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繼
通貨膨脹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當中所出現的一種復雜的經濟現象,其可通過對產出量、消費水平、資源配置等進行改變從而影響宏觀經濟的發展。就長期來看,通貨膨脹更多的是會阻礙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而言是弊大于利。為此,在發展宏觀經濟的同時,我國還應時刻關注通貨膨脹的產生及其所帶來的影響,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以解決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并預防通貨膨脹影響范圍的擴大。
近些年來,我國各類農產品價格幾番上漲,而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勞動成本明顯提高。近幾年來,我國不斷發生“民工荒”,致市場勞動力不足,企業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再加上政府幾番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企業勞動力成本愈發提升。同時,因勞動力缺乏,產品供應量也有所下降,為保證盈利,生產企業自然也會提高物價水平,這樣就引發了傳導效應,使得各類產品的價格在某個時期可能出現迅速上漲的情況,導致CPI抬高,從而引發通貨膨脹。
社會投資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若國家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相對寬松,且我國國際貿易出現持續順差,就極易引起流動性過剩。如2009年,為應對2008年所爆發的金融危機,我國投放了4萬億用于支持經濟發展,同時要求地方政府實施比例配套,在這一時期,我國的貨幣及財政政策都比較寬松,社會投資率明顯上升,導致流動性過剩嚴重,使得各類基礎原材料和房地產價格迅速飆升。近幾年來,資本于收入分配當中所占份額明顯加大,為企業實施大規模投資奠定了良好的資本基礎,但固定資產投資與信貸存在密切聯系,固定資產投資越高,信貸擴張越大,就越易產生流動性過剩,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伴隨經濟的發展,現國際熱錢不斷涌入我國,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國外游資為避險紛紛涌入國內,同時國外市場不斷壓低利息,致人民幣貶值,物價飛漲,進而引起通貨膨脹。
伴隨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迅速增長,GDP連年超兩位數。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收入也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據相關統計資料表明,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565元,農村居民的純收入為7917元。收入的增長有效提高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再加上國家為改善民生不斷推出各類改革政策,尤其是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制度改革,為居民解決了諸多后顧之憂,更多居民選擇將儲蓄存款用于消費,致物價進一步上漲,引發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雖使得我國物價飛漲,但從某些方面來看,其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第一,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刺激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通常伴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融資難度明顯降低,致更多企業和私人愿意加大投資,以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就這方面而言,通貨膨脹有利推動經濟的增長。第二,通貨膨脹可用于應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時,國內通常會出現貨幣貶值現象,從而引起通貨膨脹。這表面上看似不利經濟發展,但其實可有利應對因通貨膨脹而引起的經濟危機。分析其原因,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貨幣均會貶值,倘若某國貨幣匯率不變,其出口將非常困難,但本國可利用同比例貶值貿易出口國貨幣以對沖其他國家貨幣貶值所帶來的沖擊,幫助本國順利度過金融危機。
就長遠而言,通貨膨脹給我國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更多的是消極影響,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首先,發生通貨膨脹之后,勞動力成本會明顯提高,原材料價格也會有所提高,這些都直接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若想獲得長期發展,就必須提高商品價格。但若提高商品價格,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就會下降;而若不提高商品價格,企業盈利就會明顯減少,甚至虧損。其次,流動性過剩致投資需求加大,引起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使得物價再一次上漲,而物價的上漲又會引起產能過剩,如此反復,終究會破壞實體經濟。第二,影響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外向型經濟大多數是出品加工型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主要依靠降低勞動力成本來獲取競爭優勢,勞動力成本越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越大。