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素娟
【摘要】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GDP增速放緩,但這并不意味著經濟質量的下降。要保證經濟的質量,就必須保證證券市場和諧穩定地發展;要想讓證券市場和諧穩定的發展,就必須保證審計的質量,盡可能減少審計失敗的發生。審計失敗是由多個因素共同導致的,本文以萬福生科舞弊案為例,從審計主體、審計客體以及外部環境三個方面對審計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讓社會對審計失敗重視起來,追究其失敗原因并探討相應對策。
【關鍵詞】萬福生科 舞弊 審計失敗
一、審計失敗的含義及原因
審計失敗主要是由于客戶會計資料中存在重要的錯誤或舞弊,注冊會計師對其進行審計時存在過失或欺詐行為,從而發表了錯誤的審計意見,受到了審計意見使用者的指控,給注冊會計師本人及其事務所造成經濟和信譽上損失的情況。
審計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審計主體,主要體現為審計獨立性的喪失、注冊會計師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缺乏等;二是審計客體,主要體現為上市公司有強烈粉飾報表的動機、高層管理人員舞弊等;三是外部環境,主要體現為監管力度不夠、審計制度不完善等。
二、萬福生科舞弊案簡介
萬福生科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稻米精深加工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在公司多年的努力下,其工藝技術、產品結構和管理水平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更獲得了“誠信守法鄉鎮企業”等各項榮譽。然而2012年曝光的一系列財務造假行為讓人大跌眼鏡,萬福生科也成為“創業板造假第一股”。
其主要造假手段有三個:①虛增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例如報表中將412萬元的應收賬款增至1288萬元,將10101萬元的預付賬款增至14570萬元;報表調整后應收賬款排名前五的公司全部消失,由此推斷萬福生科偽造了銷售合同,并對應收賬款虛假記載。②虛構在建工程。報表更正前2012年在建工程比2011年增加9322.53萬元,報表更正后僅增加1286.53萬元,虛增金額高達8000多萬元。③虛增營業收入。萬福生科虛增收入18759.08萬元,虛增利潤4023.16萬元,這主要通過虛構大客戶、虛減期間費用來實現。
三、萬福生科審計失敗的原因分析
從審計主體方面來說,一是函證程序缺失:中磊事務所用于證明其對萬福生科2008年末銀行存款實施函證的證據,系無法證明真實來源的“股改及IPO盡職調查審計”底稿,應收、預付賬款函證程序缺失,下圖為其調整前后應收賬款前五位的排名情況。二是未將被審計單位業務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2008-2010年間的審計報告顯示,預付賬款變化幅度不大,然而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預付賬款卻有大幅變化,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449.44%和412.12%;與同行業對比發現,該公司在2008-2010年間淀粉糖毛利率平均在28%左右,然而同期生產同類產品的魯州生物、西王糖業等始終保持在10%上下;江西恒天實業有限公司作為其主要競爭對手,在營運能力、核心產品均超過萬福生科的情況下,凈利潤卻比該公司少三分之一。三是對明顯不合理狀況缺乏應有的職業判斷:從2011年開始,萬福生科開始擴建淀粉糖工程,2011年和2012年的總投入分別為208.4萬元和2600.93萬元,2012年的資金投入是2011年的12.48倍;然而2011年和2012年工程進度分別為90%}A 30%,也就是說,該企業的投入與產出比完全不符,投資額的加大沒能推動工程進度的加快;萬福生科2011年的營業收入較2010年增加了27.6%,不可思議的是裝卸費卻下降了49.04%,這種矛盾的現象說明該公司試圖虛減期間費用來增加營業利潤。
從審計客體方面來說,一是股權過于集中:公司的兩個大股東屬于夫妻關系,二者共持有公司59.98%的股份,以高于公司一半的股份擁有公司絕對控制權,企業第二大股東的股份僅為4.78%,遠遠低于第一大股東,公司上下控制權無法形成相互制約局面,即便公司配備了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團隊,也無法在實際經營中起到明顯的作用。二是公司有強烈的上市動機:權益資本的一大特點就是沒有償還本金的壓力,并且企業可以自行決定其股利分配政策,而不用像負債融資那樣定期償還固定的利息;為滿足融資需求,公司通過上市的方式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流動資金,這也是其粉飾財務報表的最直接原因。
從外部環境方面來看,地方政府對當地企業的保護為公司財務造假提供了土壤。萬福生科地處湖南省常德市桃園縣,在公司上市前,常德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當地企業都處于發展停滯狀態,更沒有新企業的加入,萬福生科此刻的上市在無形中給桃園縣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作為本地第一家上市公司,萬福生科享受著“明星企業”級的待遇,地方保護主義的縱容,客觀上也給公司財務的造假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四、對萬福生科審計失敗的思考
針對萬福生科的舞弊案,證監會最終做出的處罰為責令萬福生科改正違法行為,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罰款,同時責令中磊會計師事務所改正違法行為,沒收業務收入98萬元,并處以196萬元罰款。
該企業在證券市場募集資金達4億元之多,然而僅被罰款30萬元,并未終止其上市,這種處罰力度并未觸動其根基。這樣的處罰也傳遞出一種錯誤信號,即面對財務造假所獲得的利益來說,處罰的懲處力度簡直是杯水車薪,較低的財務造假成本,會促使更多的企業鋌而走險進行虛假活動,最終形成“企業具有上市動機——冒風險粉飾報表——向事務所試壓——事務所出具不恰當審計報告——事發后企業違法成本低”的惡性鏈條。
通過對該案例審計失敗的分析,我們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從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外部環境等方面加強對審計的監管力度,同時,一旦發現相關造假,必須要有強硬的懲罰態度,加強懲罰力度,形成上市公司“不敢造假、不能造假”的氛圍,從而規避類似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畢薇.萬福生科財務舞弊審計失敗的原因及啟示[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