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摘要】德國的“雙元制”作為世界上比較成功的職業教育模式之一,是一種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職教內容,行業協會負責質量監控的職業教育模式。行業協會作為德國職業教育機制的關鍵環節,已積極滲透到職業教育中,為本國的職業教育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借鑒德國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對于探索我國行業協會如何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好作用是適時和必要的。
【關鍵詞】行業協會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困境 對策
德國等發達國家發展社會中介組織與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表明,行業協會的發展可以成為政府的重要助手,在參與管理職業教育方面,具有其它組織所沒有的能量。雖然因文化傳統等方面的不同,我們無法復制別人的成功經驗,但完全可以借鑒學習。
一、德國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特點
(一)獨立性
權利獨立性。行業協會在德國具有特殊的公法法人地位,使得行業協會能獲得法律授權,或履行政府委托的部分職權。《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確立了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法律地位,享有直接參與國家職業教育立法的權利,并且必須完成法律規定以及政府機構委托的職業教育任務。行業協會可以在法律規定的領域自由行使職權,不依賴于會員企業,能有效行使職權,完成政府委托的職業教育任務,不必擔心政府的干預,從權力運行上保證了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穩定性與流暢性。國家對行業協會的監督只是法律層面的,不涉及專業層面,即只監督行業協會是否依法開展活動。
經濟獨立性。德國行業協會覆蓋而大,經費籌集范圍廣,實力雄厚,在經濟上不要政府資助。行業協會作為“雙元制”職業教育中企業培訓的“主管部門”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獲得職業教育經費。此外,行業協會還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職業教育工作,且多數都是有償的,只是收費標準比社會上要低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德國非常強調行業協會會員繳納的會費都要用于行會服務性的活動上,即使有結余,也一般不進行任何經營性投資。在經費的使用管理上,德國行業協會依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會費政策,發揮自身優勢經營而逐步實現良性循環。在經費收支管理上,講求公開透明,多數協會都有良好的財務制度,力求達到最佳的資金利用率。
(二)標準化
德國具有一套完備的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資格制度,包括資格審定和質量監督。《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在第5條“職業教育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傳授職業技能、知識和能力的內容要求與時間安排;在第37條到第50條中,對考試的組織、內容、評價都有嚴密詳盡的規定,行業協會對職業教育的培訓與考核標準是統一的。以職業教育條例為考試基礎,行業協會按照統一標準組織職業培訓、考試以及頒發證書,質量有保障,可信度高,得到德國各行業、企業的采信。行業協會為結業考試專門成立考試委員會,其成員包括同等數量的資方和勞方代表,設置有中期考試和結業考試,促使培訓企業對受培者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扎實的職業培訓,以確保他們的職業行動能力達到相應的考核標準。
二、我國行業協會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的困境
(一)依賴性
目前,我國行業協會大多還是半官方性質的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是國有機構的轉化,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政府機構的附屬品,政府的行政色彩明顯,行政意識貫穿于行業協會的始終,政府仍然是行使權利的最高機構,行業協會自身并沒有自主性與獨立性,被當成政府的執行部門,按政府部門的流程運作,而失去了其存在的本來意義,難入其位。所以,職業院校辦學的方針、政策仍然聽從于政府的命令,不夠靈活,行業協會并不能創造性地開展職業教育工作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也得不到企業與公眾的認同。
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行業組織仍處于謀求自身生存的階段,自身力量較薄弱,經費欠缺現象普遍存在。行業協會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會費,而會費低、會費收繳不足是導致行業協會經費短缺嚴重的主要原因,行業協會經濟狀況的不穩定,也造成了行業協會在大多數場合僅能以“看客”的身份出現,既無多少發言權,也無多大影響力,增大了依賴政府的可能性。
(二)體制與法制欠缺
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原因之一是國家管理職能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政府的大部分管理權力交與行業協會。政府只對大的、整體的發展方向進行把握。然而,實則并非如此,國家并沒有徹底下放權利給行業協會,因此在參與職業教育建設過程中積極性主動性不強。
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對行業協會進行清晰定位的法律法規。相關政策,對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一重要問題上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許多法律條文停留于“鼓勵”或“倡導”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要求上,并沒有明確規定行業協會與企業在職業教育中法定權責。法律上的缺失,讓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中立足無憑,作為無據,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與變動性,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實施效果。
三、我國行業協會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的對策
(一)加強自身內涵建設
首先,要明確自身組織使命。行業協會應選擇當前我國政府部門難以承擔并有效管理的產業領域問題,努力填補政府職能空缺,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必須建立多渠道資金籌措途徑。一方面,通過自身努力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另一方面提高服務性收費,強化自我補償能力,通過自身凝聚力帶動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還可以額外廣泛吸收社會投資,通過社會宣傳等社會活動,吸收更多的社會資金來幫助其發展。
最后,完善內部組織結構與事務管理流程,培養一大批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服務的人才,以順利實現其在現代社會包括職業教育在內各領域的功能發揮。
(二)完善體制與法制
當下,雙重管理體制使社會團體組織行政化傾向嚴重、功能難以發揮等,嚴重影響了第三部門組織的發展。深入改革政府管理體質,轉變政府職能勢在必行,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改成單主體管理或指導,針對不同情況建立起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管理體制,以此營造優化行業協會的生存環境,有利于行業協會更好的參與到職業教育建設過程中。
另外,政府作為推動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導力量,為了更好的促進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政府必須加強和完善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法規建設,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明確其在職業教育中擁有的權利和地位,使行業組織能合法、合理地參與職業教育,規范和引導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活動,擴大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鼓勵和支持各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的管理工作,將行業協會參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落在實處。
總之,德國行業協會的自主獨立,以及在職業教育發展中能夠發揮主導作用,是建立在完善的體制與法律法規基礎之上的。我國應加快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及體制政策的制定,激發行業協會認清自我的動力,提升能力,在現代職教體系中發揮作用,建立行業協會參與現代職業教育的長效機制,這將是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上的創新,也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必然需求。
參考文獻:
[1]鄧志軍,李艷蘭.論德國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途徑和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9).
[2]費菲.中德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作用比較與反思[J].職教通訊,2016,(13).
[3]蔣承杰.行業協會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