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曉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所受教育的基礎,在我國社會發展中流動人口“家庭化”的遷徙特征,及其家庭教育特殊的環境、水平、方式等,使得其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日趨凸顯。基于此,下文對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對相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流動人口;家庭教育;問題;對策
流動人口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并且隨著當前我國人口大規模地流動,流動人口家庭化現象越來越普遍,而家庭教育在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從而導致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問題成為了一個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流動人口子女及家庭教育的概述
家庭教育不僅時刻塑造著孩童的品格行為,還對其人生目標的實現產生著一定的影響。馬克思從社會教育的角度入手,提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社會功能的主要呈現,而面對社會轉型、教育變革及家庭變遷,學術界對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基礎性成果,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理論共識。其中,流動人口子女的“流動人口”這一概念是在我國社會發展中人口流動現象的加劇下不斷地加以討論、區分及界定的,從字面上看,流動人口子女是指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流入某一區域居住并在該區域學校就讀的少年孩童;家庭教育的含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第二,其是以血親關系為核心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雙向溝通且互相影響的互動教育;第三,其是以親子關系為中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父母對兒童產生的影響作用。總之,家庭教育是人從幼年到成年再到社會的一個過渡,也是塑造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的關鍵階段,并且其起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具備的作用。
二、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家庭在社會學中是流動人口子女社會化的首要場所,因此家庭教育在流動子女教育中占據著關鍵性和基礎性的地位,而家庭教育是否順利實施對流動人口的素質有著直接的影響,并且其還能夠影響到社會的和諧,但現實中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
(一)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觀念比較落后
對于大多數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來說,其普遍存在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不先進,以及教育觀念落后等問題,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流動人口子女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心不夠,過于重視孩子的健康生活,忽視了孩子的學業發展、心理狀況等內容,從而不利于孩子良好個性以及特長的培養;第二,流動人口子女的家長在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參與不積極,缺乏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對于子女在學校發生的問題置之不理,并且對教師布置的各項作業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從而不能形成與學校共同培養孩子的合力;第三,在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比較重視從自身角度來思考問題,忽視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忽視了其與孩子共同應該承擔的責任,將孩子當做教育對象而不是傾聽對象,從而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一定的隔閡,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口流動呈現出了流動人口家庭化的現象,而所謂流動人口家庭化含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是指流動人口在流動過程中組成家庭;另一種是指某些家庭中由單個成員流動變為整個家庭流動,也就是家庭式流動。下面主要是對第二種進行詳細的研究,當前流動人口家庭一般是一家五口、三世同堂等一起流動,并且父母將子女通常托付給在家看管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犧牲了自己與子女之間相處的時間,并且失去了其在子女成長過程中所擔任的引導角色的機會,從而在無形中拉大了流動人口子女與其家長之間的距離。此外,由于爺爺奶奶一般比較溺愛孩子,并且在學習方面知之甚少,從而不能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學校給予一定的幫助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一個整體,而學校要想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與家庭教育想配合,并且要充分調動流動人口家長的家庭教育積極性,協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從而幫助子女的健康成長。學校對于家庭教育的幫助主要可以體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學校可以邀請流動人口家長參加學校所召開的講座以及報告,并利用這些宣傳方式,讓流動人口父母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不斷促進其子女的健康成長;第二,開辦流動人口家長學校、開通流動人口家長咨詢熱線、成立家庭教育指導小組、定期召開家長會、要求教師定期到流動人口家庭走訪、開辦家長學校、舉辦流動人口親子活動等,從而讓流動人口家長學會多觀察子女,多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和內心感受,并且學會欣賞和肯定子女的每一個進步;第三,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合作及良性互動,從而給流動人口子女提供一個高質量的家庭教育,不斷促進流動人口子女的健康成長。
(二)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水平
學校教育在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想促進流動人口子女的健康成長,就要通過學校教育來不斷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和自身素質水平。首先,加強家長學校的建設力度,不斷引導更多的務工人員參與到家長學校中,重點提高其對家庭教育的基本認識、觀念轉變和方法掌握。同時,流動人口家長學校作為社區教育的一種正式組織形式,有助于改善當前流動人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許多盲點和缺陷;其次,從我國流動人口的主體青年人口的文化程度來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較大,并且存有一定比重的文盲或者半文盲,所以要積極加強對流動人口家長的繼續教育,從而使其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水平和技術能力水平,為其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將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納入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網絡之中,建立家庭教育的社區支持體系。
(三)大力改善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環境
由于家庭環境的好壞對流動人口子女的性格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說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時,家庭主要是建立在社區當中,所以良好的社區環境也是家庭教育環境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且其主要可以體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在流動人口聚居區建立便民服務中心,提供免費服務,建立流動人口子女學習輔導班,幫助流動人口接送子女,并對其子女進行免費的課后輔導,并且建立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等;第二,流動人口在選擇居住地上,不僅要對租金問題進行考慮,還要對周邊的社區環境進行考慮,最好選擇一個有利于其子女成長的社區環境;第三,定期對流動人口子女做心理的咨詢和輔導,讓流動人口及其子女得到社會給予的溫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對于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來講,是一個非常嚴重且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因此,相關人員要對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采取有效地措施來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啟華,張智慧.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研究綜述——基于文獻統計學的分析[J].昭通學院學報,2015,37(02):102-105.
[2]黃翠萍.流動婦女隨遷子女家庭教育的實證分析[J].武夷學院學報,2016,35(05):21-25.
[3]李逸君,萬賢鑫,董文菊.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現狀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知識經濟,2013(1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