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妮 高一琿 王麗
【摘要】 目的:闡述產科護理差錯的防范與護理管理方法,觀察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產婦作為樣本,將其隨機分為管理組與對照組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觀察組分析產科護理差錯產生的原因,加強對護理差錯的預防。結果:管理組產婦剖宮產率18.18%、護理差錯率3.03%、產婦護理態度(9.48±0.02)分、專科護理(9.71±0.29)分、健康教育(9.62±0.31)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培訓及考核等方式,加強產科護理管理,有助于降低剖宮產率,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使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得以提升。
【關鍵詞】 產科;護理差錯;剖宮產率
產科患者較為特殊,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較高。如護理不善,母嬰健康水平極容易受到影響,進而拉低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有研究指出,加強護理管理,對護理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作者于本院產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產婦中,隨機選取66例作為樣本,闡述了產科護理差錯的防范與護理管理方法,并對護理效果進行了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產婦作為樣本,將其隨機分為管理組與對照組兩組。觀察組產婦資料:年齡20~31歲,平均(26.39±1.53)歲。產次:初產婦16例、經產婦17例。孕周37~42周,平均(40.11±0.81)周。對照組產婦資料:年齡21~34歲,平均(26.47±1.62)歲。產次:初產婦17例、經產婦16例。孕周(38~42)周,平均(40.10±0.82)周。兩組數據可對比(P>0.05)。
1.2納入標準
1)產婦無妊娠合并癥;2)產婦均足月分娩;3)產婦無意識或精神障礙;4)自愿參與研究。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包括產前檢查、產時助產及產后護理等。
觀察組分析產科護理差錯產生的原因,加強對護理差錯的預防,方法如下:1)差錯及原因分析:產科常見的護理差錯,包括溝通風險、母嬰不良結局、法律風險3種。導致上述風險產生的原因,與護理態度差、護理人員及助產士操作失誤、未規范書寫護理文書有關。2)防范及護理管理方法:可自然分娩者,如采用剖宮產方式分娩,風險往往較高。護理人員應于產前,加強對產婦的健康教育,向產婦宣傳不同分娩方式的相關知識,以降低剖宮產率,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人員應于護理過程中,面帶微笑地為產婦服務,使產婦感受到被關心,被重視。當產婦存在疑問時,護理人員應耐心給予解答,避免置之不理,以防誘發護患糾紛,導致護理差錯發生;醫院應每月一次,組織護理人員及助產士展開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產婦的常見風險”、“產科并發癥”、“母嬰不良結局的預防方法”以及“護理法律知識”等。培訓完成后,需組織護理人員與助產士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方可將所學習的知識,應用于臨床,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導致法律風險發生的原因,與護理文書書寫不及時、不規范有關。護理人員應及時、詳細、規范地書寫護理文書,確保法律糾紛發生時,能夠證明醫院所提供的護理服務無失誤,避免醫院的信譽與形象受損。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及護理差錯發生率。觀察兩組產婦的護理質量評分,包括護理態度、專科護理、健康教育3項指標。護理質量采用調查問卷法評分,每項總分各10分,得分與護理質量正相關。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0.05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及護理差錯發生率
管理組產婦剖宮產率為18.18%,發生護理差錯者共1例,為護患矛盾,由患者情緒過激所導致。給予心理疏導后,護患矛盾被妥善解決,護理差錯率為3.03%,與對照組相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產婦的剖宮產率及護理差錯發生率 [n(%)]組別n剖宮產率護理差錯管理組336(18.18)1(3.03)對照組3313(39.39)5(15.15)P<0.05<0.052.2兩組產婦的護理質量評分
管理組產婦護理態度(9.48±0.02)分、專科護理(9.71±0.29)分、健康教育(9.62±0.31)分,與對照組相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表2兩組產婦的護理質量評分[(±s),分]組別護理態度專科護理健康教育管理組(n=33)9.48±0.029.71±0.299.62±0.31對照組(n=33)5.39±0.157.00±1.656.14±1.47P<0.05<0.05<0.05分娩知識匱乏、負面情緒嚴重,是圍產期產婦的主要特點。產科護理差錯的發生,與護理質量低、未充分滿足產婦的護理需求存在一定的聯系[1]。產科常規護理方法,以產前檢查及產時助產等為主,護理內容欠全面,護理差錯率通常較高[2]。本研究發現,采用常規方法護理,產婦剖宮產率39.39%、護理差錯率15.15%。產婦護理態度評分(9.48±0.02)分、專科護理(9.71±0.29)分、健康教育(9.62±0.31)分。表明,常規護理方法護理質量欠佳,對產婦護理滿意度的提升不利。
加強護理管理,是降低護理差錯率的主要途徑。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告知產婦自然分娩的優勢[3]。這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進而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人員面帶微笑地為產婦服務,可有效提高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使護患矛盾發生率得以降低。由醫院組織護理人員及助產士參與培訓,可有效提高兩者的護理能力。這對于護理差錯率的降低,同樣具有積極意義。法律風險的發生,與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有關。護理后,及時、詳細地書寫護理文書,可有效避免法律風險發生。本文研究發現,實施上述護理管理方法后,產婦剖宮產率18.18%、護理差錯率3.03%。與常規護理相比,剖宮產率及護理差錯率明顯降低。該組產婦護理態度評分(9.48±0.02)分、專科護理(9.71±0.29)分、健康教育(9.62±0.31)分。表明,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該組產婦對護理更加滿意,證實了各護理管理方法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培訓及考核等方式,加強產科護理管理,有助于降低剖宮產率,降低產婦護理差錯發生率,使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 羅映霞.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產科護理管理中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07):10831084.
[2] 吳永青.產房風險評估運用于產科護理中對分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07):7577.
[3] 潘德華.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病區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和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