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榮華
【摘要】未成年學生校園傷害案件頻發,嚴重威脅學生的人身安全,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筆者通過對校園侵權中學校民事責任的性質、校園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等問題進行闡述,明確侵權主體承擔的責任,以期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教學秩序。
【關鍵詞】校園傷害 歸責原則
一、校園侵權行為的概念
校園侵權行為指的是學校在其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由于過錯,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侵害在校學生人身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
二、校園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校園侵權責任作為民事侵權責任,在滿足一般民事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基礎上,具有以下特征:
(1)學校在對學生實施教育、管理和保護時違反了相關法律的規定,未盡到應盡職責。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一,學校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未盡到管理義務,導致學生人身受到損害,或者學生致害他人人身;二,學校因疏忽或懈怠,未盡到安全保障范圍內的義務致使學生人身傷害;三,學校疏于教育,未盡到教育職責,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人身受到傷害或者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學校的行為構成違法。
(2)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人身傷害,或者學生在校期間致使他人人身傷害。校園侵權應當發生在學生在校期間,該侵權責任僅僅局限于造成人身損害的后果,不包括財產損失或者其他無形損害的后果。
(3)學校基于過錯產生的違法行為與學生人身受到傷害之間存在有因果關系。當學校的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時,學校就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當學校的行為不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而僅僅是條件時,學校則不承擔責任。
(4)學校必須具有過錯。認定學校存在過錯,應當以學校未盡法律要求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注意義務為標準。而學校的教育義務,就是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如果負有法定的謹慎注意義務的學校沒有履行或者怠于履行這種義務,且造成了學生人身受到傷害,就可以認定該學校存在有過錯。
三、校園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校園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的確立,要建立在明確學校與學生關系的基礎之上,即學校對學生承擔何種義務。對此,我國學者大致存在以下三種主要觀點:
一是監護關系說。持該學說的學者認為,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未成年學生實際處于學校的管理控制之下。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監護責任己轉移到學校,學校應承擔監護責任。監護關系可再分為監護權委托轉移說和監護權自動轉移說。
二是契約關系說。該觀點認為,學校與學生及其家長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學校在接收未成年人入學之日起就在事實上與未成年學生及其監護人分別確立了默示契約關系。根據這一安全責任契約,學校負有保障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義務。其中學生繳費、報到、注冊是契約的成立生效要件。
三是教育、管理、保護關系說。此觀點認為,學校與學生之間是一種發生在育人過程中的特殊的教育法律關系。學校對未成年學生負有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權力和義務,學校未盡到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具有過失的,學校就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筆者贊成該觀點。
由于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的權利、義務都來自法律的直接規定。例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中都規定學校的法定義務是對學生進行人身監督、管理與保護,依法保護未成年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因此,學校與學生的關系不是監護關系,也非民事關系,而是一種教育法律關系。
《教育法》是中小學校與在校學生產生法律關系的基礎。學校對學生有教育管理的權利,同時又對學生有保護的義務;學生有接受教育管理的義務,又享有受保護的權利。教育、管理和保護構成這一法律關系的基本內容。恨權責任法》更是明確規定為“教育、管理職責”。因此,從我國現行立法的態度看,學校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教育、管理、保護關系。
歸責原則是確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準,貫穿整個侵權行為法當中,對各個侵權行為規則起著指導規制的作用。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包括過錯責任原則情、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過錯責任原則以行為人過錯作為確定和追究行為人侵權責任依據的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以損害事實、加害行為以及二者間的因果關系確定加害人責任的歸責原則,行為人有無過錯對確定責任的有無沒有影響。公平責任是當事人對損害的發生都無過錯,而又不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情況下,由法院根據實際情況所確定的一種責任。侵權損害賠償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確定合適的歸責原則,校園侵權行為中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的確定至關重要,確定合適的歸責原則,是合理的解決校園侵權事故的關鍵之所在。
筆者認為,學校對學生傷害后果主要負過錯責任,在極其特殊情況下才負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如前所述,學校不是學生的監護人,當學生的合法權益在學校受到侵犯時,不得依據監護權關系要求學校承擔理應由監護人承擔的責任。同時,從立法層面看,恨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了過錯推定責任的適用。第39條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第40條規定了補充責任問題,學校的賠償與自己過錯程度相應,即在違反法定的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限度內承擔對應比例的賠償數額,此種相應的補充責任即在過錯限度內承擔補充性責任,本質上仍是一種有限度的過錯責任。校園侵權一般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應以法律的明確列舉為限,包括職務侵權責任、產品缺陷致害責任、高度危險作業致害責任、環境污染致害責任、動物致害責任,只有中小學校行為構成上述責任時,才適用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實質上是特定情況下的損失補償責任,不屬于侵權責任的范疇,只有當未成年學生在校為了學校利益或者共同利益受到損害且雙方都無過錯的情況下,學校才應承擔損失補償責任。
參考文獻:
[1]張冀鵬.論校園侵權責任[N].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2]黃聰聰.校園侵權責任分析[J].知識經濟,2014.
[3]胡衛萍,楊晉.校園侵權行為類型表現及其責任形態的確定[N].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