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攀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重慶 永川 402160)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貿易呈現出新模式,催生了跨境電子商務,這給國際貿易類專業提出了新要求,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和知識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國際貿易崗位的需求,該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國貿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著重培養學生對國際貿易的流程的認知和操作,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國際貿易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必須要符合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以實際貿易流程為導向,結合各院校校企合作、實踐條件進行教學改革和建設。
我校積極踐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發展理念,與重慶直通物流有限公司、重慶中安國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課程,基于國際貿易類專業崗位具體工作項目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將企業真實工作項目和貿易案例植入教學情境,并提供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及技巧等教學資源,有效解決教學與崗位分離的現狀,并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為專業教師教學充實了教學支持和服務。
該課程資源庫建設以國際貿易流程為導向,以國貿崗位工作任務為主線,培養學生國際貿易運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當前國際貿易發展新形式需要。首先,課程資源庫建設以國際貿易操作流程為導向,系統設計課程標準;其次,依據課程標準,設計教學情景及工作任務;然后,對課程積件設計關聯素材;最后,對素材設計所需的具體素材,由大到小對課程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碎片化的資源庫設計,革新教學內容,使建設的課程資源庫能為專業教師提供強有力的教學支撐,使學生能從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學會解決貿易問題,培養出符合當前國貿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課程資源庫實際建設的過程是由小到大對課程的素材資源庫、積件資源庫、教學情境資源庫、課程整體進行建設。
該課程資源庫建設是從企業的真實工作流程中收集素材開始。素材資源庫建設是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最重要的部分,以知識點為基礎開展,按照一定分類規則組成的素材資料,素材庫包括標準文本、圖形圖表、動畫視頻、法規慣例、企業案例等信息的集合。在建設中,首先根據知識點將原來制作課件的基本單元和從企業收集的案例、圖片、視頻、操作規范、法律法規等素材進行分門別類的存貯,將碎片化資源構成多個素材包,便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方便采用。該課程素材庫,它包括圖形圖表庫、動畫視頻庫、教學案例庫、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庫四個主要部分。
在規劃課程資源庫建設時,我們將課程按照企業工作流程設計了教學情境及工作任務,積件資源庫建設實際是一個知識點構建,是將建設完成的素材庫,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將任務中所涉及的能力構成及知識點進行梳理,從素材庫中篩選、整理出教學中需要的素材資料,選取相關的圖片、文本、案例、法律法規,來設計課件、教案及工作任務單,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該知識點就包括導入的實際任務或者案例、貿易操作規范、操作演示圖片及視頻。所有的素材資源均來自于企業提供的素材包,以真實的教學情境貫穿課程始終,能較好的突出課程資源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課程積件資源庫建設完成后,要對課程進行結構化建設,也就是課程教學情境的建設。在一個教學情境中,學生應掌握相應的職業能力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因此在教學情景資源庫建設時,要根據技能所對應的知識點來選取相應的積件資源庫,將其歸納、整理,形成一個一個的學習單元,因此教學情景資源庫建設包括教學案例、實踐教學工作任務單、課程教學課件、以及用于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配套使用的試題庫、案例庫、考核評價標準等資源。教學情景資源庫建設是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最關鍵的環節,這是課程的系統教學設計,涉及知識的傳遞,教學環節的講解,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生對單元學習情況的測評等,關乎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情景資源庫建設時,能力與知識精準對應,選取學習資源包時要嚴格依據課程標準,體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門完整的一體化課程除了要以企業工作流程為主線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以外,還應該配備課程的介紹、課程標準、課程特色資源。該課程為專業學生考取國際貿易從業資格證、國際商務單證員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除了基于企業工作流程的課程資源庫,該課程還建立了考證資源庫,包括國貿從業資格證、國際商務單證員的考試大綱、試題、講義等。同時,該課程還對接了高職高專國賽市賽的 “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技能”賽項,在課程整體資源庫建設中,還建立了技能競賽資源庫,根據競賽標準,將所需的貿易磋商、貿易流程、貿易知識等納入競賽資源庫,并配備POCIB國際貿易綜合技能競賽平臺訓練國際貿易綜合技能,使之成為“課程融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多元化課程,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云課堂智能教學,將《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資源庫中的課件、案例、視頻、習題上傳至云課堂,每次新課前鼓勵學生使用云課堂進行自主預先學習,課堂上要求學生以案例分析或者任務操作開始課程,促使學生在課后主動學習。每個教學單元后,會有習題輔鞏固課堂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單元教學測評,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的小組討論學習方法,教師給出一個學習情境后,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去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通過自我學習、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資源庫中可以將企業遇到的真實問題,比如重慶中安國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出口安全靴時,為什么要積極爭取選用CIF而不是FOB貿易術語出口貨物?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相互之間充分討論交流,從而改變傳統的講授課堂方式,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中有8學時的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重慶直通物流有限公司作為校外實訓基地為第二課堂教學提供了實踐平臺和現場教學案例,在實踐過程中,企業骨干對貨物進出口運作流程進行介紹,就運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進行詳細分析,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充分的認知企業及職業標準,為今后進入企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對學生的評價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其中過程性考核包括學生課堂表現與每個教學情境的測評;終結性考核包括國際貿易進出口綜合操作,其考核方式多元化,學生可以選用POCIB國貿綜合軟件進行課程考核、取得國際貿易從業資格證、國際商務單證員資格證、獲得“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市賽三等獎及以上任何一種方式通過課程考核。該門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包括課后習題測評、考證庫、技能競賽庫等,學生要通過課程考核,必須要利用資源庫進行自主學習或集中學習,這也是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初衷,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國際貿易綜合技能的掌握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