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鋒
【摘要】本文以財務人員為研究視角,針對財務工作者在ERP管理系統上線過程中的作用展開分析,結合本企業實際上線中的成功與不足,期待現代企業管理走向科學化,以促進企業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財務人員 ERP系統 上線過程
一、企業ERP系統上線的一般流程
通常來講,ERP整體的項目實施過程基本上是一樣的,ERP項目實施都分五個階段:
(1)項目啟動:這個階段通常來講算是項目前期工作的一個總結,以項目啟動大會為結束標志,它包括了項目計劃,項目章程,組織結構,人員職責,項目工作環境等等的設定,這個時候,通常有一個初始預算,隨著后面階段需求的變化,需要進行更新。
(2)業務流程梳理:這個階段主要完成客戶未來流程的設計,主要有如下幾點:
概念培訓:對KEY USER和IT USER進行ERP OVERVIEW的一個培訓,此培訓主要讓客戶掌握SAP ERP的基本概念,對SAP的操作和運行方式有個基本的了解。
現狀調研:對總帳,應收,應付,固定資產,成本計劃以及核算等財務子職能的現狀進行調查,詳細了解客戶各方面的需求,這個階段顧問間要經常溝通,從而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客戶需求。
藍圖設計:對比現有流程與SAP標準流程間的差距,通常財務流程較為標準,對于特殊需求,特別考慮一下即可。這個階段的顧問要寫出藍圖文檔,也是客戶與顧問沖突最大的階段,成功的關鍵是引導客戶需求,降低客戶對項目不切實際的期望等等。
(3)系統運行測試:此階段要將藍圖設計中涉及到的流程,在SAP系統里給予實現,更多的是技術方面的工作,測試文檔由KEYUSER準備出來,記錄測試過程及結果,這個文檔也是接下來用戶培訓階段培訓手冊的藍本。此階段顧問要著重解決KEY USER提出的各種業務流程在系統中如何表現的問題,也是對KEY USER進行SAP操作培訓的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單元測試結束后將進行集成測試,集成測試涉及到企業日常運作的主要場景,從銷售預測,銷售訂單,生產計劃,采購,庫存,生產,銷售,收款等等業務循環各階段的操作的進行,憑證的顯示查詢,單據的流轉等等。此部分內容主要由KEY USER來進行。
(4)上線準備:此階段要做的主要工作是上線數據的準備以及最終用戶的培訓工作,數據可分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靜態數據也可稱為主數據,如客戶,供應商,物料等等,動態數據為業務產生的數據,如客戶余額,物料庫存數量等等,對FICO顧問來說,要準備的靜態數據無非是總賬科目,客戶,供應商要對應的統馭科目,銀行信息,還有就是物料的價格信息,而動態數據無非是各種類型賬戶的科目余額。
(5)系統切換以及上線支持:此階段實現數據從原有系統到新系統的導入,對于后勤業務來說,物料主數據必須首先導入系統,然后是BOM,ROUNTING,已經下達尚未收貨的采購訂單,生產訂單,尚未交貨的銷售訂單等等,對于財務部分,最重要的是將總賬和明細賬對平:
導入上線時刻財務數據到新系統:對于總賬存貨科目余額,一定要和所有物料價值明細對平,允許的差異記錄到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總帳的固定資產余額要與固定資產明細對平,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總帳科目要與客戶供應商余額明晰對平。
運行成本估算,從系統內產生物料的標準價,從而后勤物料移動,成本信息準確反映。
上線后的日清操作:上線后要對所有從后勤業務產生的財務憑證進行檢查,從而保證后勤業務和財務的正確集成。一旦發現錯誤操作,當天發生的,當天解決,財務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倉庫的收發料操作,錯誤的物料價格,錯誤使用的移動類型,常常對財務產生較大的影響。
上線后月結支持:通常SAP系統上線第一個月的月結需要財務顧問現場指導,而且在月結時候暴露出來的一些業務問題要進行糾正。
上線后的其他支持:系統上線后兩周左右,顧問撤離客戶公司,以后的大部分支持是通過電話,EMAIL,VPN遠程連接來解決的。END USER的問題傳遞給KEY USER和IT USER,IT USER作為企業內部顧問將逐漸取代FICO顧問的角色,他們再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傳遞給顧問,顧問解決不了的再向SAP發送MESSAGE,請求SAP的全球支持,就是這樣一個幫助鏈條保證SAP系統的正常運行。
二、結合本企業ERP上線中,財務有以下成功與不足
(一)成功之處
(1)最成功的是物料,BOM,工藝主數據的質量。最終上線后,導入初始庫存(產成品、半成品)1000多萬元,然后用SAP運行成本估算,產生的物料差異正負抵銷后只有10萬多元,誤差不到1%。對于接近4萬條的物料主數據來說,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這說明用戶方的主數據管理部門工作是很值得肯定的。
(2)關鍵時刻的顧問和用戶組織。由于切換后期有些工作不順利,到了快要上線的時刻,前景開始變得不太明朗。客戶方關鍵時刻組織了特別行動隊,由一個非常積極負責的工程技術部經理任行動隊隊長,全面推進主數據工作,抓著人加班加點地往前趕。
(二)不足之處
(1)進度把控方面比較差。主數據導入的時候,中間有個春節。除去春節,主數據的導入工作竟然拖延三周之多。這與主數據工作的策略有些失誤脫不開關系。后來的加班加點,主要是因為前期沒有抓緊。
(2)業務數據的質量不過關。對業務數據的檢驗,是在所有未清單據錄入之后運行MRP來實現的。理論上來講,應該說是沒有新的計劃訂單產生的,因為所有的需求和供應都已經存在于系統中。但事實上產生了2300多條計劃訂單。從這個數字出來之后,用戶和顧問的苦日子就開始了。第一天檢查完畢,下班前把安全庫存刪除后重新運行MRP為了排除安全庫存設置的影響),產生的計劃訂單有900多條;第二天是周六,也是3月1日,釋放成本,加班到晚上8點,剩余600多條;第三天修正計劃訂單的同時,開始補錄收發貨,這個過程也糾正了一些計劃訂單。到晚上11點,剩余400多條,產成品和半成品的計劃訂單已經基本清理完畢,所有訂單收發貨也已經基本補錄完畢(不包括停產切換之后線下執行的部分)。
參考文獻:
[1]楊青林.財務人員在ERP上線過程中的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5,(24).
[2]郭素娟.對ERP支持下是我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思[J].財會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