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源盛 羅雪靈
[摘 要]隨著社會階層的的變化,網絡時代的崛起,主體自我個性的凸顯,社會群體的形態逐漸碎片化,而這種形態的逐步擴散,以至于閱讀,思維,時間,消費,學習等等都開始出現碎片化的形式。尤其是在信息傳播方面,互聯網的崛起,加劇這種碎片化的狀態,而作為信息傳播碎片化實例的碎片化學習,則在沖擊傳統學習的情況下,日益影響著人們對于學習的認識。本文通過對碎片化學習的影響,分析碎片化和傳統學習的關系。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教學;影響
一、對教學過程的影響
學習者對于碎片化知識的學習,不管是通過移動端還是網絡設備,相對于傳統學習,穩固的學習程序被打亂,課程的開始和結束變得不固定,隨時可以開始或結束上課,時間自由無限制,教學過程中不再能夠穩固的按照事先準備好的流程進行教學,教學者隨時都可能改變教學的流程和知識點的系統性。如網絡在線視頻學習,傳統教學者的主體地位在這里發生破碎,不再成為主導,教與學的角色在變化中。而對于學習者,省去了傳統學習的準備階段,即課本材料等方面的準備,只需要在網絡設備上進行視頻點擊學習即可。而學習過程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隨時進行暫停,隨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節課進行學習等,學習過程不再是有秩序的線性過程,對知識點的吸收和學習成了一個非線性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碎片化在教學過程的影響體現。
而依托強大的web2.0技術,移動終端技術等,實現了人與網絡的積極交互,學習者既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發表對學習的評價,做筆記,也可以線下對所學習的視頻進行點評,并可進行重復觀看。
二、對師生主體的影響
1.對教師的影響
碎片化學習不再是以老師親臨現場進行教學活動,而通過文字、視頻以及圖示等方式進行的講學,逐漸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對系統的知識,教師需要進行片段化的切割,積聚成一個個小的知識片段,達到知識教授的靈活性。教師不再出現在教學中,或者說,教師以管理員或影像出現在學習者面前,相比傳統教育教學,拉開了教師與學習者的距離,縮小了學習者和知識的距離,學習者擺脫了教師權威的束縛,學習起來更加自由,然而對于獨立自主性較強的學生來說,這種自由使得學習能夠有充分的自我展現和自我需求的學習,而對于自主性較差的學習者來說,自由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學習者失去了學習的毅力,對知識的學習三心二意,沒有了監督而變得散漫,學習知識成了完成任務。這兩方面的影響在教師權威坍塌后變得格外明顯。
2.對學生的影響
(1)學習方式。
由于碎片化學習主要依托的是網絡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因此,學習者完全依托電子設備進行學習,脫離了課本的枯燥,學習者能夠通過看視頻,在電子設備上做簡短的隨堂練習,或通過一些教育游戲進行學習,并且還能一邊學習現有目標內容,一邊收集與之相關的內容,逐步擴展學習的范圍,然而電子設備的多功能化,使得學習者在學習的中間可以干其他的事情,學習者的注意力可能不再專注在學習一件事情上,而書本知識呈現的絕對性,使得學習者能夠更加專心的學習。
(2)閱讀方式。
碎片化閱讀是基于信息傳播的碎片化以及時間的碎片化現狀,人們通過手機短信、電子書、網絡等電子終端對信息進行的暫時性不完整斷續的閱讀。碎片化閱讀是信息傳播碎片化下的一大發展。
傳統閱讀中的方式稱為線性瀏覽,這種方式的閱讀受環境影響較大,一般必須在一個固定的環境和時間,通過自我對知識在穩定環境下的建構內化,從而形成好的閱讀效果。而碎片化閱讀中的方式稱之為非線性瀏覽,受環境的影響較小,能夠更有針對性的瀏覽對于自己有用的信息。相比兩種閱讀方式,非線性的閱讀更多的體現在碎片化閱讀模式中。互聯網時代里,信息的捕獲更加的方便,信息的展示也更加的形象生動,使得人們對知識內化的效率提高,而終端設備的支持,使得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能瀏覽信息,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閱讀。
當然,由于人的認知風格分為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場依存型的人喜歡線性瀏覽方式,傾向于傳統閱讀,在進行非線性閱讀時,容易造成知識的混亂,不能很好的建立起系統有秩序的知識結構。而場獨立型的人偏向非線性瀏覽方式,進行碎片化閱讀時,能夠很好的組織起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有秩序的組織。
時空的碎片化,人們在相對不穩定和變異的網絡時空中,非線性瀏覽方式所呈現出來的片段化,在更具有針對性和閱讀效率性的基礎上,呈現出無序和碎片化的特點。
(3)思維方式。
由于碎片化知識之間缺少一定的耦合性,整個知識體系缺少完整性,因此,學習者的思維方式是斷續式或跳躍式的,發散性較強,能夠有許多新奇的想法,然而這些想法終究是片段,需要系統的組織,相比傳統教育所培養的連續性、系統性思維,碎片化學習的思維方式缺少整體性的思考,然而跳躍性的思維方式,使得學習者的思維活動異常活躍,能夠更有針對性的尋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然而思維的淺顯性是其最大的弊端。
三、對教學資源的影響
1.教學材料
傳統學習最基本的教學材料即教科書,是指“學校或是任何學習集團在學習一定領域的知識時所運用的教材,以便于教學的方式編輯的圖書”,他是制約教學成敗的關鍵之一。然而在碎片化學習中,教材不再是主流基本的教學材料,視頻、簡短的網絡文字、音頻文件等成了基本的教學材料,相比于傳統的教科書的穩固性,碎片化學習的教學材料體現出一種動態的交互性,教科書的抽象內容被以圖像或視頻展現出來,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參與性,而內容編排的新穎性和創新性,成為教學材料的一大亮點。
2.教學環境
碎片化學習環境的自由和不固定,使得傳統教學環境的穩固性開始破裂,而其中網絡環境的充分自由和虛擬性,使學習呈現出豐富的姿態,環境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個性性格進行適當的調整,符合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特點,這是傳統學習環境所不能辦到的。
參考文獻:
[1]陳翀.開放大學視域下的碎片化學習研究[J].繼續教育,2018,32(02):28-29.
[2]韓士媛,郭麗莉.4G時代碎片化學習方式與英語教學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01):90-91.
[3]李睿.碎片化學習中的教學資源設計及應用研究[J].才智,2017(29):54+56.
[4]劉競,孔曉理.移動時代的“后碎片化”學習理念及多維教學探索[J].新余學院學報,2017,22(05):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