但通貨膨脹會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產品價格上漲,使得企業失去市場競爭力;同時人民幣內貶外升,經匯率結算,產品價格在無形之中又被抬高了,這也會導致企業市場競爭力下降,致我國出口型企業于國外市場失支競爭優勢,不利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第三,拉大貧富差距,引發社會矛盾。我國多數人口的收入處中低水平,包括公務員、企業職工、農民等,這些人的收入較少,且收入彈性較差,在發生通貨膨脹時,雖其收入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因物價上漲得過快,這些人的購買力反而會下降,致其實際生活水平降低。而在通貨膨脹當中,有部分行業及部門會成為利益獲得者,這類人的收入會明顯上升。如此一對比,人民的貧富差距不斷被拉大,最終將引發社會基層矛盾,進而影響經濟的發展。
首先,要嚴格控制市場流通的貨幣供應量,采取相應政策適當減少國內流通于市場中的貨幣量,以抑制物價的上漲;其次,提高銀行貸款利率,適當減少信貸投放,以減少市場上的資金流動;再次,提高銀行貼現及準備金率,適當減少信貸額度;最后,嚴格控制投資的去向,以免國際游資的涌入給我國資本市場帶來破壞。因處通貨膨脹階段時,外資會不斷涌入國內,致人民幣外升內貶,影響我國市場發展,若資金流入不動產行業,尤其是房地產行業,資金的流動性將大大減慢,國內的貨幣需求量就會不斷增加,從而極易引起通貨膨脹。此外,還要不斷完善相關行業,包括銀行、證券、二級市場、外匯等行業的監督管理制度,以盡量降低國際資本的投機風險。
首先,要加強發展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業,做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證糧食產量,解決廣大群眾基本生存問題;同時要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行業,一方面使農副產品增值,另一方面使農副產品價格得以穩定。其次,加強發展第二產業——工業,尤其是基礎工業。針對一些與國計民生有重要關系的工業行業,應掌握于國家手中,并嚴格調控行業產量及價格,保障民生,穩定民心。再次,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加強研發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以保障工業體系的建設,避免經濟發展泡沫化,利用實體經濟這個堅強的后盾來面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壓力。
首先,調整產業結構,適當加大市場商品供應量。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供需關系不平衡所導致,為有效應對通貨膨脹,就必須要嚴格抓好供給與需求問題,一方面要控制總需求量,另一方面要適當增加總供給量,實現供需均衡,促進經濟增長。其次,做好預期型通貨膨脹的預防。物價在合理區間波動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市場現象,但部分民眾因對預期型通貨膨脹存在恐懼心理,致其換購囤積,反而會使得物價迅速上漲,引發通貨膨脹。因此,務必要在保障居民必需品供應的前提下做好群眾宣傳和疏導工作,并嚴厲打擊哄抬物價、搶購囤積者。再次,適當拓寬居民投資渠道,并引導居民正確投資。伴隨居民收入不斷升高,銀行利率不斷下調,越來越多的居民會將自己的存款用于投資,但因對市場的不了解及投資觀念的錯誤性,很多居民都是盲目跟風,投資房地產、股市等,部分還會實施非理性投資,如各類農產品、茶葉等,致這些商品價格飛速增長,擾亂市場經濟,不利我國經濟的發展。為此,應適當拓寬居民的投資渠道,同時引導居民正確投資,以免盲目跟風,引起行業通貨膨脹。
4.采取有效手段調節二次分配,縮小貧富差距
當前我國貧富差距仍非常大,據相關研究表明,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47,遠超國際警戒線。這說明我國的經濟情況仍是少數人掌握著多數的財富,但高收入者消費曲線不斷遞減,而多數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又不足,無法拉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為此,政府應采取一定手段,不斷調節二次分配,一方面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征管,嚴格打擊不法收入;另一方面適當提高低收入者工資水平,通過轉移支付逐步縮小貧富差距,提高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質量,以形成良好的社會基礎,有效應對通貨膨脹。
總而言之,通貨膨脹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而產生,通貨膨脹在帶來一定積極作用的同時更多的帶來消極作用,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各國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通貨膨脹現象,為盡量避免并解決通貨膨脹給我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就必須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居安思危,使我國經濟發展少一份阻力,多一份推動力。
[1]饒龍先,魏楓.淺析通貨膨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02):34-36.
[2]郭強,鄭權.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治理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14,(08):103-104+110.
[3]胡平.通貨膨脹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措施探討[J].經營者,201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