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江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要求。小學階段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識字與寫字”、“閱讀”等語文能力同等重要。
現在的一年級學生與以往的孩子相比,接觸的面廣,見到的東西多,與人交流時基本上“言之有理”,但缺乏頭緒,欠缺良好的聽說習慣。那么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 學 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引發興趣,鼓勵表達
漢語拼音教學結束后,學生可以用拼音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老師就要及時抓住時機對學生說:“同學們,現在你們已經掌握了拼音,就等于手中有了一支神筆,它能把你內心想說的話全部寫出來,相信你能做到,試試吧!”這時候,老師對學生的寫話不要有太多的限制,學生喜歡什么就寫什么,想寫多少就寫多少,可以讓他們寫寫大自然中不同季節不同景色的變化,不同的節日的活動,親身經歷的一件件小事,或對一件事的看法等等。重在鼓勵學生動筆,讓他們視寫話是一種快樂,急于把自己心中的話分享給同學們。這樣就為整個小學階段作文教學打下了良好開端,這是作文入門成功的第一步。
二、練句訓練
1.練說、寫句子。練寫句子要與生活結合起來,“下課了,有些同學在教室里做作業”(誰在哪里干什么?)“下課了,有很多同學在操場上做游戲”的句式,讓學生以豐富多彩的生活來練寫句子,為以后的作文訓練打下基礎。
每次上課時拿出一分鐘時間,讓學生上臺練說句子。訓練時從簡單到復雜,一句一句地練習到位,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優等生可以逐步進行“連句”訓練,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多次訓練。
2.聯系課文,適當模仿。讓學生既要會讀話,又要會寫話,就必須加強讀寫訓練,培養讀寫能力。教學中,可根據課文后的句子,加以練習,例如:“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我設計的句子是“—常常一邊——,一邊——”,所有句子的練習,都是先發言,后仿寫。
三、優化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教方法
低年級孩子好動,教師要適時的提醒和恰當到位的指導,要他們注意姿勢態度自然、禮貌、大方給他們多的鍛煉機會,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養成習慣,同時小孩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聽不完整,所以,學生說的時候,其他同學要注意力集中,能復述別人的原話或主要意思,能接著別人的意思說下去,能正確適時地回答別人的提問。
總之,教師要聯系實際,創造寬松、和諧的交際環境,激發學生的交際欲望,人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使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提高,為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