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翌軍,陳 鈞
(1.杭州天成教育集團,浙江 杭州 310021;2.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借班授課”,顧名思義,就是借別人的班級上自己的課。這已經成為時下許多賽課、各類教學評比及教研活動中普遍采用的方式。相信許多體育老師的職業生涯都會經歷不止一次的借班授課,它面對的是陌生的學生,更陌生的是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習慣以及他們的表達習慣等隱性因素。反過來,學生對老師也是陌生的,對教師的語言風格、提問方式以及性格特點等都不了解。再加上與常態課堂不一樣的地點、環境、氛圍,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緊張感和壓抑感。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運用文獻資料法以及歸納總結法,主要從課前、課中以及課后3個階段對體育教師“借班授課”的教學技巧進行探析。
課前要進行扎實的摸底,不僅要摸環境的底,也要摸學生的底。通過摸底可以讓授課教師做到心里有數,從而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策略。
筆者以前觀摩過一次區級教研課評比活動,也是采用借班授課的形式,內容是水平四籃球性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即“三步上籃”。看來授課的教師課前并沒有摸底,準備好教案就上課了,他并不知道這個班學生的水平,準備活動做完,剛想開始正式教學時,才發現該班同學連運球動作都不熟練,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任務,他不得不臨時改變教學內容,變成了運球課,沒有完成好原定的教學任務。可見,借班授課前的摸底與溝通非常重要。
如何進行有效摸底呢?如果條件允許,授課教師最好實地拜訪,了解教學環境和器材器械情況,與體育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及一些學優生和學困生的情況,有助于后面教學方式的制訂。與班主任也要溝通,如果可能,最好要一張班級學生的合照和名單,并在課前有意識地記一記。如果在上課時能夠準確地叫出學生名字,相信學生會非常驚訝和佩服。另外,課前就一些想要了解的情況在學生間做一個問卷小調查也非常有幫助,可以為有的放矢的教學做好準備。如果可能試教一次最好,通過一節完整體育課的接觸,相信師生間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后面的正式上課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扎實有效摸底的基礎上,就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全面備課了。備課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根據學生情況,針對性地制訂教學內容,設計練習方法,撰寫教案,并反復磨課,有條件的最好拍攝磨課試教的全過程,對著錄像反復研究,包括講解、提問、隊伍調動等,并讓教研組參與提些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整個授課過程的“劇本”初稿,反復熟悉,并根據實際不斷調整,形成正式“劇本”。(2)關注幾個細節:首先,各教學環節的過渡要自然。整個上課過程都由不同的環節組成,要設置好各環節的承上啟下,不同的環節需要簡潔、自然的方式過渡,包括語言和隊伍調動。如果只考慮各環節的內容而忽略了過渡,可能會讓過渡不太自然,甚至會阻斷思路,增加緊張感。其次,高效講解,有效提問。講解不宜過多,要反復推敲語言,做到精練有效,否則就有啰唆之感。講解時還要考慮學生學段,對小學生的講解與中學生的講解風格要不一樣。關于提問,要結合摸底的情況提前制訂好“定制版”的提問大綱,做到每個提問都有針對性、有響應,盡量避免無人應答后的自問自答。前面摸底做得好,能做到點名提問,效果更好。(3)避免口頭禪。它會破壞連貫的思維,使語言斷斷續續,從而影響課堂效果。過多的口頭禪會給人一種緊張、話語不夠簡練清晰的印象。要想杜絕口頭禪,備課時要整體考慮課的全過程,形成文字初稿,通過磨課、拍攝、觀看教學錄像,再修訂文字稿,形成正式“臺詞”。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再磨課、拍攝、推敲,不斷優化“臺詞”,形成最終的適合自己的教學語言。語言熟悉了,思路清晰了,才能在借班授課的場合消除緊張感及出現結巴和口頭禪的現象。(4)備環境,備器材,備教具。要提前了解將要上課的環境,是室內還是室外,如果是室內有沒有回聲,室外的話場地空間是否夠大,是否能佩戴“小蜜蜂”等擴音設備,這些都要在備課時考慮。另外,備課時還要充分考慮到自己所需的器材和教具,有條件的可以根據授課內容,準備一些特別的“教學道具”。比如筆者之前去外校借班授課,內容是籃球運球,課前就準備了一些不同顏色的籃球手環,課前發給學生,課中可以用手環顏色進行分組練習,而且講解以及無球練習時讓學生把手環放在地上,球放在手環上,既固定了籃球,避免了無序滾動,又節省了反復收發籃球的時間。課后筆者把手環作為小禮物送給了大家,學生很開心,也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雖然進行了精心的備課,但是上課時誰也不能保證不出意外,所以備課再充分也不要忘記提醒自己,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做好困難的準備。一旦有意外發生,要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可以隨機應變,順利化解。
課前做了摸底,根據摸底情況進行了精心的備課,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不過正式借班授課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1)注重開局。在陌生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里,開局很重要,如果一上來吸引不了學生,這節課就很難出彩。所以,要充滿自信,另外還要適當暖場。比如一次叫出幾個骨干學生的名字、說出這個學校歷史掌故,拉近學生距離,消除陌生感。在暖場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生動有趣。還可以設計一些隊列隊形等新穎的活動形式。(2)注意關注區域。關注區域要全面,關注前面學生,也要關注后面的學生,可以通過調動隊伍和來回走動完成。上課時要盡量避免觀察盲區,否則就可能因為觀察不全面影響教學效果。(3)注意觀察細節。學生練習時不是走過場,更不是演戲,空有形式,沒有實效,這就需要觀察練習的細節,特別是一些角落學生的練習細節。比如,動作是否按照要求進行、是否到位,練習時是否偷工減料,練習過程中一些標志物出現了位移是否及時復位,這些都需要仔細觀察并及時反饋給學生,讓他們知道,教師一直在關注著他們。(4)注意有效提問。之前就說過提問要有效,盡量減少自問自答,結合課前做的工作,盡量做到點名提問。此外,提問時要考慮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僅要鼓勵先進,給他們展示的機會,也要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和關注度。還需要注意提問的時機和問題的難度,提問是為了教學服務,而不是為了提問而提問。(5)注意隨機應變。盡管準備充分,但陌生環境、陌生班級,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要有隨機應變的心態。筆者之前的一次公開課是在空曠的室內籃球館,回聲比較大,筆者也事先準備了“小蜜蜂”設備,但因設備原因,在講解示范某一個動作時,“小蜜蜂”設備突然失靈了,而此時觀摩教師的討論聲音較大,導致很多講解,有些學生不太聽清,而筆者還嘗試著維修“小蜜蜂”,導致了教學中斷,一些學生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也開始竊竊私語起來,筆者當即決定放棄“小蜜蜂”,同時一個短促哨聲,整頓紀律,進行了一次四面轉法,讓學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而場下觀摩教師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哨聲安靜了許多。筆者趁熱打鐵,向學生簡短宣布了課堂紀律,接著繼續講解示范,后面的環節都沒有再使用“小蜜蜂”。考慮到一些學生可能聽不清,筆者適時地進行隊伍的調動,同時適當增加一些肢體語言,調高聲音音量,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一般教師對備課和上課都非常重視,如臨大敵,事無巨細地準備,但往往會忽視了課程完畢后的細節。筆者建議課后抽時間進班和學生聊聊他們對本節課的感受,并做好記錄,不僅可以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還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和角度了解這節課的得失,便于經驗的總結,不斷進步。此外,還要當面向班主任及任教體育教師表示感謝,不僅是尊重,還可以建立良好的關系,方便今后的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