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敏
【摘要】 目的:分析圍術期護理干預對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行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子宮腺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A組和B組,均為20例。A組給予圍術期護理,B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A組的疾病知識掌握度為90.0%,B組為55.0%,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5.0%,B組為45.0%,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子宮腺肌癥行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實施圍術期護理,可提升其疾病知識掌握度,減少并發癥情況,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圍術期護理;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
子宮腺肌癥是臨床婦科中的高發病,其多發于中年女性,是指子宮肌層內部存有子宮內膜腺體,并伴有肌層細胞增生與肥大表現[1]。該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與生理健康,常見療法為腹腔鏡手術治療。全子宮切除術是其常見術式,但手術效果受患者心理等因素影響。研究中選擇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行該術式治療的子宮腺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圍術期護理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行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子宮腺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直接批準。將患者分為A組和B組,均為20例。A組中,年齡31~59歲,平均(40.12±0.36)歲;病程2~6個月,平均(3.05±0.36)個月。B組中,年齡30~55歲,平均(40.14±0.11)歲;病程2~8個月,平均(3.59±0.98)個月。對比以上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B組給予常規護理,即環境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和手術配合指導等。
A組給予圍術期護理,包括:1)術前護理:該病患者普遍存在焦慮、失落與恐懼等心理,護理人員應與患者有效溝通,向其講解病因、治療方法與原理、手術流程、護理要點等疾病知識,使其了解治療進程,并主動調整負面情緒。告知患者保證睡眠充足,必要時可給予安定治療。指導患者進行翻身、咳嗽與深呼吸等訓練,告知患者術后的自我護理方法。2)術后護理:疼痛是術后的常見反應,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疼痛原因,給予針對性護理。若術后疼痛嚴重,難以耐受,可使用止痛藥治療。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床下活動,并有效咳嗽,按時服藥,避免發生肺部并發癥。詳細講解鎮痛泵的治療作用,告知其惡心嘔吐是使用鎮痛泵的主要并發癥。癥狀嚴重者可關閉鎮痛泵,并給予藥物治療。術后應適度運動,避免腸脹氣。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禁食奶品與甜食,避免過度產氣與產酸。有效保暖下肢,并每日定時按摩比目魚肌和足踝,防止形成下肢靜脈血栓。術前30min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并于術后24h內加用抗生素,術后每日進行1次抗生素治療,并使用棉棒每日擦拭2次會陰部,以防止感染。
1.3觀察指標
利用自制評價表評估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度,包括疾病原因、治療與轉歸、自我護理要點等內容,共100分。90分以上為完全掌握;71~90分為部分掌握;71分以下為未掌握。掌握度=完全掌握+部分掌握。觀察患者的咳嗽、感染、惡心嘔吐、腸脹氣與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計數資料用n和(%)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疾病知識掌握度
A組的疾病知識掌握度為90.0%,B組為55.0%,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子宮腺肌癥是婦科常見病,其在病情早期并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明顯影響,但病情發展至一定程度,便會導致月經不調或內分泌紊亂等癥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2]。其首選表2對比并發癥情況 [n(%)]組別n咳嗽感染惡心嘔吐腸脹氣肢靜脈血栓發生率A組201(5.0)0(0.0)1(5.0)1(5.0)0(0.0)15.0(3/20)B組202(10.0)1(5.0)2(10.0)3(15.0)1(5.0)45.0(9/20)χ24.286P0.038療法為手術治療,而全子宮切除術則適用于病情較重,無法保留子宮功能的患者。有學者認為:應為該術式患者加用圍術期護理,以保證治療全程的護理服務體現出系統化與科學化特征。圍術期護理注重護理工作的細致化與連續性,包括術前護理與術后護理[3]。該術式會給患者的自尊心帶來較大傷害,使其表現出失落、煩躁與抑郁等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會影響其手術效果,因此,需要在術前為其實施心理護理。而疼痛護理與并發癥護理等術后干預措施可緩解其切口疼痛度,使其不適感減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確保其治療安全性[4]。經以上圍術期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負面情緒可及時調整,對疾病知識的認識度可顯著提升,且能增強其治療配合度與自我護理能力,利于其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結果為:A組的疾病原因、治療與轉歸、自我護理要點等疾病知識掌握度(90.0%)高于B組(55.0%),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咳嗽、感染、惡心嘔吐、腸脹氣與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率(15.0%)低于B組(45.0%),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衛東勤等[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圍術期護理可提高該病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度,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高萍.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及干預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5(15):149150.
[2] 何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癥、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7,04(22):119120.
[3] 馮慧.腹腔鏡下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03(22):43764377.
[4] 申莉俠.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及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08(14):128129.
[5] 衛東勤,郭彩霞.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措施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07(0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