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龍
(河南省駐馬店市交通運輸局執法處,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內部審計作為審計體系的三大主體之一,其目的是引導單位內部規范遵守財經紀律,強化廉政防控意識,促進單位進一步強化監管、提升效率,最終構建行之有效的內控防線。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活動運轉越來越快,因此,對其內部審計工作要求也應該更加嚴格,以規避存在的各類問題和風險。基于此,切實有效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是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認真加以研究探討的課題。
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本單位所有經濟活動,尤其是監督單位的財務收支運營現狀、國家相關法規制度和財經紀律的執行情況、上級財經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通過監督管控本單位的相關經濟活動,及時發現經濟風險隱患,并切實有效地予以化解。在此基礎上,促進單位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高效運用國有資產,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率。
內部審計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活動的監督與考核,督促指導單位建立健全相關內部控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確保單位平穩健康運行。同時,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可以對單位運行情況形成更加客觀地認識與把握,并提出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解決措施,為單位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保障國家財政資金安全。
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防控治理的重要措施,內部審計是單位行政權力、經濟決策權力和經濟運行管理監督的“過濾器”,是控制的延伸、監督的前置,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單位權力運行。內部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單位挪用、截留、貪污等違法貪腐行為,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措施,敦促相關人員遵紀守法,減少濫用職權行為的發生率。
內部審計工作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已實施多年,但仍然存在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一方面,定位不夠準確,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對內部審計缺乏正確的認識,只把內部審計片面地看作應付上一級檢查的“表面工作”,直接影響到了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存在錯誤認識,認為行政事業單位不是公司,不需要成本核算,內部審計工作束縛手腳,阻礙單位發展,甚至把發展經濟與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完全對立起來。
目前,雖然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加強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一直缺乏統一規范的制度機制,這導致內部審計方式過于簡單隨意、工作質量較低。就當前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主要執行依據是國家審計法規制定的規章制度和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準則等,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也在努力探索一些特色經驗,但尚未上升到制度層面,而且這些實踐探索還不能夠被推廣復制,不具有代表性,這些都阻礙了內部審計深入開展。
審計范圍狹窄、內容過于單一,是多年來困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頑疾。經濟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強化了職能,拓展了業務范圍,內部審計工作的內容、方式與工作重點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但當前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仍然滯后于其業務拓展,很多還處在傳統的審計階段。此外,目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通常忽略了對違規事項的糾正和對風險的預測,對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關注不夠。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特殊性與嚴肅性,涉及到會計、審計、統計、計算機、財務管理與法律法規等多方面業務知識,這就要求內部審計干部必須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與綜合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內部審計干部的綜合素質還難以滿足工作的需求,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系統專業知識,學習能力不強,知識更新慢,缺乏創新意識與思維,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動力不足,后繼人材培養匱乏。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因此,提升內審隊伍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
新形勢下,要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放到戰略管理層面,進一步健全內部審計組織體系,科學配備內審資源,強化內部審計管理水平,提高內部審計工作地位。要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特別是關于審計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論述,積極服務內部審計工作創新發展。同時,要堅持寓服務于監督中,將內部審計工作最終落腳點放在服務單位健康運行發展上,服務單位完善管理、提高效益上,爭取單位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理解、重視與支持,為內部審計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內部審計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歸結于是否有一套合理可行的制度機制,因此要堅持“內”、“外”結合,兩者并舉。對“內”,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規章制度,使授權審計制度和業務流程更為合理,將日常管理和考核監督機制落到實處,確保內部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對“外”,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審計制度,包括干部任期屆滿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專項審計制度以及特殊崗位年度審計制度,在制度化、規范化的基礎上來推動內部審計成果的轉化與運用。
經濟新常態下,隨著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增多,必須要改變內部審計面過窄的現狀。一方面,要拓展內部審計范圍,既要審查單位財務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更要監督項目資金管理、財務制度運行、從業人員廉潔等情況,還要有效評價單位的各種經濟行為、權力運行與制度建設。另一方面,要增加內部審計內容,尤其要增加對財政資金的績效、決策評議和經濟責任的審計,針對重要崗位上的重要人員離職、調崗、升遷等進行離職審計,對單位各部門進行部門審計。
擁有過硬的人才隊伍是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才能創造出一流的審計業績。因此,要致力于培養一批與單位發展相匹配的復合型內部審計人才隊伍,不斷更新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使內審人員熟練掌握業務技能,具備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此外,還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鼓勵參加學歷教育和職稱資格考試,定期開展相關業務知識技能培訓,采取專家授課、技能演練、交流學習等靈活培訓形式,提高內部審計人員能力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