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飛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成性課堂的構建,越來越受到重視。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升華,精彩的動態生成來源于課前的精心預設,沒有預設時的全面考慮,就不會有課堂上的高效生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必須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關鍵詞】精心預設有效生成優化生成一、精心預設,促進動態的有效生成
精彩的動態生成來源于課前的精心預設,教師要認真解讀新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并針對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案。精心預設并不是按照教案一成不變,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有效生成。
例如,在《可能性》一課教學時,我預設將學生分成8組,先將黃、白兩種不同顏色的乒乓球放入8個箱子內,其中2個箱子里全放白球,2個箱子里全放黃球,其余4個箱子黃、白球混放。課堂上,讓每組學生分別從各自箱子里摸球,比較摸出黃球的情況。當學生摸完后發現,其中2組根本摸不出黃球,而其中另2組則全是黃球。其余4組黃白球都摸出來了。這時,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大膽猜測放球的情況,因勢引導。教師再打開箱子揭秘真相。游戲結束后,問答方式深刻理解可能性。
師:在只放了黃球的箱子里去摸會怎樣?
學生十分肯定:只能摸出黃球。
師:能摸出白球嗎?
學生異口同聲:不可能。
師: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又會怎樣呢?
學生根據前面的做法得出:在只放了白球的箱子里去摸只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黃球。
師:將黃球、白球混合后。這時再去摸,猜猜看結果會怎樣?
學生非??隙ǎ嚎赡苊鳇S球,也可能摸出白球。
通過摸球活動,讓學生熟悉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的概念。
教學心得: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課堂生成。進行教學預設時要精心但環節不要太多,要便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有多向的交流互動,要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用心。
二、靈巧預設,使課堂生成更具生命力
課本知識就像一顆種子,如果把它放在盆里會死的;如果把它放在肥沃的土地上,那將蓓蕾嫩芽滿枝株,這就需要教師把知識激活。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如果不靈活運用教材,讓學生純粹經歷數學計算練習達到熟練掌握,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他們根本不知道算理,只顧以葫蘆畫瓢。這樣的課如何讓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明白算理,熟練掌握算法呢?我是這樣做的:以生活中分糖果為主線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把20顆糖果平均分在5個瓶里,再把20顆糖果平均分在6個瓶里,問有什么不一樣?從而揭示課題。板演:20÷6=2……8。又問有不一樣的嗎?一生反饋:20÷6=3……2。針對反饋,教師組織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余下的8顆糖果還可以每個瓶放一顆,還可以分,最后多出2顆沒辦法再分了。所以余數必須比除數小。這樣,學生在玩游戲中,充分理解了算理。
教學心得: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教材,實現教材的二次開發,精心預設為學生的思維種子提供沃土,為實現高效的課堂生成服務。
三、全面預設,多種方式優化生成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升華,沒有預設時的全面考慮,就不會有課堂上的高效生成。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預設學生的“已知”,還應該注重預設學生的“未知”,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預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解題的思路。例如,教學《梯形的面積》時,合作探索環節是這樣的:
1.首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梯形分小組進行畫、剪、拼、擺等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討論,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積公式。
2.師:同學們已經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了多種圖形,并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真是了不起!現在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每個小組的成果。
3.有意識地按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展示。
4.學生一邊展示拼過程,一邊介紹方法步驟。
方法一: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與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相同,運用“拼”的方法,選擇兩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可以把一個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就可以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梯形的面積=三角形A的面積+三角形B的面積
=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把一個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方法四:把一個梯形沿高的一半剪成兩個梯形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5.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這一結論,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
教學心得: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教師已經預設出學生能探究出四種方法。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互動交流。啟迪學生深思,引發爭論,并碰撞思維火花,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達到意義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從而獲取這一知識,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既培養了學生能力,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優化了課堂生成。
四、預設錯誤,生成課堂資源
在課堂中,學生經常會出錯,這很正常,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全面的智慧,能夠預設出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教師如果能巧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錯誤資源,往往會獲得意外的收獲。
文例如,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學生初步認識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就是這塊月餅的1/2后,我讓學生用紙再創造出一個1/2,并涂上顏色。學生操作結束后,讓大家把自己創造的1/2貼到黑板上。我通過巡視發現兩位學生創造得不對,一位是沒有平均分;一位是創造出了1/4。我就讓這兩位學生把他們的作品貼在黑板的最上方。全班交流的時候,我有意地把這兩位學生的作品放在最后講評,讓學生找出錯因,并得出結論:一定是要“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數。接著,我指著表示1/4的圖,問:“這個涂色部分表示的不是1/2,是幾分之一呢,為什么?”一個學生回答:“是這個圖形的1/4,因為他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逼渌麑W生紛紛點頭。我故意說:“這可是某某同學創造出來的喲,我們還要感謝他呢,他引導我們認識了1/4。”那位學生還不好意思的笑了。接著我又問:“你們會利用手中的紙再創造一個新的幾分之一嗎?”孩子們興高采烈的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教學心得:教師提前預設出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并巧妙合理地借用了這一生成性的錯誤資源,使學生掌握了教學重點,理解了教學難點,實現了毫無痕跡的教學進程,同時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追求真實自然,課堂再現的應該是師生“原汁原味”的互動交流。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處理得好,會使整節課錦上添花。
總之,課堂預設和有效生成是辯證的統一體。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必須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細細品味新理念,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使課堂預設與有效生成相得益彰,從而構建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曉慧.充分預設有效生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生成與充分預設探究[J].甘肅教育,2016,(11) :99.
[2]楊靜.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研究[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四卷)[C].:,2013.2.
[3]侯秀麗.小學數學課堂“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J].中華少年,2015,(20) :106.
[4]林李曉.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預設與生成[J].新課程,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