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梅
[摘 要]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伴隨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進一步要求學生多讀書、勤讀書、有效讀書。讓孩子輕松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關鍵詞]輕松;閱讀;習慣
閱讀可以讓我們了解外面的世界,閱讀可以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閱讀,讓博學和睿智走近我們;閱讀,讓我們記住歷史和時間;閱讀讓我們思考人生……
讓學生愛上閱讀并成為伴隨終生的好習慣至關重要。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如何讓孩子輕松閱成為習慣,我結合這些年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對任何事物的關注都不會太長,總會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對于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在具體教學期間,采用合理有效準確的方法激發出小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一旦這種興趣被激發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學生積極的進行閱讀,并且逐漸的將其轉化為樂趣,從而養成閱讀文章的自主性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最后做到有效閱讀。
二、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他們對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并且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比較特殊,主要是感知――表象――抽象,所以,在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時,教師首先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從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出發,采取相應的措施,盡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去感知事物,獲得認識。
在孩子學習閱讀的初期,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的挑選,盡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彩圖科幻故事、童話故事等等。
三、讓孩子做到“我的閱讀,我做主”
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閱讀過程中,老師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于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范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范圍越廣越好。一般說來,從上小學開始,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逐漸形成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老師應注意觀察、了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能夠讓孩子做到“我的閱讀,我做主”,這樣他們就會更愛閱讀。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閱讀人境合一
一個好的閱讀環境能夠讓人平心靜氣,更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的氛圍當中,從而激發更加強烈的閱讀欲望。所以,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對于閱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構造相應的閱讀情景,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身體和語言,使其身臨其境,更加深入的去感悟。例如,老師可以收集一些適合該年齡段的學生閱讀的材料,準備大量的期刊,讓學生們進行集體閱讀,邊閱讀邊摘抄,當閱讀完成之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總之,培養閱讀習慣,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是一項既復雜而專業性又強的任務,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學習生活。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多了解現代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針對相應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到一針見血的解決問題。要不斷地優化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多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環境中,養成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