練的最佳距離應選擇在30-80米之間,所以這些手段基本符合訓練要求,主要發展運動員的最高速度和加速度,為運動員的速度素質在準備期打下良好基礎。
反應速度練習雖然在跑的過程中,重要程度不如提高運動員位移速度重要,但在起跑環節,最為重要。運動員好的起跑,會為運動員在跑的過程中,打下較好的基礎,從而取得比賽的勝利。設計到步長與節奏的練習手段,相對較少,只是單一的對運動員量上進行刺激。
全身爆發力練習主要以快速挺舉和抓舉為主要手段,目的主要在于鍛煉全身的協調用力,在準備期注重全身力量的協調用力練習,使全身的肌肉得到鍛煉。短跑是以下肢擺動為主,上肢擺動為輔,下肢的練習主要采取深蹲、橡膠皮帶的各種擺動練習。較重的深蹲,運動員無法快速完成訓練,導致無法對運動員的快速力量進行練習,不利于運動員爆發力的練習。
力量素質是指人體或身體某部分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
力量素質對人體運動有極大的影響,是人體運動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運動員身體訓練水平的重要指標。
準備期耐力素質訓練中,各種超過專項或者接近專項的訓練手段占主要地位,100M間歇跑、60M間歇跑、150M間歇跑。還有各種距離的組合跑,也占到主要方面。靈活的組合各種距離,使運動員在準備期訓練過程中不至于太枯燥。
耐力素質是人體的基本身體素質之一,耐力素質在超長跑、中長跑、短距離跑等周期性運動項目中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針對不同的項目,耐力訓練的方法不同。
短跑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水平,是影響短跑專項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因此發展速度耐力訓練的意義在于推遲后程減速的出現,使最高跑速保持較長距離,使全程的平均速度達到個體的最大值,從而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水平。
(二)短跑運動員競賽期身體素質訓練手段現狀
在競賽期專項比賽手段占訓練手段的主要部分。專項比賽法,是根據各自比賽專項,根據學生競技水平,進行分組,然后通過以小比賽代練的方式,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在專項比賽法中,要創造良好的比賽氛圍,讓學生對專項比賽法更加重視,把訓練當做正式比賽來對待。在競賽期訓練中,各種姿勢的聽信起跑練習也占了很大部分,起跑對短跑項目的名次與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各種聽信號的起跑練習,訓練運動員的反應能力。
在競賽期的訓練,運動員心理壓力經歷準備期后,疲勞積累。在訓練當中參加各種反應性游戲的練習,緩解學生的訓練壓力,讓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體會到訓練帶來的快樂。
在競賽期,速度的基本訓練也不能少,各種距離的加速跑與反復跑,對運動員競技水平進行維持。
在競賽期力量訓練中,對各種肌肉群的刺激增多,力量的練習手段更加注重身體統一用力的訓練方法,對局部的練習手段所占百分比降低。在競賽期的力量訓練,訓練負荷不宜過大。
在競賽期耐力素質練習,以結合專項的耐力素質訓練為主,采用專項的距離或者超過專項的距離為宜。100米的運動員采用100米間歇跑或者150米間歇跑。200米專項運動員采用150米間歇跑或300米間歇跑。400米專項運動員采用400米間歇跑。在競賽期的耐力訓練,訓練的質量與強度比訓練的數量更加重要,訓練數量過多,容易導致疲勞積累,在競賽期中不容易恢復。
(三)短跑運動員過渡期身體素質訓練手段現狀
過渡期的訓練,以緩解運動員環節準備期與競賽期產生的疲勞為主,采用各種趣味性強的訓練手段,采用各種反應性游戲。或采用各種姿勢聽信號起跑,背身、側身等各種起跑姿勢,為了增加訓練的趣味性,讓運動員的心情在競賽期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得到放松。采用負重跑訓練手段,采用人背人或者負重沙袋的方法。在過渡期,重點是對運動員心理的調節,為進入下一輪訓練做好準備。
在過渡期力量訓練手段采用靈活的練習手段,活躍訓練的氣氛,緩解運動員的壓力,采用小強度的訓練方法。方法的靈活多變,是過渡期力量訓練的特點。
由表可以看出針對上肢的練習手段,較少采用。上下比例不均,會導致運動成績不理想。在短跑運動中,上肢的擺臂,可以說是跑步的節奏器,上肢擺臂有力,可以更好的促進下肢發揮。所以在今后的訓練中,適當加入上肢力量練習也尤為重要。
力量練習對于青少年運動員,應少量進行,因為青少年運動員由于體格與肌肉發育不完全,發育仍在進行,過早的進行力量練習,不利于青少年身材與力量的發育。所以教練在力量訓練中,因根據青少年具體情況而定,對青少年小集群肌肉力量、跳躍力量、上下肢平衡、前后肌群力量平衡等進行著手。
在過渡期耐力訓練的方法,采用各種距離的接力,4X 100,4X400或8X100,8X400等各種手段與方法,增加訓練的競技性與趣味性,讓運動員在小比賽的過程對耐力素質進行鍛煉。
二、建議
(1)短跑運動員在準備期訓練方法中,對上肢的訓練不足,建議相關教練在準備期力量訓練中,增加發展上肢力量的訓練手段。下肢深蹲手段過多,減少負荷較重的下肢力量深蹲,改為鍛煉運動員爆發力的半蹲練習。
(2)針對短跑運動員在競賽期訓練方法中,訓練量過大,且訓練手段過多的問題,可以減少訓練手段的次數,強調訓練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林坷.短跑運動員最大速度的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
[2]張英波.現代田徑運動訓練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5).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馬立坤.遼寧省基層體校百米跑運動員訓練現狀及對策研究[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