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鑫
會計工作貫穿于單位管理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單位的任何一個控制環節出現問題,會計人員都多多少少會沾上“光”。因此選擇了會計,就選擇了責任,也就選擇了風險。可以說,干上會計這行,會計人員的職業風險就伴隨著來到。特別是自中央十八大推行“中央八項規定”以來,行政事業單位執紀問責的力度空前,會計人員時時刻刻處在高壓線旁邊,稍不留神就會觸碰高壓線。輕者受到約談、通報批評、警告處分;重者受到嚴重警告處分、降職降級、開除工作、甚至是受刑事責任追究。現就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職業風險問題進行探討。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在履行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會計基本程序和參與單位管理過程中,因提供的會計信息存在失誤、錯誤或舞弊而導致會計人員責任不到位而產生各種風險:主要有經濟責任方面的風險、政治和行政責任方面的風險、法律責任方面的風險、人身生理和心理風險等等。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職業風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自身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產生的風險;自身道德缺失產生的風險;崗位缺位、越權、越位、錯位產生風險。由于會計人員法律觀念淡薄、風險意識差、礙于情面,不敢堅持原則和制度,對領導交辦的事原原本本執行,被動地參與、盲目地執行,全然不顧法律后果,從而導致失誤、錯報、漏報出現,相應也會出現牽連責任風險。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對職業風險進行自我防控尤為重要,主要措施如下: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計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會計工作秩序的好壞。我們會計人員要不斷地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堅持廉潔自律、客觀公正、恪盡職守,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
會計規范是制約會計行為的法律、法規、準則、制度等的總稱。它既是約束會計行為的標準,也是會計實務工作的指南,更是對會計工作進行評價的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常用的會計規范主要包括:《會計法》、《預算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政府會計準則》、《行政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等等。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應熟練掌握這些會計規范,以此為依據來處理日常發生的經濟業務,確保在會計的確認、記錄、計量和報告等基本程序中做到及時、準確、合法、合理,并熟知會計人員的權力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理、有據地拒絕違規行為發生。
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降低會計職業風險的有效途徑。既要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更要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業務素質。因此會計人員應認真、終身地學習財務、會計、法律及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判斷力,煉就火眼金睛,切實提高個人抗風險的能力。
隨著網絡的普及、會計電算化的廣泛運用,互聯網+的推廣,計算機能力已成為會計人員的必備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將會計工作全過程的每項業務都置于會計信息系統中,通過鎖定會計人員的操作權限,對會計確認、計量、記賬以及報表輸出等各個環節實行計算機控制,使得會計人員按照職責權限和程序進行會計處理,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會計內部控制的各項規定與辦法得到有效實施。
作為會計人員,應當主動完善內部控制環境,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程序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機制,主動接受內外部監督,形成一系列內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規范化、系統化與制度化,使內部監督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做到支付的每筆經濟業務有經辦人、證明人、審核人、審批人簽字,相關合同、出入庫單、確認單、申請單等單據齊全,涉及大額資金支付的“三重一大”事項堅持取得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的會議記錄及相關依據并實行聯簽審批。會計人員中對重大事項持保留意見的要敢于提意見,并做好筆記,確保每項經濟業務在相互制約,記錄可追溯的情況下進行。
同時會計人員還要著重自我加強部門預算、資金收支、資產管理、政府采購、建設項目、合同等主要經濟業務的合規性和程序性的審查,做到重大事項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守住法律底線思維,時時保持工作的謹慎性。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面臨的職業風險越來越多,尤其在部門預算、收支管理、資產管理、政府采購、建設項目、合同等主要業務領域面臨的風險更大。我們在工作中要堅持不相容崗位相互制約與監督的原則,保持工作的獨立性,不斷加強自身道德素質提高、業務技能和法規制度的學習、信息技術運用,努力做到“不越權、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不斷提高自我風險防范意識,盡可能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確保在高壓線旁邊不觸電。
[1]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2017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料考試輔導教材(高級會計資格: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
[2]盧士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淺析.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第9期(總第120期).
[3]劉明志.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財會研究(財經監督),2010年第2期.
[4]許弘.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防范措施.財政金融(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4年第36期(總第11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