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麗 仵思融



【摘要】英國脫歐對英鎊匯率波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對我國的對外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文采用描述統計分析方法和LARCH類模型對英國脫歐前后英鎊匯率波動做了研究,得出英鎊匯率的內部影響因素大于外部沖擊、利壞消息影響大于利好消息的特性,同時,分析得出脫歐對于英鎊匯率的影響具有延續性,英鎊將進入“新常態”。
【關鍵詞】脫歐 英鎊匯率收益率 GARC日類模型
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后,由于投資者對英國“脫歐”風險的擔憂加劇,推動英鎊大幅貶值,在半個小時時間跌落至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被法國超過。匯率是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國及歐洲等國家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因“退歐”帶來的匯率的波動是否伴隨大的風險,本文利用ARCH族模型對英鎊的波動特征進行分析,包括分析檢驗它的收益率分布、杠桿效應等特征,以便我們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英鎊匯率的波動趨勢。
一、匯率數據收集及處理
本文選取的數據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以每日開盤價為基本數據,指標為英鎊兌美元日匯率數據。數據是從2007年1月5日到2017年12月29日,剔除其中的節假日和個別日子的數據缺失值后共有2754個樣本數據。因為在探討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時,常用對數收益率來處理數據,以使數據變成平穩的收益率序列。因此在本文中為了實證分析需要,分別對上述的匯率序列進行相應的處理,使其變成平穩的收益率序列,具體的變化公式如下:rt=1npt-1npt-1,其中,rt為得到的日匯率收益序列,Pt為t期的匯率值,pt-1為上一期的匯率。下文中的GBP和EUR分別表示對應的貨幣匯率值。實證分析的結果主要由Eviews8.0與Excel軟件獲得。
二、匯率及收益率統計特征分析
2007-2017年以來GBP的匯率波動幅度明顯大于EUD,且GBP在2007至2008年期間下降幅度非常大,在2009至2013年期間,下降趨勢變緩。2016年6月23日又出現斷崖式下跌。之后雖有反彈,但仍處于下行趨勢。歐元至2007年以來,總體處于下行趨勢,但在英國的“脫歐”公投后出現上行趨勢。
對GBP匯率的收益率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英鎊匯率存在極端值,但穩定性較好;從分布特征來看,偏度系數顯示英鎊的收益率為-1.04,即為左偏分布,峰度系數為15.239大于3,即為尖峰分布;Jarque-Bera值為17689.95,數值都較大,即表明不是正態分布,存在尖峰厚尾的特性,符合匯率特點。
三、純隨機性、平穩性檢驗
首先對匯率收益率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和純隨機性檢驗(也稱白噪聲檢驗)。做時序圖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直觀的看出,收益率序列的波動隨時間而變化,收益率的波動性明顯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大的波動后面跟著大的波動,波動在一定時段上很小,在另外一時段則很大,大小波動區間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別,表明波動存在異方差性。同時該時序圖顯示各匯率的收益率大致是平穩的。
(一)ADF檢驗
對匯率收益率RGBP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采用ADF統計量進行單位根檢驗。平穩性檢驗的結果如表1所示,即在1%顯著水平下,英鎊的匯率收益率序列的ADF統計量小于臨界值額,拒絕原假設,RGBP不存在單位根,都是平穩的。
(二)相關性檢驗
分別對這兩匯率收益率做滯后36期的自相關和偏自相關檢驗,由于篇幅原因,這里并未給出自相關圖和偏自相關圖,RGBP序列滯后5階以后都存在較強的相關性,而其平方序列自相關性明顯,比收益率序列強烈,這說明RGBP序列存在很強的條件異方差性。
四、建立均值方程及ARCH效應檢驗
對于同一個序列來說,可能有多個適應性模型,要從這多個適應性模型中選擇,模型的選擇采用AIC準則與SC準則,一般認為AIC值與SC值這兩個統計量值越小的模型越好,當AIC與SC值顯示的最佳模型不一致時,以AIC值為準選取最佳模型。同時,在AIC和SC值相差不大時選擇更為簡單的模型。同時,結合AC、PAC、參數顯著性、系數約束條件,得到RGBP的均值方程為:
