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萬清
老年監護類型多樣,各監護類型的現狀亦不同。老年監護類型主要有配偶監護、子女監護、養老院監護、民政局指定居委會、村委會監護。各監護類型現狀,表現亦不同。配偶監護即指被監護人的配偶作為監護人履行監護行為。子女監護即指被監護人的子女擔任監護人履行監護行為,此監護方式運行較好。養老院監護即指養老院擔任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其子女或近親屬支付相應費用的行為,其運行現狀不太好。民政局指定居委會、村委會監護即指被監護人無人監護或其近親屬無能力監護,民政局指定居委會、村委會擔任監護人,履行監護行為。由于缺乏資金、工作人員及執行監督機構,其運行現狀較差。
老年人不同的職業、年齡段,其監護現狀亦不同。老人職業是老師、醫生、公務員,有退休工資、福利較好,對配偶、子女的依賴性較小。而老人是無業、農民,沒有退休工資,國家福利關愛不夠,其對配偶、子女的依賴性較大。在H小區,60-65歲的老人喜歡獨居或配偶監護,因其身體較好,老人更愿意幫子女照顧孫子女。65-70歲的老人身體素質下降明顯,以子女監護為主,對孫子女的照顧不多。而70歲以上的老人身體素質較差,主要由子女監護或養老院監護,不照顧孫子女。顯而易見,老人的不同職業、年齡段對其監護有重要影響。
老年監護包括物質幫助與精神照顧,物質幫助是基礎,而很多時候老人的精神照管尤為重要。在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的精神照管更為迫切。在H小區調研發現,子女工作比較忙,生活中給予老人的更多是物質幫助,而忽視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那些把監護權委托給養老院、居委會、村委會的老年人精神關愛存在重大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精神照管的現象。而對于老年人的監護,精神照管至關重要,在老年監護中所占比重很大,成為現在監護的重要內容。
隨著國家對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的投入,其制度不斷完善,但仍有許多不足。老人有退休工資,享受的醫療、養老保險較高。而老人是農民、無業人員,沒有退休工資,享受的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非常有限。在H小區62%的老人有退休工資,但在一些大醫院費用高、住院難,享受醫療保險的條件較嚴格。老人是農民、無業人員,醫療保額少、保險覆蓋率低,出現小病看不好,大病看不了的現象。在H小區內,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整體較低。完善的醫療、養老保險、福利制度,能夠為老年監護的完善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監護人的主體資格是否適格至關重要。適格的監護人能有效履行監護職責。反之,不適格的監護人不能有效履行監護。在H小區,配偶監護方式中配偶的監護資格隨著年齡的增長,監護主體資格是否適格值得懷疑。在子女監護方式中,有些子女沒有經濟能力且存在許多惡習如,賭博、酗酒、品行惡劣。以上監護人因自身原因,充分證明其監護主體資格是不適格的。老年人對監護人的選擇也存在許多問題。在配偶監護、子女監護方式中,老年人由于身體、智力等原因不能做出有效的監護主體選擇。因這兩類監護中老年人對配偶、子女的依賴性較大,老年人一般處于不利地位。
老年監護的內容包括物質幫助和精神照管。在H小區,約52%的老人是西寧市退休人員。約30%的老人是無業、農民,沒有退休工資。約18%的老人來自西寧市外的州縣,子女一般在州縣工作,在西寧買房給老人養老,周末與父母團聚。在H小區,老年監護的物質幫助與精神照管存在問題。老人有退休工資的,對子女物質依賴性較小,更需要精神照管,而子女較少或沒有關注老人的精神世界。比較有趣的現象是老人是無業、農民的,子女對父母的精神照管好于其他職業,老人們認為雖然物質監護不多,但對監護人精神照管較滿意。而來自州縣的老人,對監護人精神照管感覺一般。顯然,H小區老年監護中注重物質幫助,對老人精神照管較少,值得反思。
隨著國家醫療、養老保險、福利相繼完善,其成就可圈可點,但仍有不少問題。最突出的是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對老年人的關愛不足。在H小區發現醫療、養老保險保額低、要求高且覆蓋面小。如果老人職業為公務員、事業單位、公司高管,那么其醫療、養老待遇相對較好,但額度還是較低。而老人是無業、農民的,其醫療、養老保險額度非常少且覆蓋率低,這類老年人群較多。國家對該類老年人群醫療、養老方面的關愛不足,不利于老年人監護的完善。
老年人退休以后,大多數時間是在小區、廣場、公園度過的。在H小區,除身體不便的老人外,每天早上9點到小區、公園、廣場鍛煉身體,其中有的結伴而來,有的喜歡單獨鍛煉,到中午12點回家吃飯、休息。下午2點,出來與自己的朋友們聊天、聽戲、下棋、跳舞。許多老人認為小區、公園、廣場的設計、建設中缺乏相應的老年人活動場所、設施,希望也能提供一些熱水、飲料等公益性幫助。調研中發現,小區、廣場、公園在設計、建設中幾乎沒有老年人活動場所,也沒有相應的設施,更沒有公益性服務站。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老年人監護領域亦如此。H小區中發現子女是國家工作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公司、企業高管的,一般能為老人提供較好的物質監護環境,其監護水平也相對較高。反之,子女是無業、農民,給老年人的物質相對較少,更多的是精神照管。老年人監護中物質幫助是基礎性的,而很多時候精神照管更為重要。因此,可以看出子女的職業、經濟能力對老年人的監護質量有重要影響。
關注不夠
