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

6月23日下午,原本晴朗的廣西鳳山縣突然下起一場大雨。雨水將路面沖刷得干干凈凈。
“及時雨啊,把鳳高過往的恥辱都洗掉了!”河曲路上,一家名為萬圓賓館的門口,幾個在這躲雨的中年人在議論今年的高考,“校長有面子了!”從他們只言片語中了解到:今年鳳山高中有12個考生上一本,考分最高635分。
此時,鳳高還沒以書面或電子屏幕等形式向外界發布,但民間獲得的這些消息確也屬實。
今年鳳高這12名上一本的學生,都出自同一個班,邵先凡是班主任。
絕大多數高中學校里,12名一本的數量絕對處于末流。和那些動輒上千人上一本的“牛校”比,更是如此。
但12個一本,這已是鳳高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2005年,在“東巴鳳”(東蘭、巴馬、鳳山三縣簡稱)基礎設施大會戰中,鳳山高中從鳳山中學獨立出來的,獨立出來后,鳳高專注于高中教育、教學。鳳中則專注于初中教育和教學。
鳳高是鳳山縣唯一一所高中,2005年單獨成立時,邵先凡來到這里任教。在他印象中,截至2017年,鳳高每年上一本就幾個人。
更慘痛的是2016年,這年,鳳高沒一個學生上一本。“零一本”出來后,民眾一片嘩然。
5個月后,鳳山縣政府在2017年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鳳高,“尤其加強對鳳山高中師資的調整,選拔一批學歷達標、教育教學能力強、勝任高中教學的教師充實到高中教師隊伍,對現任高中教師,不能勝任的,合理進行調整。”
此后4個月,鳳山迎來2017年高考。這年,鳳山縣1133名考生中,僅有2名上一本。但這不是鳳高培養出來的:一個是她父母在江西打工,早年她就隨父母在江西上學,高考前回到鳳山高考。另一個在考前一個學期去河池市最好的高中跟班學習,之后才回到鳳山高考。
至此,高考一本上線數依舊成為鳳山隱痛。
如今,鳳高終于有了“新突破”:一是歷史上第一次有裸分超過600分;二是一本上線人數,首次實現兩位數突破:12人。
對鳳高來說,這很不容易。從學習到生活,鳳高集中了學校最好資源來服務這個尖子班。比如,其他班級規模60-70人,這個班級是小班制,只有24人。再如,全校其他班級只在某一時段,由學校統一供應熱水給學生洗澡,但這個尖子班,學校在他們的宿舍里單獨安裝了熱水器,他們隨時洗澡都有熱水。
這個尖子班接受老師輔導的時間,也比其他15個畢業班多。比如清明節、三月三、五一等假期,其他班級都放假了,唯獨這個班級還接受老師的特別輔導。甚至高考前幾天,學生不能吃西瓜、不能吃冰淇淋、家長不能給孩子提供特別補品,學生也不可以提前睡覺—要保持和往常一樣的作息習慣等等,邵先凡都要逐一把關和提醒。
這樣,幾乎耗盡鳳高“重點師生”巨大時間和精力后,12個一本出爐了,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
2018年以前的13年里,鳳高一本上線一直保持個位數、甚至出現“零一本”,當地老百姓對此頗有怨言,他們普遍認為,主要是老師的能力問題。因此,全縣很多干部職工以及一些家境較好的,都會讓子女到其他條件更好的地方就讀,比如前往金城江區、宜州市,甚至是柳州、南寧等教育資源雄厚的地方就讀,這也包括鳳高教師的子女。
留在縣城里就讀的,主要是些其他名校不要,或其家庭經濟困難的考生。作為縣里唯一的高中,鳳高無疑就承擔起“拾荒者”的角色:考試成績爛到C+,鳳高也會錄取。
中考成績從高到低有A+、A、B+、B、C+、C……八個等級,A+代表優秀,A代表優良,B+代表中等偏上,B代表中等偏下,C+屬于有些科目都不及格等較差的序列。
鳳高集中了學校最好資源來服務這個尖子班。
鳳高每年從各個中學錄取上千考生,錄到的考生成績多以B和C+為主,這占到900人左右,剩下的主要是B+,約100人。幸運的年份會錄到6至7個A的考生,A+從未能從其他中學錄到。
這樣,外地名校不要的一些B+考生中,留在鳳山縣的,就被鳳高納入重點班來重點培養。顯而易見,鳳高錄到的生源,不僅和市級名校、發達縣份的學校相比,有較大差距,甚至和同為國家貧困縣的巴馬縣、東蘭縣相比,鳳山能錄取到的生源也差好多。“我們錄取到的生源,整體平均分比巴馬和東蘭還低100分!”6月27日,鳳高原校長韋述紹告訴記者,這涉及到整個鳳山縣的基礎教育。
在鳳山,整個縣每年中考考取A+的考生,有60至70人,“這是什么概念?其他縣一個鄉的A+考生比我們整個縣還多。”韋述紹說。
6月27日,鳳山中學中考剛結束,成績還沒有出來,但據往年的情況顯示,這所全縣最好的中學,每年800多畢業生中,考取A+的考生不到50個。其中一大半的A+考生,都是機關干部或教師的子弟。
鳳山中學校長龍召強告訴記者,“這些A+考生大都去河池市高級中學就讀,包括我女兒。”好學生流失主要是因為,家長對鳳高沒有信心,“但從今年的情況看,鳳高的老師是有能力教出好學生的”龍召強說,今后,社會對鳳高的印象應該會逐漸扭轉,他們過去主要還是招到的生源太差了。
河池市高級中學無疑是河池市最好的中學,其享有優先招錄優質生源的特權。近年來,隨著河池市高級中學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其每年面向鳳山招錄的A+生源,甚至高達70人,但鳳山沒有辦法培養出那么多A+考生,所以河池市高級中學也會將部分的A生源也錄走。
