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燕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定義是指以國庫設立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通過國庫集中支付作為資金撥款主要方式的管理制度。其通過我國財政部門設立統一的國庫單一賬戶,將財政資金都通過此賬戶進行支付。在這一體系下,國庫能直接操控整個的預算、撥款、使用和清算等環節,直到達成資金落實到使用單位的全過程。其涉及的基本內容是通過財政部設立的統一的銀行賬戶,各個單位需要的撥款統一在此賬戶下分類管理,通過分類賬戶集中處理,資金不再直接給各個單位直接使用。各個使用單位根據自身業務開展的需要,根據本單位預算決定購買相關原材料產品、固定資產等內容。其作用內容表現為使用單位無法在賬面上見到資金,但是可以去國庫賬戶提取,未使用的資金均保留在統一賬戶,由政府財政代為管理。政府通過統一的單一賬戶核算相關財政資金,實施一本賬管理。在資金支付方面實施兩種支付,即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通過代理銀行將款項下放到使用單位。通過設立國庫核算中心等管理機構,保證資金使用的合規,并實現相應的監管職能和實際效益。
我國高校作為一般的財政預算單位,是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對象。高校財務建設主要以學校各項資源的投入為核心,在制度改革以前,高校開設有多個銀行賬戶,通過專業的資金平臺將其分類應用為多個基本賬戶,并通過商業銀行的基本存款賬戶對學校所需資金進行結算和使用。而在制度改革以后,財政資金需要先通過相關財政部門的預算規劃,編制相關資金計劃,再根據各個高校的預算情況將資金劃給高校的相關賬戶,其額度以文件形式通知高校,資金放置在國庫或者相關代理銀行。因此在高校進行預算管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學校發展所需資金的前瞻性,必須科學編制預算規劃,否則會影響到后期學校運營所需的財政支持。在相關資金的核算方面,實施集中支付制度后的資金撥付需要經過特定的程序,保證會計科目的編碼以及高校賬戶信息與國庫賬戶相關編碼必須一致,否則會導致信息接軌障礙和編碼混亂等現象,影響資金撥付和后期的會計核算。通過改革,改變了原有的財政資金撥付方式,同時將高校的財政性撥款納入到國家的統一管理中來。
高校的財務管理體制與其職能密切相關,并受高校體制、組織架構等管理系統的約束,在實際運營中還具有本高校獨有的管理特色。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財務體制是在統一領導下的集中管理模式和分級管理模式,其中前者適用于規模較小的高校,后者適用規模較大的高校。支付制度改革給不同的管理模式帶來的影響不同。在集中管理模式下,高校內部僅有統一的財務部門,統一規劃高校的財務事宜,此外不再設立其他的財務部門,高校各個院系不再有單獨的財務權力,學校財務處負責制定相應的管理條例和實施規范,對相關財政事宜集中處理,包括對國庫賬戶的管理和資金的規劃使用,并對高校的核算業務統一負責。對比之下,分級管理模式需要在高校一級財務部門的指導下在各個院系設立二級部門,學院在一定范圍內有自行管理經費的權力,同時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可以自行安排。高校財務處制定本學校統一的管理條例和實施規范,對核算等會計相關事宜集中處理,監督院系財務部門合理合法使用財政資金。分級管理的優勢在規模較大的高校通過院系財務部門來執行相關財務政策,制定本院系的具體實施方案,可以在學校制度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本院系經費,但必須遵守學校統一的財務制度并接受后期學校的會計核算和監督。我國高校與財政撥款相關的項目集中在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資產部門、基建部門等方面,他們依據各自職能分開管理,同時擁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向自己的主管部門負責,在實踐中涉及預算、核算和出納等財務職能。在以往的管理方式下,高校預算管理僅僅涉及預算編制工作,一般采用增量法分配相關經費,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只增不減,無法控制支出,同時各部門提交的數據準確性差,預算實際效果不好。預算層層上報之后,經過財政部的編制和批復,預算下達要滯后于實際需求,大量的資金統一于四季度支付,這造成了預算管理難以有理想的效果,再加上高校執行效率較慢,沒有考核機制,導致資金利用效率低下,資金供需矛盾突出,無法發揮預算的實際效果。
1.構建新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近幾年是實踐,高校已經逐漸適應了支付制度的改革,而且在實際應用中,其財務管理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首先是財務理念中“管理為先”的理念變化;其次是制度變化和管理的透明化、規范化趨勢;最后是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和考評體系的加強。高校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通過財務理念的轉變,主動適應國家制度的改革,通過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相關的制度規定,高校需要完善財務方面的規章制度,并按照規范的財務制度,嚴格財務授權,通過事中監督和預算監督確保資金的合理利用,保證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進行。
2.構建全面預算體系。高校預算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制度下,其貫穿整個資金活動的全過程。預算管理是與支付制度相適應的管理方式,關系到高校財務管理基礎和核心內容。通過科學預算,進一步豐富財務管理的職能,達到合理使用資金并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首先通過創新預算觀念,加大預算的積極性,樹立先進的資金使用觀念,將原有的資金管理體系轉變成預算管理體系。高校作為我國全額預算的事業單位,在新的支付制度下,財政撥款必須嚴格按照上報的預算執行,無預算項目不會得到合法的支持,因此高校必須提高自身預算管理的能力。預算編制必須細化,高校預算往往根據財政部門預算來編制,兩者的編制時間存在不一致,因此需要探索新的預算體系,將部門預算和高校預算結合起來。在編制高校預算時,需要重新建立學校和院系兩級預算體系,通過實際的教學和科研需要,確定資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重點,實現預算管理的科學化。在完成預算后,必須嚴格按照審批程序,確保資金在計劃內使用。最后,通過建設透明機制,保證預算的合理性、公平性和嚴肅性。
3.構建會計核算體系。通過支付制度改革,高校的財務核算體系需要重新建立。核算流程和支付手段都需要結合支付制度進行調整,建立新的核算方式。高校通過管理機構的重新調整,設置專門崗位負責集中支付工作,同時調整具體的會計核算內容,精細化管理資金使用的項目編碼,規范高校關聯賬戶的資金使用,創新高校管理需要的結算方法。這些手段都將提高高校的財務管理能力。
高校財務管理必須緊跟我國財政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合理利用財政撥款,防范財務風險,確保改革的優越性得以體現。
[1]高波.高校實行公務卡結算制度問題淺析[J].中國市場,2017(10):223-224.
[2]陳玉惠.淺談如何加強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的財務管理與控制[J].當代經濟,2017(2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