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戰
【摘 要】本文論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逐步形成問題意識的措施,以期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激勵學生探究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 問題意識 探究創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149-02
問題是人們探索未知領域的原動力,在學習活動中,問題意識是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高中物理是一門與人們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大部分物理知識都來源于社會生產生活實踐。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并高度重視問題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逐步形成問題意識,同時注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問題探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掌握物理知識?;诖?,高中物理教師要有效整合物理教學內容,認真進行教學調整,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好物理,全面發展。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想要讓學生透過現象發現本質,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且讓學生能夠利用已知的知識與現象進行對比,發展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摒棄原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適當放緩教學節奏,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當學生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后,就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與研究。
例如,開展“平拋運動”的教學時,一般教師會播放飛機投彈視頻,并以此為導入點進行講解。此種教學方式簡單直接,但是學生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暫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提出質疑。如,將從飛機上扔下三顆炸彈和飛機的畫面部分暫停,讓學生結合平拋運動規律,對炸彈的運動情況進行分析。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給予相應的問題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畫面中,三顆炸彈都在飛機的正下方,為什么?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預測炸彈的后續運動情況?!睘榱颂岣呓虒W效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分享討論結果。當教師調整了教學節奏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可以提出問題:“飛機的運動形式有什么主要特點?炸彈的運動軌跡有什么特點?炸彈在空中的運動類型是什么?炸彈在地面的落點有什么分布規律?”等。通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學生會對平拋運動模型有較為全面的理解。
問題是思維的原動力,也是發現科學的源頭。提出問題實際上就是進行科學知識探究的第一步。從某種程度上看,科學探究的過程其實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設置懸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助于促進學生主動觀察和主動思考,使學生通過猜想和歸納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進行“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建這樣一個教學情境:×××是一名采藥師,他在一條河邊,想要到河對岸的山上采藥,但是河水湍急,沒有橋,只能選擇劃船渡河。在劃船過程中,船頭朝著正對岸,請問,采藥師能夠順利到達對岸嗎?請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問題分析。為了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教師創建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相應的模擬畫面。學生觀看視頻并體驗情境后會對小船的運動情境進行思考,并在思考過程中進行知識梳理,根據梳理結果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在湍急的河水中劃船到達對岸的時間與靜水劃船到達對岸的時間是否相等?劃船所花費的時間與水的流速是否有關系?船頭指向是否會影響劃船時間?如何使渡船花費的時間最短?怎么樣渡河位移最???在流動的河水中,要不要考慮阻力的變化?渡船過程中,在什么情況下,花費時間不變?等等。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問題會源源不斷地涌出,教師可以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歸納,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并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由此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高中物理課堂具有較大的探究性,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通過學生的探究實踐,結合其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取物理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以知識教學為載體,以科學探究為形式,促進師生雙邊活動的一種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使教師的活動組織者和知識學習引導者的職能也得以充分發揮,是一種體現雙主體作用的高效教學模式。應用該教學模式進行高中物理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
例如,在進行“加速度與物體的受力和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引導學生進行相應問題的探究。首先,備好實驗器材。準備好鉤碼盒、長木板以及小車,引導學生思考加速度與力、質量之間的關系。其次,提出問題。向學生進行提問,怎樣設計實驗來確認以上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了證明三者的關系還需要哪些實驗器材?通過實驗可以得出哪些規律?請同學們通過實驗找到力、加速度和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和探究,教師可以從旁進行輔助,然后幫助學生進行規律總結,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當學生掌握了牛頓第二定律后,對表達公式 F=ma 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就會生出新的問題,如,當作用于物體上的力并不是單獨的,而是幾個力,那么 F 的含義是什么?如何理解合力和加速度的關系具有獨立性、瞬時性和同一性?當學生解決了以上的問題,對加速度與物體的受力和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就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要做的就是不斷刺激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提升學生思維深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在進行“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利用 PPT 進行示波管內電子的運動過程的演示,然后提出問題:一帶電粒子沿著水平方向射入兩水平放置的帶電平行金屬板所產生的電場中,電粒子受力情況如何?其運動情況又如何?學生在小組討論探究中可以畫出粒子的受力示意圖,進而推導出粒子運動的加速度?;诖?,可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這類運動的研究方法是什么?這類運動與之前所學的什么運動類似?能不能歸納出兩種運動的異同點?學生根據以上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可以聯想到用類比法研究物理問題,并懂得在將來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時可以采用此方法進行研究分析。在自我拓展中進行問題的發掘,通過類比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可以建立數學坐標系,列出運動學方程,進而進行物理規律本質的探究。這種以問題引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高中教育階段,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創建較為寬松的教學環境,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發現問題,進而產生懷疑,提出問題,從而養成敢于提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1]黎建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優化物理學習效果[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10)
[2]楊清源.例談在中學物理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自感”教學片段為例[J].物理教師,2017(7)
[3]徐 卓.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0)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