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曉丹
高新科技企業要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水平,技術更新是重點。技術更新所包含的不只是技術開發,創新技術的產品化、市場化也屬于技術更新一定要經歷的關鍵過程。針對其所包含的環節及范圍,企業技術更新除了要投進大量經費、人員、物力等,還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1.高新技術企業基本上是先有研究成果,隨后再創建企業以實現科技的商品化。許多高新技術公司常常變成高新技術產業進步的開拓者。由此,高新技術公司的研究與生產工作具備較強的外部特征。
2.高新技術公司存在的基礎是科學技術的更新。先進的科教體系與技術人才自主擇業的體制是高新技術公司發展的關鍵基礎性前提。由此,高新技術公司更多的產生在科技先進的國家與地區。
3.成長性屬于高新技術公司的一個關鍵特征。高新技術公司通常不是服務市場,而是去創新市場。公司只要可以研發出符合市場要求的新商品,企業就可以憑借它的新穎性及高技術特征快速占領市場,進而可以獲取較大的經濟利益,快速積累財富,由此在短時間內從以往的小公司發展成組織與管理逐漸成熟的大企業。
4.高新技術公司成功的重點是企業領導人員的素養。在高新技術公司充滿風險與艱辛的道路上,唯有一流的高素養人才的團結合作、進一步創新方可以確保企業的發展。在發展過程,風險投資者在定性評估高新技術公司時,領導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
1.高新科技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的內容。高新科技企業財務風險評價包含的內容很多,不但涉及風險的存在性、出現的時間、出現的可能性、存在的時間,還涉及風險出現后的影響與損失,以及處理風險時所要求的風險原因以及是否可控等重要內容。
2.高新科技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的方法。對高新科技企業財務風險展開評價,首先應當確定風險的類型和關鍵程度,結合實際的技術創新內容明確風險評價的指標,確認哪些風險對企業財務有影響且要求進行管理的,并由此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體制。
1.應對外界環境。外界財務環境本質上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總體運營和財務工作的影響是非常關鍵的,有時也許是致命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其為企業的正常運營帶來了機會與可能,如提供適當的籌資對象及有利的投資業務等;另一方面,就是對企業的運營及財務工作的限制與挑戰,體現在金融、法規、稅收等外界環境的影響上。通常情況下,政府很宏觀金融制度愈嚴格,企業與整個產業的籌資工作即各項資金運行便會愈困難,企業的運營管理及各項財務業務,都是在各項經濟法律的約束下運作的。政府稅務政策的調整也將對企業的資金級財務情況造成嚴重的影響,針對這些政策,不僅要科學有效的使用,還應避免觸及違反。
2.強化內部控制。高新技術單位的財務風險表現出不穩定性高、總體企業結構風險關聯性大、風險效益均衡等特點。這些特點本身就表明,高新技術單位的財務風險情況,首先是來自融資,債務融資和固有資本,不管是哪一種,如果出現風險和危機,就難以有本質上的突破;接著就是財務風險和高新企業的其余運營業務聯系,包含企業的科技、制造、市場等,統一經過財務風險表現出來。由此表明,如果出現財務風險,將會影響到企業的存亡,制定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做好防范措施,可以及時控制危機進一步惡化。
選用預警指標需兼顧到其預計性、敏感程度、實用性以及前瞻性,要確認以高新科技單位運營凈現金流量為關鍵評價指標當做重點預警指標,堅持“抓住關鍵,思考全局,數據暢通,方便預警”的相關原則處理。
1.資金流量債務率。指運營資金流量和債務總數的比值,體現企業現存現金償還債務的程度。通常情況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時,現金流進量將逐漸減少,應收賬款將逐漸增多,由此導致償債水平降低,使得保障率下降。
2.現金流量利息保證倍數。主要指運營現金流量是利息資金的倍數,表示一元的利息資金有多少倍的運營現金流量當做保障,由于實際用來支付利息的為現金。
3.資產負載率。是指負債總額和資產總數的比值,表示債權人帶來的資產在單位總資產中占據的比重,直接體現高新技術單位的整體償債水平。
4.資產利潤率。指利潤和總資產的比值,這是評估企業盈利水平的重點,股東的報酬通過資產利潤率及財務杠桿同時決定,但增加財務杠桿便會提高單位財務風險,其能夠帶體現對股東權益報酬的能力。
5.資產控制比率。其重點是衡量單位資產控制效率的會計比率,關鍵以應收賬款周轉率與流動資金周轉率為重點,應收賬款周轉率指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的比值,流動資金周轉率指銷售收入和流動資產的比值。
6.分析和設置現金流量收益率。高新科技企業的特征決定了其分析和設計在財務危機中的關鍵地位。經過現金流量和總投資的比重,借助現金量對分析和設計項目展開績效考核,經過對分析和設計業務完成前后和階段中現金流量的變化來得到對分析和設計績效的評價。
1.加強預防,發揮預警功能。高新技術單位的財務風險警戒機制的制定,重點在于預防,和企業確定預警標準展開嚴格對比你,很多類似于當前的國有和大型上市企業所使用的財務預算控制機制,若有出入、有異常現象,或是出現偏離預兆,就需預警,否則這個警戒機制將沒有存在的任何作用。但是,高新技術單位的警戒機制并非是獨立的,需要和企業的各種體制、管理結構有效統一起來,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的安全網。
2.自主出擊,靈活預警作用。針對高新技術單位這個尖端、敏感的重要行業,首先需掌握國際市場中的相關資料以及國內的政策動態,要留意時事動態,應有自身的“晴雨表”,而非是事后的高爆、歸納。如果出現或產生財務危機需有應對策略,盡量把風險性減到最小。
在當前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過程中,財務危機是運營管理環節無法規避的重要風險,而且還是對企業運營造成閑置的最大危機,為了確保高新技術單位可以在發展階段處在有利的競爭位置,就一定要對企業所遇到的財務危機有深刻的認識。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說,企業處理財務危機有效的途徑是結合財務預警知識,創建科學的財務警戒機制,提升企業處理財務風險的水平,讓企業可以在財務風險出現以前有一定的預知,并采用合理的方法來干預,降低財務風險的出現,確保企業的運營效果。針對該種認識,需要對財務預警內容有更全面的了解。
[1]呂世國.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風險預警機制實證研究[J].企業導報,2015,(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