RGBPt=-0.138632-0.66019RGBPt-10.032760RGBPt-3+ε+0.680942εt-1
(-1 .156777)(-2.750239)(-2.040546)(2.861737)
接下來檢驗該模型的隨機擾動項的異方差性,是否存在ARCH性,對均值方程進行ARCH-LM檢驗。得到F值為2.46,對應P值為0.0311,即上述均值方程的殘差具有條件異方差,因此我們認為模型具有ARCH效應,也符合經濟時間序列的特點,匯率收益率的歷史波動對當前匯率收益率有影響。因此需要用ARCH類模型來擬合這種異方差性,以提高均值方程的參數估計的精度,從而提高預測的精度。
五、ARCH類模型的估計及殘差檢驗
根據AIC和SC準則,并配合殘差獨立性檢驗,通過比較可以得到比較適宜的模型。經過反復的試驗發現GARCH (1,1)模型對于RGBP具有較好的擬合效果。因此建立GARCH (1,1)模型,并以該模型為基礎,分別建立TGARCH(1,1)模型、EGARCH(1,1)模型和GARCH-M(1,1)模型。
(一)GARCH模型估計與殘差檢驗
RGBP序列的均值模型中常數項不具有統計顯著性,但是前文分析其均值不為0,因此,均值方程仍保留常數項;異方差方程中的系數均具有統計顯著性。RGBP的人十幾值小于1,但非常接近于1,表明殘差序列是趨于平穩的,同時衰減系數為0.997029均大于0.98,反應信息對匯率的影響持續的時間很長,因此沖擊對于未來所有的預測都有重要作用。但GARCH項參數與ARCH項的參數之和均小于1,表明沖擊雖然持久,但仍會緩慢消失。且上一期的條件方差的系數很大,說明英鎊上一期的匯率收益率波動對本期的波動影響很強,而外部環境波動的影響則相對要小很多。
均值方程:RGBPt=-0.038291-0.990401RGBPt-1+εt-0.992798εt-1
Z統計量:(-0.396009)(110.5354)(-133.006)
條件方差:σt^2=0.165229+0.47366εt-12+0.949663σt-12
Z統計量:(2.241749) (7.288190) (136.3828)
對模型的殘差項進行ARCH-LM檢驗表明殘差序列不存在自回歸條件異方差,即已經不存在ARCH效應。
(二)TGARCH模型估計與殘差檢驗
估計各收益率序列的TGARCH模型如式2,式3所示。方程的各項系數在5%的置信水平上都具有顯著性,當εt1<0(利壞消息)時,影響系數為0.059026;當εt-1>0(利好消息)時,影響系數為0.021099,利壞消息的影響大于利好消息。
英鎊匯率收益率存在杠桿效應,不同信息的沖擊表現為非對稱的效應,即好消息和壞消息的沖擊對波動性的影響程度不同。當前收益率和歷史波動之間有很強的負相關,收益率增加時波動性減小,收益率減小時波動性增加。
同時對模型的殘差項進行ARCH-LM檢驗顯示殘差序列己不存在自回歸條件異方差。
均值方程:RGBPt=-0.038291-0.83548RGBPt-1+εt+0.829586εt-1
Z統計量:(-0.434995)(-3.213026)(3.136927)
條件方差:σt^2=0.147682+0.021099εt-12+0.038036εt-12*D+0.956102σt-12
Z統計量:(2.330451)(2.475739)(3.086456)(154.6833)
(三)EGARCH模型估計與殘差檢驗
序列的EGARCH模型的如式4,式5所示。從中可知,RGBP存在顯著的非對稱性,其利好消息影響系數為0.041836,利壞消息的影響系數為0.119618;利壞消息的影響遠大于利好消息的影響。相比于2005-2009年英鎊匯率收益率EGARCH模型的系數,利好消息影響系數為0.13,利壞消息的影響系數為0.17,這段時間人們對于英鎊更有信心,利好消息和利壞消息產生的影響效果相同。
均值方程:RGBP=-0.048377+0.991581RGBPt-1+εt-0.994769εt-1
Z統計量:(-0.806059)(211.8629)(-313.3192)
Z統計量:(-3.654631)(6.252216)(-4.198362)(428.6634)
還建立了序列的LARCH-M(1,1)模型,但是均值方程中的均值項沒有顯著性,也就是誤差項的波動對均值方程造成的影響不顯著,英鎊的匯率收益率不具有顯著的風險溢價性。所以沒有建立均值LARCH模型。
六、結論
結合全文分析,可以確定英國退歐對英鎊產生了利空沖擊,英鎊匯率波動有聚集性,匯率波動影響主要來源于系統內部,英鎊匯率收益率的利壞消息影響遠大于利好消息的影響,人們對于英鎊的信心逐步減少,且這些影響都存在較長的延續性。對英國經濟及英鎊而言,如果將911事件、 2008金融危機歸屬于“沖擊”范疇,那么脫歐公投則應屬于一種“調整”。沖擊是偶然的、非常規的,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會由市場逐步消化,并恢復正常狀態;而公投引發的調整可能標志著“舊時光”一去不復還,其所帶來的深遠、廣泛影響需要市場本身予以適應,英鎊面臨“新常態”。
參考文獻:
[1]王德全.外匯風險度量研究[J].南方金融,2009.
[2]姬會英.基于GARCH模型VAR方法的人民幣外匯交易風險控制[J].統計與決策,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