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紅

近年來,我國的中藥特別是中藥飲片產業雖然整體質量有很大改觀,但是不合格藥品的曝光頻次依然不低。屢上黑榜是否意味著中藥飲片的安全性問題凸顯?中藥飲片如何擺脫“成長的煩惱”?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中藥產業正在迎來黃金發展期,市場對中藥飲片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與此同時,中藥飲片的不合格問題屢屢被曝光。
中藥飲片是指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的中藥。其獨特的炮制理論和方法,體現著我國中醫學的智慧。隨著中藥飲片炮制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目前服用中藥飲片已成為中醫學臨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記者發現,中藥飲片問題主要包括農藥殘留量、性狀、含量測定等檢測項目不合格,其中不乏知名藥企生產的常用藥材,如砂仁、黨參、白礬、板藍根等多個中藥飲片種類。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標準落后、流通環節長、“小作坊”遍地等,或成了讓中藥飲片屢屢登上質量黑榜的原因。
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邱智東認為,目前關于中藥材的某些標準比較落后,比如吉林省的中藥飲片炮制標準是1986年制訂的,已經不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標準落后嚴重影響了中藥飲片產業的推進。
“比如赤芍,在標準里沒有寫具體的參數,如燒制的溫度、時間、性狀等,導致生產企業沒有參考的依據和標準?!遍L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副教授于鵬說。
現行中藥飲片監管不夠?!澳壳爸饕€是依據西藥理論,檢測中藥飲片中的各種化學成分?!鼻裰菛|說,中藥飲片采用的是傳統的中藥理論和炮制辦法,西藥的理論和檢測辦法并不完全適用。
中藥飲片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參與者眾多,環節復雜,這讓監管部門難以有效監管。而且,打著產地初加工的名號,實則進行中藥飲片加工的“小作坊”也并不少見。而在廣大中藥材產區,這種初加工現象更為普遍,它們以低成本和便捷的優勢,支撐著不少中藥飲片的生產供給。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提升中藥飲片質量不是某一個環節的事,而需全產業鏈的提升。目前,中藥飲片的源頭管控亟待加強,確保藥材種植、流通的源頭安全,是保證中藥飲片安全有效的重點。
中藥飲片生產的相關企業也需要加強自律。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質量控制,改變傳統的采購中藥材的方式,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加強對原產地供應渠道或者基地的建設管理,嚴格把控質量風險。
有專家建議,探索建立第三方檢驗檢測平臺,加強中藥材溯源體系的建立,尤其是依托中藥材的產地源頭,建立一批集生產基地、初加工基地和倉儲物流基地為一體的中藥飲片保障體系,變分散加工、分散儲存為集中加工與倉儲,全方位助推提升中藥飲片的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