我國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是史無前列的。然而,我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甚遠,重要的原因是我國起步晚。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老年人基數大、覆蓋面小、保額低的國情,目前我國對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的投入不夠,對老年人監護關注仍然不足。H小區中不同的老年群體、不同的職業、經濟能力所享受的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的待遇也不同。
老年人對物質的要求不高,更多的是精神需求。調研中多數老年人談到精神照管的重要性,而實踐中精神照管的狀況不佳。H小區有漢族、藏族、回族、土族且老年群體較多,各族的老年監護方式亦不同。具體而言,文化、宗教對各民族老年人的精神有重要影響。多數漢族老人信仰基督教、佛教;藏族老人信仰佛教居多;回族老人信仰伊斯蘭教;土族老人也信仰伊斯蘭教。文化、宗教對老人的內心、精神是一個很好的精神寄托。由于子女工作較忙,很少陪伴老人,老人精神比較孤獨。而受文化、宗教的影響,老人心態比較好,精神更為積極。
關愛老人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不僅要體現在小區、廣場、公園的設計、建設,更要注重老年人內心、精神的滿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許多醫療、養老基金,產生許多關愛老年人權益的組織,其宗旨是為老年人提供一些物質、精神方面的幫助。很多大學生志愿組織利用周末,去養老院陪老年人說說話、談談心,做些幫助。同樣,在小區、廣場、公園也需要相關志愿組織、志愿者去幫助老年人。在該區域應該建立一些公益性的老年服務站,讓志愿者提供相關志愿服務,使老人們在社會中得到關愛,感受溫暖。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日益突出。目前,我國養老、醫療保險、社會福利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仍有許多不足。因此,只有逐步完善醫療、養老保險、社會福利制度,才能有效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首先,要提高其保額,使額度與國家經濟實力相適應,逐步向歐美發達國家看齊。其次,要提高覆蓋率,爭取做到全覆蓋。此外,要積極引入社會資本來發展保險,放寬基金組織參與的市場準入。最重要的是做好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其覆蓋率,增加額度,提高質量和服務,使老有所依。
的精神照管
中國傳統的養老是家庭養老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首先,從物質方面而言,給家庭養老表現出色的子女一定的獎勵。且數額比較合適,設立評議機構和評議標準,嚴格執行,保證公平、有效。其次,可以考慮設立一些獎狀、獎章等榮譽證書。此外,還應將獎勵獲得和懲罰情況納入到征信系統,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也給那些造成不良行為的人給予相應的懲罰。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精準實施,但只要認真執行其可行性很高。
營造良好的生活、娛樂、交流環境,有利于老年人監護的實現。在H小區、附近廣場、公園中沒有老年活動場所,也沒有相應的設施,更沒有志愿組織、志愿者,這給老年人的身體鍛煉、娛樂、學習交流帶來諸多不便。老人們也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效果甚微。為實現更好的老年監護,應該在小區、公園、廣場建立老年活動中心,配套相應設施,設立老年人公益活動站、提供醫療等幫助。政府應鼓勵志愿組織、志愿者積極參與到小區、廣場、公園的關愛老人活動中。給老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娛樂、交流的平臺,將極大的改善老年監護環境與質量。
老年人監護的有效實施,需要建立系統的監護監督機制。嚴格審查老年監護主體資格是否適格。根據不同監護類型設立監護監督機制,其應獨立于政府機構,具有法人資格。政府授權給監護監督機構相應的權利,規定義務。監護監督機構應認真履行權利和義務,嚴格審查老年人監護主體資格是否適格。建立系統的監護監督機構,能夠對老年人提供關愛。同時,能反映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具體執行情況,有利于完善老年人監護制度。
老年人在青年時期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年老時理應享受國家福利和改革開放的成果。要實現此目標,政府除了不斷提高醫療、養老保險、福利外,應該鼓勵、支持老年人舉辦娛樂活動,如唱歌、戲劇、舞蹈、文學創作。老年人退休后對精神的追求比較高,需要舞蹈、唱歌、戲劇、文學等活動,尋找他們的精神寄托,釋放情感。給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環境,想其所想,做其所想,才能有效解決老齡化問題,利于老年監護制度的完善,使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成為巨大難題,老年監護制度急需發展、完善。在分析我國國情的基礎上,深入實踐調研,綜合各種情況,分析老年監護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從而提出一些關于老年監護的有效建議。老年監護問題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許多因素,遇到了許多困難。深入H小區調研分析具體情況,不斷總結,提出了一些參考建議,希望對我國老年人監護的完善盡一點綿薄之力。
[1]楊立新.我國老年監護制度的立法突破及相關問題.法學研究,2013年第2期.
[2]楊立新《.民法總則》制定與我國監護制度之完善.法學家,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