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聰 張燕華 劉劍文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佛山528200)
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 paresis,DGP)是糖尿病患者晚期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目前發病率高達50%~76%,約10%的患者出現胃排空遲緩等臨床癥狀[1]。隨著糖尿病患病率不斷上升,糖尿病胃輕癱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胃輕癱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是多途徑多靶點導致胃輕癱發生發展,其中胃腸相關激素是重要機制之一。西醫針對本病缺乏持久性療效,且副作用較多,而中醫中藥是可選擇的有效治療途徑之一。中醫認為,脾陽不足,中焦氣滯是糖尿病胃輕癱的重要病機,近年來我們臨床采用溫陽益氣顆粒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治療糖尿病胃輕癱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內分泌科糖尿病胃輕癱患者77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38例和對照組39例。其中治療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51.3±8.6)歲;糖尿病病程(7.6±3.9)年,糖尿病胃輕癱病程(10.3±4.5)個月。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齡(49.8±7.9)歲;糖尿病病程(8.3±3.5)年,糖尿病胃輕癱病程(11.5±4.1)個月。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擬定。DGP診斷標準參照《實用糖尿病學》[3]擬定。糖尿病病程大于5年;典型癥狀為腹脹、易飽、厭食、噯氣、惡心、嘔吐、體重減輕,進食后加重;查體見胃型,胃區脹滿,可聞及振水音;胃鏡下觀察持續10min即可見胃壁的正常蠕動減弱。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年齡小于70歲;(3)胃輕癱持續病程大于3個月;(4)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標準 (1)肝膽、胰腺等器質性病變及上消化道梗阻者;(2)近期使用其他影響胃腸功能的藥物者;(3)合并糖尿病所致乳酸中毒、酮癥酸中毒、尿毒癥,嚴重肝腎損害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有精神障礙者;(5)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2組患者均常規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并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藥品批號:1704021)飯前30min口服,5mg/次,每日3次。
2.1 治療組 常規用藥基礎上聯合中藥溫陽益氣顆粒口服,藥物組成:黃芪30g,黨參15g,茯苓15g,肉桂5g,干姜5g,肉蓯蓉15g,白術15g,炙甘草10g,法半夏15g,陳皮10g,厚樸10g,瓜蔞皮15g。由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按國家中醫藥GMP標準提供免煎顆粒。每日1劑。
2.2 對照組 常規用藥基礎上聯合安慰劑口服。安慰劑藥物成分為藿香,與食用檸檬黃色素、食用巧克力棕色素、水溶淀粉、食用果綠色素同服。每日1劑。
2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3.1 觀察指標
3.1.1 胃腸道激素水平 患者空腹抽取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別測定2組治療前后胃泌素、血漿胃動素及生長抑素濃度。
3.1.2 胃排空時間 2組患者清晨空腹在10min內喝完200mL橙汁液體試驗餐及固體試驗餐。采用ADAC公 司的Genesys SPect機 對113mIn和99mTc進行單道分別紀錄,胃初始活動強度為第1min記錄值,每10min檢測1次,總時長120min。記錄治療前后胃半排空時間(T1/2)、胃排空時間(T)。[4-5]
3.1.3 胃電圖指標 治療前后采用EGEG-8D型胃電分析儀對2組患者進行分析,用無核素標記食物,3min內進食結束,記錄餐前及餐后20min的主頻、平均峰值幅度[6]。
3.2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計算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5%,胃蠕動或胃排空時間正常(<4h);顯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70%,胃蠕動或胃排空時間正常(4~6h);有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30%,胃蠕動或胃排空時間較治療前縮短;無效:未達到上述有效標準者[8]。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2組治療前后胃腸道激素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胃腸道激素水平比較 ng/L
3.4.3 2組治療前后胃排空時間比較 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胃排空時間比較 min
3.4.4 2組治療前后胃電圖指標比較 見表4。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胃電圖指標比較
糖尿病胃輕癱主要是由于胃排空遲緩而出現早飽、餐后腹脹、發作性干嘔、便秘等一系列消化道癥狀。本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自主神經病變、高血糖血癥、胃腸道激素的失調、胃微血管的病變、胰島素抵抗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多因素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胃腸道激素經常出現異常分泌的現象,生長激素在糖尿病患者體內分泌下降,導致胃排空延緩。作為胃腸蠕動的抑制性激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異常會影響胃腸蠕動的頻率。這些激素的異常分泌直接或間接影響了胃腸蠕動的頻率,誘發了糖尿病胃輕癱。溫陽益氣顆粒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正是通過調節胃腸道激素分泌水平,從而減輕消化道癥狀。
中醫學認為脾的功能失常是糖尿病胃輕癱的病理基礎,脾陽不足,中焦氣滯是糖尿病胃輕癱發病的病機?!冻嗨椤酚涊d消渴“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味且甜……飲食減半,神色大瘁?!荒苁痴弑刂袧M臌脹”。表明消渴日久,繼發脾氣虛弱,脾失健運,所以產生胃腸道不適癥狀。本研究中溫陽益氣顆粒以溫陽健脾補氣為治則,黃芪、黨參為君藥,配合白術增強健脾益氣之效,肉桂、干姜、肉蓯蓉溫腎助陽,厚樸配伍瓜蔞皮行氣寬中,再加上法半夏、陳皮、茯苓等燥濕化痰之品,加強了顧護脾胃之力,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溫陽益氣,理氣健脾之效?,F代研究表明脾主肉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胃腸道平滑肌,方中用大量調節脾胃功能的藥物對胃腸道激素可以起到正性調節作用,從而加快胃腸蠕動,促進食物及其殘渣排出體外,通過增強脾的功能,調控胃腸道蠕動頻率,達到調整糖尿病胃輕癱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溫陽益氣顆粒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治療糖尿病胃輕癱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體征,加快胃排空進程,下調胃動素和胃泌素水平,促進生長抑素的分泌,作用靶點為胃腸道激素,但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同時本次研究未對服藥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及統計,對藥物的毒性及藥理作用未能深入研究,中藥有效成分分析及安全性研究不夠完善,今后將進一步完善后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