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確保常態
學校根據自身的校本教研情況,針對校本教研出現的種種問題,制訂、完善和創新校本教研制度;學校整合各科室力量,為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和經費保障;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用以激發和調動教師開展體育校本教研的興趣。如,筆者學校實施行政領導負責制,將行政領導分到相應的教研組進行活動指導和監督,教研組內的每名成員都要填寫《個人發展規劃》,包括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教研組長整合組員的情況,結合學校的發展需求和特色項目,完善《體育校本教研計劃》,讓教研活動有規定的時間、有鮮明的主題、有針對的內容、有完善的反思評價,讓體育校本教研活動成為常態。
二、創設校本教研平臺,優化資源
筆者學校搭建了“青藍工程”平臺,“青藍工程”是聘請學校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年輕教師的指導教師,通過指導教師的傳、幫、帶,使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盡快得到提高。
學校可搭建“跨學科教研”平臺,不僅促進體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還能拓展體育教師的知識面,促使體育教師更有活力,更有美感,提高體育校本教研的質量。
集團校、區級層面可以搭建“專家引領”平臺,推動校本項目建設,引領課題研究,實現專家引領校本化。校本教研初期,專家適時介入,幫助教師答疑解惑;校本教研中期,專家適時示范,適時交流,幫助教師拓寬思路;校本教研總結階段,提升教師對問題策略的認識,促使他們系統地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智慧。
三、豐富校本教研形式,提升效果
1.以課堂教學研究為載體
每名體育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對教材和學情的理解、教學方法、形式都有所差異,因此可以采用集體備課、師徒結對這兩種形式,實現共同學習。
2.以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為載體
組織體育教師校內基本功比賽,比賽的內容包括運動基本技能、教學專業技能。如口令隊列、備課設計、實地教學、場地器材創新等,內容明確,評價合理。
3.以案例、研究性課題為載體
針對教學案例、活動案例、訓練或比賽案例進行集體研討,討論出現問題的原因、討論解決問題或者提高水平的方法,并進行反思,反思應該以教育敘事、教學隨筆、總結反思等形式呈現出來。
4.以校內沙龍與網絡研討為平臺
校內主題沙龍研討形式是在輕松的氛圍下,針對某一主題一起討論,沙龍研討不求有規定統一的結論,就是為了能夠拓展思路,尋求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而網絡研討則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通過“曬課”與他人分享各自的教學片段,相互觀看、學習、交流、評價;教師可以參加網絡論壇,與國內專業優秀的教師一起進行研討。
四、推進校本特色項目,尋求突破
筆者學校為常州市校園足球布點校,學校將校園足球作為育人的載體,將校園足球的推廣普及作為提高學生健康的重要手段,為此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校本專題研究。學校針對足球教學這一模塊進行了足球示范課、足球課“同課異構”、專兼職體育教師足球技能培訓等;針對足球大課間進行了自編足球操、各班級趣味活動的校本研究;針對“快樂足球”校本課程進行了教學內容創編;針對足球活動,對足球嘉年華活動、足球班級聯賽、足球吉尼斯挑戰賽、足球操比賽等都進行了相關的校本研究。
——黃健(江蘇省常州市東青實驗學校,213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