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明孔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動,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遵循基本的大綱與要求,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對生成性資源的合理應用,以此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故此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結合多年的執教經驗,從多個方面展開論述,為實現小學數學課堂中生成性資源加以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成性資源對策一、加強應用錯誤性資源
毋庸置疑,對于小學生而言部分數學知識比較復雜與抽象,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各類錯誤現象,對此數學教師需要加強對錯誤資源的合理應用,在應用中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被3整除數的特征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能夠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并循序漸進進行本節課的重點,一般而言,學生首先會想到9、6是被3整除的,數學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肯定,但是有的學生則認為19、29是無法被3整除的,對此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產生質疑,并轉化思維模式,讓學生加以觀察與分析,得出正確的答案。其中在整個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用錯誤的資源能夠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并且可以拓展思維深度,甚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應用差異性資源
在當前的發展趨勢與發展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另外,數學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加以鼓勵,讓學生積極探究,對學生的想法加以尊重,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探究與合作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教學質量,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看法存在差異,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這些差異性資源加以綜合,并且進行分類與歸納,積極拓展學生的探究深度。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定一個探究問題的目標,然后根據實際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開展探究,并且在探究之后由學生得出科學的評價,并及時反饋給教師。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針對差異性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且尋找解題的靈感,真正掌握數學的劃歸思想,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三、加強對問題性資源的應用
眾所周知,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如果沒有問題,那么思維便成為了無源之水。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疑點加以重視,并且要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將問題逐漸演變為一種資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各類出乎意外的情況,其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發現,并且提煉出具有價值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學校長方形體積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先詢問教師怎樣求得長方形的體積,一般而言,學生經過預習可以在教材中獲得這一問題的答案,即長乘寬乘高,雖然這種方式可以帶動教學進度,但是其教學計劃是不完善的,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加以考慮,并且再一次詢問學生長方形的體積為什么是這樣求得呢,因為這一問題的答案在教材中未得到體現,所以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性趣,并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四、加強捕捉生成性資源
從宏觀角度分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主要包括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方法等,所以在學生的聽課過程中言語與動作均是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具備一雙敏銳的眼睛進行觀察。比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詢問學生小于5的數有幾個,有的同學會回答4個,但是有的學生則會回答無數個,小學數學教師則要詢問學生怎樣想到無數個呢?這個時候學生則會說-1、-2、-3……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潛能積極發揮出來。但是從微觀角度分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學生所呈現的生成性資源是隨機的,是不成熟的,所以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著急下定論,而是需要認真傾聽,按照學生的回答情況調整教學節奏,尤其是對于學生所提出的意外問題,則需要給予指導與鼓勵,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對日常教學中的各項內容造成忽略,那么無法捕捉生成性資源,并且也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有一雙敏感的眼睛,能夠從多個方面挖掘生成性資源,并加以整理,真正使其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源。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應用各類生成性資源,并且要及時發現生成性資源,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服務。此外,在數學課堂中應用生成性資源還可以改變傳統模式下枯燥乏味的局面,為數學課堂注入趣味性與新鮮性,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但是無論從哪一角度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是復雜的,所以每一位數學教師均需要加強應用生成性資源,解決教學中所存在的困境,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吉.構建基于生成性資源呈現形式轉變的有效課堂[J].江蘇教育研究,2015,(Z2) :78.
[2]翁春芳.有效利用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資源初探[J].科技展望,2015,(24)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