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燕
財務分析主要是在對財務會計報告以及會計信息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然后對企業一定時間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動方向等實現深入的探究,并對最終的分析結果進行總結。財務分析的的主要內容就是對財務信息進行閱讀和理解,進行這項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公開性,從而可以實現對企業價值的有效評估。
企業價值指的是該企業預期自由現金流量以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貼現率折現的現值,企業價值與財務決策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表現出企業資金的時間價值、財務風險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在企業價值評估開展過程中,主要參考的內容包括了兩個方面,分別是公允價值與盈利能力等。
在企業價值評估過程中,收益法在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收益法在其性質上是屬于一種計算方法,雖然具體的細分應用包含了很多種形式,但主要還是對企業預期內的現金流量進行折舊和計算,也就是將企業預期之內的先進流量按照貼現率貼現到目前的時間段中。在對收益法進行使用的過程中,其關鍵內容都放在了企業未來價值以及收益能力兩個方面,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主要是對企業的預期價值、折現率以及預估資產的獲利周期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慮。
開展財務分析工作主要就是對企業發展以及資金流動過程中產生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在分析之后進行系統的總結和評價,按照工作內容可以將財務分析歸納為經濟管理活動。財務分析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主要對參展會計報表與其他報表中的相關內容,在對各項財務信息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分析方法將企業各項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籌資、投資已經分配等環境中形成的應力能力、償還能力以及發展方向等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行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企業的投資人員、債權人員以及經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幫助其他人員可以對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明確,可以為各項決策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參考依據。
要想全面了解財務分析與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之間之間存在的有效聯系,需要對財務分許與收益法對企業價值關聯角度上進行深入的分析,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企業財務分析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不僅包括了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同時還包括了企業目前的發展戰略與變化情況,并且還需要實現對企業經營情況以及預期目標等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財務分析內容可以了解到,通過開展財務分析工作可以對企業未來一段之間內的價值變化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其預估對象主要包括了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財務方面進行預估,關于財務方面主要包括了企業未來財務方面決策和以及財務預算等,對財務活動的發展狀況進行預測;第二,通過對企業財務活動發展的準確預估,可以判斷出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從而便于財務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第三,對企業過去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可以對企業未來可能出現的盈利發展方面進行預測。
收益法就是將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產生的預期收益然后除以資本化率,最終得出的結果計價時企業的價值。通過收益法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首先應該對以下幾個數據進行全面了解,分別是折舊率、現金流以及收益周期等,只有對這幾個數據確定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計算過程實現有效的開展?,F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體現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各項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狀況,主要是在資金收付過程中有著很好的體現。折舊率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將企業的預期收益折算成現金的一個過程,通常情況下,企業在對收益進行折算時主要采取的方法為Ke與WACC。在現金流、折舊率以及收益周期當中,最容易確定的一項數據就是收益周期,在企業收益年限的有效時間之內,對于不同的產品類型需要對成本使用年限以及產品本身的使用年限進行全面的考慮,在使用年限當中又包括了物理年限以及技術年限兩個方面的內容。產業壽命指的是產業具體的使用年限,現在在進行計算時一般都是采用經濟壽命來進行,也就是以資產實體為主要的參考依據,然后對產業的使用周期進行準確的評估,然后去除已用資產最終得出的就是使用年限。
通過以上內容分析,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就是對企業的現金流以及真實收入狀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在其性質上就屬于一種財務分析方法,收益法可以對傳統財務分析中存在的缺陷進行有效的彌補,對于依靠虛擬資金運作的相關企業而言,要想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就必須對收益法評估的運用引起足夠的重視。
財務分析與收益法評估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但是如果從兩者具體的分析過程上來看,不能明確說財務分析過程或者是最終的結果會對收益法的實現帶來影響。進行財務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對目前企業發展水平的深入分析,收益法主要是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盈利能力以及價值進行準確的預估,由此可以看出,財務分析的重點內容是對信息進行總結,而受益法的重點內容則是進行預估,并且預估的主要對象為企業價值。要想了解財務分析與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之間存在的聯系,就需要用財務分析對企業價值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的了解。
收益法屬于一種預估價值的評估方法,需要在對現金流全面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只要是在不具備額外成本統計折舊費用等,企業利潤實際上就是企現最終的現金流,收益法是將現金進行折現后使用到的一種評估方法,而現金流則是在企業會計基礎上采用的一種計算方法。財務分析在使用過程中主要是對財務報表進行全面的分析,由此得出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現金流量等。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可以了解到,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只存在賬面資金,在現金流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只是依靠財務分析方法還不能實現對企業現金流風險的有效控制。
但是通過財務分析可以有效實現評估結果的公允性以及可靠性,價值評估屬于一種經濟評估方法,在形式上屬于一種定量分析,在整體上還不具備完全的科學性。首先,很多定量分析模型自身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價值評估中又包含了很多主管估計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體現出了一定的主觀估計性質,并且最終評估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評估人員的責任態度有關。因為在價值評估當中包含了一定的主觀估計成分,所以最終的結果與現實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通過財務分析可以幫助評估人員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這種誤差。一定范圍內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財務分析而認識到的誤差一定要盡量避免。
通過財務分析最終產生的評估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評估結果的公允性以及可靠性,通過這種方式還有利于評估人員對現實信息進行有效的確認,如果是沒有經過財務分析的評估結果可能就會對評估人員的信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在財務分析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現在很多相關人員已經加大了對這種局限性的研究力度,但是還不能徹底進行解決,在還未來還需要對財務分析方法和技術進行不斷的完善,只有在財務分析技術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才能盡量減少各種局限性的存在。
綜上所述,要想得到一份完善的企業價值評估報告,不但要具備完善的會計信息資料,同時還需要對財務分析的科學性以及先進性進行充分的利用,只有經過系統全面的分析,才能為會計核算資料的科學性提供良好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任何高質量的評估報告都離不開財務分析過程,如今,財務分析已經成為企業會計信息與評估信息之間實現溝通的前提條件。
[1]鄒磊,陳平.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收益法研究[J].企業導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