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鳴
目標成本控制理念最早出現于美國,因其全方位、多層次的特點,很快在歐洲、日本等國家得到了重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日本的豐田汽車制造公司正是由于采用了與日本國內的經營機制相適應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使其在汽車行業中占據了巨大的優勢。
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控制,使其不超出預期的范圍內。而所謂目標成本控制理念,則指的是企業為實現擬定的成本規劃,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各項成本因素進行調節與控制,保證企業內的各部門的成本費用保持在適當的范圍內,以達到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的目的,是成本預測與目標管理相結合的產物。
目標成本控制是一種將企業的經營戰略與當前的市場機制進行有機結合的成本管理理念,其具有全員性、全過程、事前控制三個主要特點:(1)目標成本控制理念是通過制定合適的成本目標,使企業內的部門與員工能夠共同向著一個目標努力,需要企業所有員工都樹立節約成本的理念,因此,目標成本控制具有全員性的特點;(2)目標成本控制包含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規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等方面,并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根據目標成本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所有環節進行成本控制,因此,目標成本控制具有全過程的特點;(3)目標成本控制更注重事前的成本控制階段,通過對企業現階段的成本數據進行分析并預測,制定適當的目標成本計劃,在企業產品形成過程中對各成本的消耗進行及時有效地控制,以便后續的成本控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因此,目標成本控制還具有事前控制的特點。
現階段大多數制造企業仍停留在以片面地節省成本為導向的傳統成本控制理念與管理體系,隨著制造企業的快速發展,成本預測在成本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制造企業缺少對成本預測等事前成本管理的重視,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產品研發設計階段與采購階段。由于產品研發設計階段與采購階段是對產品最終總成本起決定性作用的初始階段,如果不能對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與產品的成本變化趨勢進行科學的估計,選擇合適的產品材料與研發設備,會導致成本管理盲目,產品成品大大升高,進而對企業的利潤造成嚴重的影響。
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往往是為了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盡可能地減少成本消耗,而忽視了顧客價值的變化與重要性,只形成了短期的利益。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經營環境因市場以及顧客需求的變化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工作在以最少的成本實現最大的利潤的同時,還應注重對顧客價值的滿足,從這兩個角度對產品的生產經營成本進行考慮,片面地注重利潤最大化將無法提高企業的長期經濟效益。
大多數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僅限于單純地對企業內部產品生產部門的成本管理,而沒有將企業中的所有部門以及和企業產生經營有關聯的供應商與銷售商等都納入成本控制的范圍,使得成本控制的成效與水平無法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現階段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往往注重對事中階段的成本控制,即采購到產品銷售,對于產品研發設計與產品售后服務階段的成本控制較弱,甚至部分企業沒有對這兩階段的成本消耗進行充分的考慮,無法做到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成本控制,一定程度上使得最終的成本信息出現了偏差,同時也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受到影響。
目標成本的確立是目標成本控制的基礎,是由顧客所能接受的產品價格減去目標利潤與稅金所得來的。因此,為了確立科學的目標成本,首先,制造企業應對市場進行全面的調查,探尋顧客的需求與偏好,并根據所掌握的市場信息與競爭對手的情況對產品的定位進行調整,提高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應及時了解并接受顧客的反饋意見,得出顧客更為偏好的方向以及對于該產品的建議,從而做到更有針對性的對產品進行修改和完善,以此來做到不斷對產品進行改進,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合適的產品價格。其次,企業應充分將市場與產品規劃相結合,設定合理的目標利潤。最后,根據目標成本的公式,在顧客所能接受的產品價格減去目標利潤與稅金,得出最終適合企業發展的目標成本。
(1)應對目標成本進行細化,在這其中不僅要加強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更要將各個部門對于產品的生產經營運作的數據進行明確的表述,并將數據進行統計,從而根據不同部門責任劃分到制造企業的各部門中,確保各部門的成本控制工作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并相互制約。(2)將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初步預測的成本與事先制定的目標成本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開發設計階段的成本改善方向,形成一個較為合適的產品生產經營方案,并對產品開發設計階段的成本進行適當的調整。(3)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產品設計周期中的各環節進行成本評估,分析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不同之處,并提出改進建議。在目標成本控制中,各環節應相互配合,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全過程進行成本控制,保證制造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全面性。
由于目標成本控制的全員性特點,要求制造企業在進行目標成本控制時,其內部的各部門共同完成目標成本控制任務。如制造企業內的業務部可提供關于產品的市場需求與市場銷售價格的信息;技術部可提供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技術方面問題;設計部可提供產品的設計構思與目標成本,并由采購部與材料供應商進行探討,在經過上述一系列有序的工作后,便可以盡可能達到目標成本的要求等。各部門進行協同合作,不僅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生產出達到目標成本與目標利潤的產品,還有效地加強了企業與供應商、銷售商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扎實有效地開展成本控制工作,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實現制造企業的發展戰略。
總結: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保證企業的平穩發展,紛紛開始注重成本控制工作。目標成本控制理念對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有效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1]陳禮文.基于目標成本控制理念下的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4(09):68-69.
[2]李惠蓉.基于目標成本管理視角下的制造業成本控制問題研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11(20):124-125.
[3]左鳳菊.制造業成本控制問題研究——基于目標成本管理的視角[D].天津財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