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琴
(中國人民銀行嘉峪關市中心支行,甘肅 嘉峪關 735100)
中央紀委八屆三次會議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緊圍繞監督執紀問責,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全面提高履職能力。但由于基層央行的紀檢監察部門“三轉”深化程度不均衡,內設機構也不統一,紀檢監察部門與內審部門有的單設,有的合署辦公,因此紀檢監察部門的履職不盡相同,對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方式方法各有所異。以甘肅轄區的紀檢監察部門與內審部門合署辦公為例,深入分析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性提出加強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路徑。
自中央發布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以來,人民銀行總行將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之一持續抓促落實,出臺了《中國人民銀行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開發推廣運行了“中國人民銀行系統風險監督管理系統”。根據《辦法》中“一崗雙責”的規定,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堅定不移地落在了基層央行的紀委監察部門。2014年黨中央提出“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緊圍繞監督執紀問責,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全面提高履職能力”,之后基層央行的紀委監察部門的職責在逐漸轉變,尤其新《黨章》中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專責機關”,再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出臺,按照上級行的紀檢監察工作要求,為深化“三轉”,有效解決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職能泛化、職責發散等問題,2018年上半年基層央行的紀檢監察部門已經退出了與履行監督執紀職責無關的專業工作領導小組、委員會等議事協調機構,對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鞭長莫及,名義上的崗位風險管控與實質性崗位風險防范成為“兩張皮”,紀檢監察部門已不適合主抓崗位風險防控管理工作。
古語有“聞到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于人民銀行各崗位的風險識別能力莫過于從事本專業的人員?;鶎有屑o檢監察部門人員組成長期處于年齡偏大且非專業崗位人員,對各崗位的風險識別從業務理論知識到業務實踐操作都不具備條件,純屬外行類。不懂業務,又如何能準確發現風險?管控風險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比如“人民銀行風險監督管理系統”中下達的業務類監督計劃,紀檢監察部門所謂的監督檢查也只是督促業務部門規范完成信息錄入而已,至于檢查是否到位、有無存在風險不得而知。
基層行紀檢監察部門承擔著本單位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再監督職責,人民銀行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遍及人民銀行的所有部門、所有條線和所有領導班子成員,無論從那個層面那個角度被監督的內容都面廣而繁雜,再監督與被監督之間客觀存在各種信息的不對稱,如過程信息的不對稱、責任信息的不對稱、整改信息的不對稱,致使監督檢查輕易發現不了問題,即使發現了問題,到了應當追究責任的程度,業務部門一般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檢查報告中故意降低問題的嚴重程度,使紀檢監察部門在再監督時認為這些問題無須追責,整改情況也多憑一紙報告來掌握,整改的及時性和真實性都無法得到保證。在實際工作中,某些問題不斷整改卻又屢查屢犯,足以證明再監督效率的低下。
目前,人民銀行的各種考核機制,人為的主觀因素占據著上風。基層行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責多數是同級監督,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礙于情面,難免畏首畏尾,致使監督檢查力度不大、深度不深,反映的問題“蜻蜓點水”,呈報的問題避重就輕,追責處理多以批評教育為主,督促、警示和促進作用微乎其微,降低了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一是加強縱向管理。上級行充分發揮權威性和專業性,加強對下級行歸口業務的現場檢查和考核力度;在“人民銀行風險監督管理系統”中下達業務類非現場監督計劃,加強非現場檢查和考核力度(即條線管理),使內行人監督管理內行;二是加強橫向管理。同級紀檢監察部門繼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目標考核制度,督促分管領導及部門負責人認真履行“一崗雙責”,抓好分管部門和所在部門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將條線管理工作列為黨風廉政建設考核重要指標,監督條線管理任務的落實。堅持依法行政廉政監督,對權利運行的重要部門和關鍵環節進行再監督、再檢查。
始終以問題為導向,各層級行紀檢監察部門和業務部門均建立問題臺賬,紀檢監察部門(內審部門)每年根據問題臺賬進行跟蹤檢查,靠實問題整改,對屢查屢犯并造成一定后果的問題,尤其是廉政風險問題,運用行政處分或“四種形態”追究當事人或負有管理責任的領導干部責任,最大限度發揮“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的作用,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