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晰
(中國人民銀行武威市中心支行,甘肅 武威 733000)
近年來,人民銀行系統借助國庫高效便捷的支付清算基礎條件,積極開展國庫直撥業務,有效發揮了國庫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作用,實現了扶貧資金發放無障礙、實時到賬“零在途”。但從現階段的業務開展情況看,仍然存在四因素制約此項業務的開展。
政府及其他職能部門由于不了解國庫直撥的處理流程和方式,對國庫直撥的好處和優點認知度有限,在信息提供、確認、責任落實等方面顧慮重重,對國庫直撥業務推廣熱情不高。有的補助金主管部門因利益驅動不愿改變原有發放模式,大量政府性補助資金先撥付到財政專項資金賬戶,國庫直撥工作進展緩慢。
政府補助性資金發放具有種類多、資金規模大、發放戶數多等特點,大量的信息對受理金融機構業務系統和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用的業務處理系統不能完全滿足新業務的發展。
代理銀行基層網點人員少且實行柜員制,由于補助資金直撥涉及面廣、到賬時間集中,出現客戶集中到柜臺支取資金的情況,加大了代理銀行柜臺人員的工作壓力,影響了基本存取款業務的有序開展,造成代理銀行主營業務與代辦業務之間的矛盾。
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上線運行后,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缺少原有的業務接口,資金劃轉存在困難,導致此項業務暫時停辦。
部分老百姓認為領取一種補貼就要單獨辦理一個銀行賬戶,國庫直撥補貼資金交易失敗較多。由于惠農補貼資金種類繁多,資金歸口部門較多,部門之間信息不暢,存在重復信息且采集信息準確性不高,如收款人卡號不準確,收款人名稱存在同音多字的情況。
一是加強國庫直撥業務組織領導。將國庫直撥業務作為創新金融服務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督促基層人民銀行成立國庫直撥業務工作領導小組。由辦公室負責社會宣傳及經驗總結推介,科技部門負責技術支持,國庫部門負責上傳下達、內外溝通和具體業務經辦。通過加強內部資源整合與協調,為全省國庫直撥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夯實了基礎。二是主動作為,牽頭推進國庫直撥服務。為確保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就國庫直撥服務創新工作主動匯報、銜接,與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建立季度例會制度,積極到財政、民政、社保等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對此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召開聯席會議磋商國庫直撥工作,實現政府扶貧補助資金到補助對象“點對點”發放,做到當日撥付,實時到賬。政府各項補助資金實時直接收款人賬戶,資金封閉運行,未達資金及時返回財政,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財政資金匯劃效率和公共財政服務水平。三是為確保資金發放安全,各級國庫依托政府有關部門,充分發揮鄉、鎮、村、組干部作用,進村入戶核對信息,宣傳補助政策和銀行卡知識,在解決受助人信息不準確、銀行卡遺失未報備等問題基礎上,嚴格業務管理,制定國庫直接撥付財政補助資金業務實施細則,組織國庫和財政、財政和資金管理部門分別簽訂協議,嚴格規范國庫、財政、資金管理部門和銀行四方操作流程。
國庫部門有必要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依托資源稟賦和資源環境承載力,支持生態條件較好的鄉(鎮)村社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沙產業、林下經濟、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等富民產業。依托縣內扶貧龍頭企業,大力推行“訂單種植”和“合同收購”,積極發展“公司+農戶”、“協會+農戶”、“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支持設施農牧業經濟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小康村旅游扶貧”項目建設,引導湖區群眾發展投資少、風險低、見效快的鄉村旅游項目,構建種養加、產供銷協調推進的多元化富民產業體系。督促涉農金融機構盡可能新增涉農貸款,重點投向主體產業發展。加大對農業銀行“三農事業部”的持續考核,保證其涉農貸款余額平均增速高于同期農業銀行全部貸款增速,且涉農貸款比例不低于全部貸款的50%。
涉農資金與信貸資金“聯姻”,創新“組合貸款”。為使有限且分散的涉農資金發揮效力,指導金融部門通過發放“組合貸款”,用農戶“一卡能”賬戶全年應享受涉農補貼資金額度作擔保,對農戶的信用程度進行評級,并發放貸款,實現涉農資金和信貸資金的有效對接,放大涉農補貼功效,讓涉農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財政扶貧貸款獎補和貼息的投入下,武威市人民銀行圍繞紅棗、枸杞、葡萄、馬鈴薯、有機蔬菜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提高信貸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區域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近年來武威市特色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全市貧困村和移民安置點新建設施農牧業1.77萬畝,其中貧困村0.96萬畝,異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0.81萬畝;貧困村新建特色林果業1.24萬畝;落實貧困片區日光溫室和規模養殖示范基地20萬畝,建設千畝標準化特色林果示范基地10個。全市貧困村推廣甜高粱種植6.16萬畝;發展中藥材種植2.89萬畝;貧困片區旱作馬鈴薯;玉米73.15萬畝;因地制宜發展優質飼草8.39萬畝、小雜糧3.59萬畝。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1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01元,同比增長11.6%。
一是在總結吸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尋找改進金融扶貧工作的手段和突破口,緊抓財政扶貧資金補助這條主線,在努力爭取和豐富涉農資金補助項目的基礎上,發揮人民銀行國庫直撥業務優勢,使全省廣大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二是建立扶貧資金優先撥付“綠色通道”,凡是遇到災害救助和扶貧支出國庫部門應該優先辦理撥付,重點加強養老金、醫保金等社保資金的支出管理,將民生資金撥付到位,確保廣大民眾能夠及時住院治療,老有所養、醫有所保。
建立一支普惠金融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展“三掃”即“掃鄉(鎮)、掃村、掃戶”國庫知識宣傳活動,做到“國庫知識大講堂到鄉(鎮)、宣傳小分隊到村”。同時,借助“雙聯”、“精準扶貧”等活動,開展“國債知識下鄉”宣傳活動,把群眾需要的國債理財知識帶到了田間地頭,送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