此外,和鳳高比,宜州一中、河池第二高級中學等,在錄取優秀生源上也更有優勢,所以這些學校也會把鳳山的A和B+的考生錄走。
“我們必須得付出數倍的努力,才能讓這些基礎差的學生獲得并不是太差的成績,”韋述紹說,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2012年,他決定采取非常手段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
鳳高今年高考人數1080人,上一本線的12名考生中,有10名是6年前鳳高通過創辦初中班來培養屬于自己的生源。
創辦者正是時任校長韋述紹。對創辦初中班的初衷,韋述紹說:“鳳高過去能錄到的生源太差了,得自己培養。”
培養模式是:鳳高自辦初中班,然后到各偏遠鄉鎮招錄成績優秀的農村學生到鳳高讀初中。但三年后,這些學生要繼續留在鳳高讀高中。
條件是,這些來自農村的學生在鳳高可獲得每月400元至500元的生活費,住宿費、學雜費等全免。
這樣,2012年起,由鳳高創辦、為自己培養高中生源的首屆初中班成立了,這一屆有58人。如今,初中班的規模已從當初每個年級一個班擴大到兩個班(100人)。
2015年7月,鳳高創辦的首屆初中班參加中考后,有11人獲得A+的好成績,并都留在鳳高就讀高中。對鳳高而言,這是重大的歷史性突破,因為此前十年都招不到A+的生源。
高中文理分班時,這個由鳳高初中班升上來的高中班,部分學文科的學生被分到其他的文科班,留下的都是學理科的。
與此同時,從全校的其他班級中,再次將較好的理科“苗子”補充進來,這樣,一個實力雄厚、有56人規模的尖子班重新組合完成,這個班級就是鳳高的15(09)班。
但去年10月,經過幾輪模擬考試后發現,上一本的就3、4個,學校為此有些緊張。有縣領導當時提議,下學期起,從鳳山高中抽出60個尖子生到南寧市三中接受訓練和培養,以確保鳳山一本人數不會太低,也避免出現“零一本”的風險。
南寧市三中是南寧市、同時也是廣西的一類高級中學,其每年的高考成績幾乎都是引領整個廣西的高中。南寧市三中是鳳山縣的牽手幫扶單位。縣里這一提議得到部分官員的支持,但遭到鳳高老師集體反對。邵先凡說,如果讓這批學生到南寧市三中培養一個學期,上一本的人數可能比現在多,但這不是打我們鳳高老師的臉嗎?這不是侮辱我們嗎?這樣考得再好,人家也認為和鳳高無關,更坐實了“鳳高老師不行”的傳言,相當于把鳳高搞死。
邵先凡說,我們自己培養,哪怕只有5個上一本,那也是我們鳳高老師的功勞和本事,那也是屬于我們鳳高自己的“土特產”。
為此,邵先凡和校領導立了“軍令狀”,接過實現鳳高歷史性突破的使命和挑戰。
去年12月,針對15(09)班內出現一些學生不大好學的現象,學校決定從這個班中抽出24名尖子生,成立15(16)班,15(16)班可謂是精英班中的精英,由邵先凡任班主任,進行強化訓練和特殊照顧。
鳳高今年高考人數1080人,上一本線的12名考生中,有10名是6年前鳳高通過創辦初中班來培養屬于自己的生源。
15(16)班制定和其他班級不一樣的上課和放學時間,他們需要比其他班擠出更多時間來訓練和接受老師輔導。
6月23日,高考放榜,鳳山高中15(16)班24名考生全過二本線,考分最低的考生也超過二本111分,其中12名考生上一本線,考分最高的彭曉煜更是超過一本線122分。更重要的是,這些取得優異成績的考生,九成以上都是來自6年前鳳高自創的初中班生源。
高考實現重大突破后,鳳高的未來依舊不樂觀。因為鳳高所處于的是國家級貧困縣,這也是廣西28個國貧縣之一。
鳳山自然條件惡劣,七成的國土面積屬大石山區,剩下的屬于坡地等。在農耕時代,這樣的生產沒什么優勢可言。
進入工業時代,大石山區的修路成本高,也無法縮短其和主要工業城市間的距離,招商引資上,鳳山也沒有什么優勢。截至目前,鳳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有4家,數量排在整個河池市末位。
這樣,這個擁有22萬人口的貧困且,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外出務工謀生。
鳳山縣城四周都是大山阻隔,境內沒有一條高速路通過,其和河池市政府駐地還有5個小時車程,其對外界沒什么吸引力。目前,鳳山中學的教師幾乎全是鳳山籍。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鳳高,鳳高215名教師中,至少200名是鳳山籍。10年前,鳳高也曾招錄一批、20多人的非鳳山籍教師來鳳高任教,但到2014年左右,這些教師陸續全部走完。最近這些年,由于鳳高高考成績不理想,很多教師也不愿來。
韋述紹也介紹說,“有時,學校的用人報告上個學期就打了,但下學期開學兩三個月了,都沒有招到人,實在缺人了,縣里才匆忙從下面的鄉鎮隨便撿幾個上來,學校對此沒有任何辦法。”
此外,盲目擴大招生,也導致教師配給不足,造成教師資源緊張。
學校沒有主動權,有權力招錄的部門又沒有提前儲備,急需和發現不足后才匆忙從下面鄉鎮找人“填坑”,對這種做法,邵先凡頗有微詞,他一聲長嘆:“人才是需要提前儲備的!”
韋述紹現在是鳳山縣績效考核辦公室副主任,他說,講出這些,并不是打抱不平或為個人的起落而抱怨什么,而是“為了鳳山更好的教育,每個鳳山人都應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