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小制造企業為了獲得競爭上的主導優勢,正在尋找各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尋求成本下降,以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紹了中小制造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全面成本法對企業改進前后供應鏈管理進行評價,驗證了應用全面成本法后減少供應鏈成本的有效性,從而使企業降低成本,產生更多的利潤,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中小制造企業 供應鏈管理 全面成本法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企業的競爭己由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成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要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就必須共同努力,進一步強化合作,達成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從而使整條供應鏈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物流成本是一種必要并且不創造出任何新的使用價值的耗費。通過對供應鏈的管理和改進,根本目的是為了降低物流成本,使利潤增加。
二、中小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幾家中小制造企業的調研和搜集資料,主要從企業運輸工具的選擇、存貨控制、貨物保管制度、鏈上企業間的信息共享等方面描述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對中小制造企業的運輸工具選擇調查發現,中小企業對運輸工具的選擇與安排存在一定問題。企業制造量不穩定,發貨時間不固定,導致運輸工具存在未達到滿載量和存在空車返回的情況,導致增加了多余的物流成本。根據貨物的體積、重量以及價值大小選擇運輸工具時存在不對等情況。但大部分企業在運輸工具的線路規劃和人員安排上沒有問題。
對中小制造企業的存貨控制調查發現,部分企業對存貨控制存在問題,沒有嚴格掌握進貨數量、次數和品種。中小企業對人員的要求較低,導致沒有合理的安排人員規劃存貨控制,加大了倉庫的庫存成本,增加資金占用、保管成本等。但在進出貨物的登記,存放貨物的標簽、位置等規劃較好。
對中小制造企業的貨物保管制度調查發現,少部分的原料因為潮濕等原因導致原料報廢,這是導致在制造成品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大部分企業均能對貨物的安全、發放等制定良好的規章制度。
對中小制造企業鏈上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調查發現,大部分中小企業不完善或不存在企業間信息共享。沒有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那么就不可能能實現物流成本的透明化,結果就一定會影響供應鏈作為一個整體來講對物流成本的合算與控制。
三、中小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對應改進方法
通過上述對中小制造企業的調查,主要根據其主要問題提出改進方法。
首先,在運輸工具的選擇上進行優化,企業應根據倉庫位置及目的地選擇運輸工具,例如港口運輸至港口則選擇班輪運輸,港口運輸到內陸則根據路線,選擇多式聯運即班輪運輸轉公路運輸,或者直接選擇公路運輸。其次要根據貨物體積,重量等選擇合適運載量的運輸工具。與多家中小企業建立信息共享,進行聯合運輸以減少未滿載以及空車駛回等情況。
第二,在存貨控制上,建立完善的存貨控制系統,聘用專業的程序人員嚴格掌握進貨數量、次數和品種,使存貨水平達到可支配的最低限度,效仿JIT模式以減少資金占用和降低庫存成本。
第三,貨物保管是物流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企業擁有良好的貨物保管制度可以減少原材料等物資的損耗、丟失等,從而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倉庫保管員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經過良好培訓的倉庫保管員不僅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資的損耗,而且還能詳細的記錄貨物存在問題,例如該批次原材料采購入庫后存在合格率過低等問題,及時上報企業通知供應商進行補貨或下批原材料加大檢查力度,保持、穩定上下游企業保管制度中的一致性和銜接性。
第四,鏈上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在互聯網極度發達的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能力。沒有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很難實現物流成本的高度透明化,一定會影響供應鏈成為一個整體對物流成本的控制和合算功能。企業間應建立小型局域網,互通基本信息,在供應鏈的每一部分進行雙贏的合作模式。
在整體上應用全面成本法來降低經營成本,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種強調策略優先、以人為本的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在供應鏈物流全面成本的組成中,最關鍵的就是運輸費用和庫存費用。在三方面進行改革優化,首先要運輸節約與運輸成本的最小化,主要考慮使運輸成本與倉庫或集運點的關系達到最優。其次使庫存成本的構成及其最小化,要按照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作為對象,綜合整體考慮所有庫存成本構成要素。最后在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之間的綜合考慮,尋求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之間選擇出一個平衡點,即找到一個使得供應鏈物流總成本最小的組合。
四、改進后的效果及結論
通過對幾個中小企業的再次訪問調查,統計了利潤率的變化以及客戶滿意度,并對產品的質量、價格、次品率等因素確定的情況統計,做出對中小制造企業內部的供應鏈優化評價。采購成本,運輸成本,庫存成本等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客戶滿意度大幅提高,證明了供應鏈優化改進的有效性。
中小制造企業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進行細致的供應鏈分析優化,一步一步找到問題并予以解決,向優秀的制造企業發展,在取得利潤和社會認可度的同時給社會做出相應貢獻,一定要采取適合自己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馮耕中,李雪燕.企業物流成本計算與評價[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何開倫.物流成本管理[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李安華.物流成本管理[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