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調查統計處,天津 300040)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余額寶、P2P(個人對個人)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形式加快了“金融脫媒化”的進程。這種“輕資產重服務”的模式使得商業銀行的傳統金融業務受到嚴重沖擊,傳統銀行業的變革和轉型迫在眉睫。受用戶需求以及市場競爭壓力推動,傳統銀行紛紛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目前,國內至少有30家傳統銀行已經對發展互聯網金融進行整體布局規劃。以中、農、工、建、交組成的大行梯隊為例,工行布局“三大平臺+三大產品線”,計劃利用全行科技優勢和金融實力,通過建立信息經營機制、探索直銷銀行運作模式、推進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進程等有力措施,打造一個全新的“電子工行”(e-ICBC),確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領軍地位;農行在組織架構內成立網絡金融部,使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研發和推進更具獨立性和專業性;建行依托“善融商務”電子商務平臺的先發優勢,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整合和創新,支持擔保支付、在線個人貸款和賬單分期,致力于打造國內創新型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盡管布局宏大,但傳統銀行在轉型效益上卻并不理想。在區塊鏈盛行的趨勢下,商業銀行積極帶頭開發應用區塊鏈技術,對當前中心化的銀行系統進行改進,從而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在中國,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發起的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 ledger)也于2016年4月成立,由11個區域的商品交易所、產權交易所及金融資產交易所組成,主要致力于研發符合中國法律法規政策、中國金融行業業務邏輯和監管制度的區塊鏈技術及底層協議。
區塊鏈技術改變了傳統銀行的業務模式和技術特點,而讓國際金融巨頭和國內商業銀行應用區塊鏈的真正動因,主要是以下三點:首先,降低成本和價值轉移。商業銀行的中心化集中式數據庫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建設配套機房和服務器,終端維護和購置成本高;另一方面,大量的記賬和結算工作增添了人工成本,同時增加了人為操作風險。而區塊鏈技術基于多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賬規則,減少了銀行的硬件購置成本,并通過智能合約簡化手工金融服務流程,從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同時,借助區塊鏈多中心化、公共自治的數據結構特性,能讓交易雙方在沒有第三方信任中介背書的情況下開展經濟活動,減少了信息傳遞成本,實現了全球低成本價值轉移。其次,有效控制信用風險。商業銀行作為中心化的資金周轉與流通的中介機構,強調貸款用途的監測和追蹤,但實際可操作性并不強,不能實現資金流通的全球化監管。而區塊鏈技術的多中心化特征,將每個用戶當作區塊鏈的一個節點,實現借款人與貸款人的點對點直接交易,省去了銀行作為中間機構的信用擔保,極大程度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用風險,并提升了貸前審批和貸后管理效率,實現資金流通的精細化管理。
最后,尋求創新盈利途徑。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如此廣泛,各行業都在尋求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有效途徑,不僅在銀行業和支付領域,在音樂、醫療、選舉、非政府組織等方面也有積極影響。在金融領域,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加入對區塊鏈初創公司的投資,或者與初創公司合作,其中既包括了銀行,也包括第一資本(Capital One Financial)、花旗創投(Citi ven-tures)和費哲金融服務公司(Misery)等投資機構。在這樣激烈的競爭背景下,銀行需要尋求創新的盈利模式來開發金融產品和開拓市場。
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上,商業銀行的競爭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同業競爭;二是金融科技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迅猛發展。未來,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競爭很可能演變為記賬權之爭。區塊鏈平臺的本質是一個分布式記賬賬簿,賬簿本身并不具備價值,真正價值是體現在線下資產轉化為平臺上的數據所承載和傳遞的價值。
區塊鏈對商業銀行傳統金融業務的創新和變革體現在方方面面,從銀行業務到交易參與方,再到金融服務各流程環節的優化,區塊鏈技術可以為銀行系統性地解決全業務鏈上的痛點。首先,區塊鏈技術被應用于銀行不同的業務線,從支付結算,到票據和供應鏈金融,再到“了解您的客戶”(FYC)和反洗錢(AML)等風險管理領域,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探索和布局。支付結算方面,R3區塊鏈聯盟進行了跨境結算測試。瑞波(Ripple)的跨賬本協議已經幫助銀行間實現快速結算。美國思客公司(Circle)正致力于發展顧客到顧客(C2C)跨境支付平臺。相比區塊鏈初創公司而言,傳統金融機構的嘗試略顯滯后,目前,摩根大通完成了貨幣結算的測試。韓國國民銀行與Coinplug建立合作關系,致力于測試國際匯款。票據方面,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數字票據(以下簡稱“票據鏈”),是銀行業在區塊鏈上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合約應用。票據鏈借助區塊鏈平臺的價值傳遞,不需要特定的實物票據或是中心系統進行控制和驗證,降低了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在KYC和AML方面,德勤應用區塊鏈在KYC領域上顛覆了金融業現存的合規模式。鏈析公司(Chainalysis)也在反洗錢領域有了創新性的進展,成功地為多家銀行設計了基于區塊鏈的異常交易行為監測與分析系統。其次,區塊鏈技術將改變交易參與各方的金融業務模式,提高業務效率。對于銀行,智能合約的應用可以節省人工審查和記賬成本,大量體力工作和知識型工作將被自動化處理,人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認知”技能,不斷向高精尖的工作方向發展。同時,利用區塊鏈可信任、可追溯的特點,可以作為可靠的數據來源,記錄反洗錢客戶的身份資料和業務信息;對于銀行客戶,銀行不再是作為信用中介存在的必不可少的一環,貸款者和借款者作為區塊鏈中的兩個節點,可以直接發生借貸行為,雙方的過往交易記錄和風險情況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中,資金去向和借貸人資質目了然,達到信息的透明和共享自治。最后,區塊鏈可以解決金融服務各流程環節出現的效率低、成本高欺詐和操作風險。
區塊鏈技術在整個銀行業的創新應用,目前還處于比較前線的層面。尚未確立成熟的技術平臺方案,但是區塊鏈代碼源開放、無地域限制的優勢會使整個網絡格局實現分布式的互聯互通,為全球化的普惠金融與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銀行業應當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并以此為行業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